分享

喝懂易武茶,这篇文章就够了!

 北极熊788 2023-04-18 发布于浙江

是的,易武春茶已经接近尾声。

易武之行有无奈,有惊喜,有失落,自然也有收获。

今年是在易武驻扎时间最长的一年,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易武产区。

麻黑——落水洞——大漆树——刮风寨一线;

整个弯弓片区;丁家寨、杨家寨;

整个曼松片区;背阴山村,曼松新寨;

还去了瑶区,铜箐河——百花潭——蟒蛇箐一线;

最后的几天,几乎都在守采、盯工艺、试茶,每天既疲惫,又充实,痛并快乐着。

2月14日,我踏上了回昆明的路,我想是时候做一些总结了。

最想分享的,其实是真实的、顶级的易武茶干货;其次分享一下易武今年春茶的状况;最后,想要分享的是易武茶和勐库茶在工艺上的一些区别;

当然,我们一步一步来。

文章图片1

一、香扬水柔,市场对于易武茶最深的误解!

提到易武茶,大部分茶人对于其认知就是四个字:香扬水柔。

字面意思理解:香气高扬&劲扬;汤水柔和(我理解大约不会指水路柔和)。

老实讲,这应该是市场对于易武茶最深的误解。

一是这句话有问题,尤其对于新茶;二是没有触及到易武名微产区古树茶的核心特点,并非咬文嚼字。

首先,“香扬”绝对不是易武茶的优势,与临沧茶比起来,易武茶的香真的不能算“扬”,为什么这几年临沧的山头茶在市场上很吃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气高,很抓人,比较容易被捕捉。

文章图片2

易武茶新茶的特点,想要香扬,只有三种情况:

1是部分产区的乔木;2是名微茶园的大古树;3是工艺有问题。

工艺问题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之列,部分产区的乔木茶香扬,是水飘香,闻得到喝不到;名微茶园的大古树,大都以水含香和水生香为主。既闻得到,也喝得到,回味时也是香的。易武古茶大都以水含香为主。

再者,如果你在易武产区喝到香气非常扬的古树茶,那你要小心了,这茶很有可能是“外国货”。

文章图片3

至于水柔,应该说的是易武茶茶汤入口滋味柔和,这是实话,相比于勐库茶的直接爽朗和勐海茶的势大力沉,易武茶确实口感柔和。

但老实说,这句话没有触及到易武名微产区古树茶的核心特点,类似麻黑、刮风寨、弯弓、薄荷塘,凤凰窝、曼松等等。

至于为什么,我们下一段说。

文章图片4

二、喝懂易武茶,最难的三个点!

到过易武产区,能进入茶园的朋友都知道:易武产区的古树茶无论从高低、树围、树干的粗细来看都难与勐海、勐库的古树对比,即便是高杆,也能在其他产区找到更大、更高、更粗的树。

但这并不妨碍易武产区成为老茶鬼,山头茶玩家的天堂。

这与易武茶本身的品饮体验关系颇深,高级的品饮体验是优势也是劣势。

优势是如果你真的能感受到,那它确实是极致的,如果感受不到,那易武茶也不过“香扬水柔”四字可以概括了!

文章图片5

据个人自身品鉴的感受来看,喝懂易武茶最难的有三个点:1.森林感;2.茶汤的劲道;3.喉韵和水路。顶级的易武茶必须同时三者兼具。

1.森林感。

易武的许多茶汤里都具备森林感,这无关古树还是小树,个人理解,这茶树极致的生态环境相关。换而言之,森林感属于“山场气息”的范畴。

森林茶的反义词是家边茶,也就是寨子周边的茶叶,主要的区别是人为干扰多少的问题,森林茶人为干扰少,家边茶人为干扰多。

森林茶与家边茶从鲜叶上、干茶条索上就有许多区别。通常情况下:森林茶叶片薄,叶色油润,色泽较深(呈现墨绿色),节间较长(与树种相关),持嫩性很好,做成干茶后,色泽油润,与家边茶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章图片6

森林茶的品饮体验里有独有的“森林感”,据个人目前的品饮水准,森林感的表现方式有这几点:

a.“野”:

森林茶汤中的野的表现形势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野是“双面的”,换言之,在某个区域的野是好的,超过这个区域的野,就会呈现不同程度的“麻感”。长期接触易武茶的朋友还好,如果是刚接触易武森林茶的朋友,反应会比较强烈。

另外茶汤野的表现,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原野香”。我在易武名微产区的:薄荷塘、天门山、刮风寨的茶坪等新茶里都感受到了原野香,而在麻黑、弯弓(丁家寨、杨家寨)里也喝到了不同程度的原野香。原野香的香型独特,难以对标确切的某种花或香料。

b.纯净感、清凉感。

森林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势就是“纯净感”和“清凉感”。

这里有必要着重说一下“纯净感”,就是茶汤纯净、清透的感觉,似乎没有杂志,不丰富的感觉;而清凉感说的并不是“回甘清凉”,而是入口清凉,汤体本身具备清凉感。

文章图片7

2.茶汤的劲道。

关于茶汤的劲道,这里不做名词解释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只有高端山头茶玩家才懂的茶汤秘密!》这篇文章。

另外,下一段,我也将展开来讲。

3.水路和喉韵。

如果喝不懂“水路”和“喉韵”,那必然不能领略易武高端茶的魅力。

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点是判断易武茶树龄、工艺的参考标准之一。换言之,如果树龄小、工艺有问题,是很难喝到这款茶的喉韵和水路的。

当然,我们在许多文章中都着重强调过这两点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喝懂易武茶的基本功。

文章图片8

最后,总结一下易武精微产区古树茶的特点:

1.个人认为,易武茶只要达到精微产区的古树类似:麻黑的石门坎;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坪、冷水河、白沙河;弯弓的凤凰窝、白茶园;薄荷塘,天门山等时,只有茶品之间细微的风格差异,无疑都是极致的好茶。

2.易武的极致好茶无疑都具备三大特点:森林感、水细韵深,劲道十足。

文章图片9

三、喝懂易武茶,从来不靠“三大香带”。

喝易武名微产区的茶友肯定听说过易武茶有三大香带,即蜜香带、花香带和原野香带。

蜜香带的意思是,山头新茶的主体香型是蜜香,包含的山头主要是麻黑产区。即曼秀、落水洞、麻黑、大漆树等;

花香带的意思是,山头新茶的主体香型是花香,比如曼松老寨、薄荷塘、哆依树、凤凰窝等;

原野香带的意思是,山头新茶的主体香型以原野香为主,比如天门山、瑶乡三寨(铜箐河、百花潭、蟒蛇箐)等;

文章图片10

就个人品饮下来看,这个划分有些不严谨,比如刮风寨,不仅有原野香,还有比较明显的蜜香;薄荷塘除了花香外,原野香也很明显。

高手喝茶,不以此为界!易武茶的精髓还是要回归到水路和劲道,高端的易武茶都具备“水细汤劲”的特点:水路细腻,茶汤劲道。

而易武名微茶园的茶汤在“水路”和“劲道”上依然有细微的差异:

比如

麻黑茶区的茶普遍有“厚劲”,茶汤入口,厚实劲道,落喉成团,但它的水路普遍没有弯弓片区的古树细腻;

厚劲的极致,我认为是刚劲,最典型的就是刮风寨,茶汤入喉,刚猛有劲,像“一团一团的果冻“滑落你的喉咙,

而弯弓、曼松等片区茶普遍有“韧劲”,茶汤入口,清透细腻,落喉像一条线,水路细到极致,但是茶汤却没有麻黑片区的厚实;

最典型的就是薄荷塘、凤凰窝等,新茶的茶汤清透,过口入喉如“离弦的箭”,穿透力很强,劲道很足;

而有一些茶园,比如“天门山”,则是兼而有之的感觉,茶汤又厚,又透,水又细又滑,当然,也有可能是今年的天门山品质太高了,去年没有发现这样的感觉。

这些细微的差距,于我而言,任然是“散乱”的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律,只能先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