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能的《杨柳枝词》新声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4-18 发布于湖北
2020-11-30 22:32·唐诗探秘

文/董乡哲

唐开元年间,朝廷将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改为《杨柳枝词》纳入宫廷音乐中。宝历、大和年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依曲作辞,由歌女翻唱,称作“新声”流行一时。

乾符初,南诏因国内动乱,没有侵扰唐朝边疆。相反东、南部农民起义却风起云涌,五年(878)时战火已燃烧至中原,在薛能(涛)被任命为许州刺史时。周边宋(今商丘)、汴(今开封)、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叶县(今河南叶县),阳翟(今河南禹州)等郡县均已受到战火洗礼。薛能所辖许州暂时未受到冲击,尚能从容地设宴酬宾。其《柳枝词五首》序云:“许州刺史薛能于郡阁与幕中谈宾酣饮醅酎,因令部妓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歌其词,无可听者。自以五绝为杨柳新声。”其中“复歌其词,无可听者”即《柳枝词五首》的创作缘由。从薛能任许州刺史的年代倒推,白、刘“新声”已传唱了四十年[1],难怪当时“无可听者”。同时,薛能还在第五首自注中对白居易、刘禹锡《杨柳枝词》作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的评价,据此薛能再次“新翻”也是必要的。不过,鉴于薛能对刘、白负面评价,很有必要感受一下白、刘《杨柳枝词》的艺术魅力。

白居易创作《杨柳枝词》

一、白居易《杨柳枝词》概述

白居易《杨柳枝词》相关诗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杨柳枝词八首》作于大和二年(828)至开成三年(838),主要为翻唱古《杨柳枝词》而作。其一,开场白,表明创作缘由是对开元时期《杨柳枝词》的“新翻”。其二,描写洛阳柳景。其三,进一步描写柳色、风中柳、春寒柳及与鸟的互动。其四,描写雨晴柳景。其五、六具体描写苏州柳景。前述一、二、四、五、六首均以相应的历史典故意象起兴。其七、八以柳叶、柳枝的人文象征劝慰人们莫攀折,要珍惜。

《杨柳枝二十韵》作于大和八年(834),为作咏洛阳乐妓而作。如其序所云:“……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其一至五联描述洛妓舞姿舞技,至十四联描写洛妓独唱过程与形象,十五至尾表达欣赏感想。

开成四年(839),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管东都。为放归樊素而作《杨柳枝词》、《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等诗。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杨柳枝词》以托意云。”其《病中诗十五首并序》亦云:“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于是,就要着手按排自己的后事了,而放归乐妓樊素就是后事之一。在诗中,表达了对樊素“多年伴醉翁”付出的感谢,与今后不能回报的歉意以及对其放归后将“属阿谁”的担忧。

翌年(840)三月,放归乐妓樊素。送别时作《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云: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该诗概括了放归樊素事件的整个过程。其首、颔联记述了开成五年(840)春三月送别樊素饯别宴后“樊子”走后“独掩扉”的情景。颈、尾联则描述了“闲听莺语”“思逐杨花”的心理状态和“衰瘦不胜衣”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

而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并序》却犹如特写记录了当时与樊素离别的具体细节: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辞曰:主乘此骆五年,凡千有八百日。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隤。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予俯而叹,仰而咍,且曰: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反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罍,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真可谓难分难舍,其情可叹可悲。

开成五年(840)刘禹锡为秘书监分管东都,在读到上述白诗后,作《杨柳枝九首》其九和曰: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白居易作《前有别杨柳枝梦绝句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又复戏答》回复云: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唐诗纪事》卷三九:如实记录了此事:“(白居易)《五年春尽独吟》云:'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乐天妓樊素也,善歌《杨柳枝》,人多以曲名名之。乐天病,去之,梦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会昌元年(841)白居易与李播饮酒谈及与妓相关事时,又回忆起放归樊素之事,作《作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云:

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樊、蛮也)

寂寞春来一杯酒,此情唯有李君知。

吟君旧句情难忘,风月何时是尽时?(李君尝有悼故妓诗云: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今故云。)两人拥有相同的经历,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二、刘禹锡《杨柳枝九首》概述

分析刘禹锡《杨柳枝九首》,其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是开场白,其二、三“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在表明杨柳作为春景重要组成要素的同时强调了其对人的愉悦作用。其四至六以金谷园、花萼楼、炀帝行宫等特定历史意象起兴,描述与之相对应的杨柳持“无限时”、“露叶如啼”、“不胜春”的状态,其七、八作咏杨柳枝蕴含有“绾作同心结”、“管别离”的人文内涵。其九与白居易《杨柳枝词》相和(见前述)。虽诸诗所述主题各异,却紧扣以杨柳为线索贯穿其中,成功地翻唱了开元杨柳技词,故刘禹锡《杨柳枝词》即专为“新翻”而作。

三、薛能《柳枝词五首》分析

乾符五年(878),薛能任许州刺史,其《柳枝词五首并序》(见上述)记述了当时对刘禹锡、白居易《杨柳枝词》持“无可听者”审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才挺身而出“以五绝为杨柳新声。”下面将薛能《柳枝词五首序》表解如下:

薛能《杨柳枝词》表解

其一,首联出句记述事件发生在某日的“朝阳”时与对“十七”年前的回顾,还包括对朝阳照绿杨环境的塑造及通波(亭)地点的确定。而对句则以“旧枝”喻指十七年前交往的人物,“旌旃”则暗喻当前的职务。

其二,描述了杨柳当天“吐牙”“湿面”的气候状态与动态特征,为其一所涉主人翁活动的持续营造出适宜的自然环境。

其三,承上叙述了边梳头边登楼,发饰却被挂杨柳枝上,无法取下的窘况。

其四,记述了在许州府西园、后庭巡游,回忆旧游的活动。

其五,在对刘、白《杨柳枝词》的推崇者进行设问后,表达了为何没有针对自己的《杨柳枝词》,或当时没有诗相和的憾意。也蕴含在刘禹锡、白居易创作《杨柳枝词》的时间段自身的不幸遭遇。并以尾注[3]表达了对刘、白相关诗的评价。

四、白、刘、薛《杨柳枝词》相关诗比较

首先,在创作时间上,刘禹锡《杨柳枝词》约创作于开成五年(840),而白居易《杨柳枝词》分别创作于大和二年(828)、八年(834)与开成四年(840),而薛能《柳枝词五首》则是继刘、白《杨柳枝词》约四十年后的隔空唱和。薛能《柳枝词五首序》所云“刘白苏台总近时”只表明刘、白二人相继任职同一地区(苏州刺史[2])的巧合,而与《杨柳枝词》的创作活动并无瓜葛。何况白(846)、刘(842)均于会昌年间谢世。

其次,在创作缘由方面,白居易《杨柳枝词》大和二年作品与刘禹锡相关诗相同,均为“新翻”汉乐府《折杨柳》而作。白居易大和八年与开成五年(840)的相关作品分别为洛妓与樊素而作。薛能(涛)《杨柳枝词五首》作为自叙,除了为“新翻”刘、白《杨柳枝词》而作外,以白、刘《杨柳枝词》所涉及人物的性别同比薛能《杨柳枝词五首》的自叙,可看出其还蕴有彰显性别的目的,特别是其诗中“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的描述更体现出这一点。

其三,在艺术表现方面诸诗各有千秋。刘诗虽善引史用典,但其诸诗首、尾联之间仅为比较性衔接关系,并不纵横照应,白诗亦同。与薛能《杨柳枝词》人柳合一的形象化描述以及句间、联间的相互照应状况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其四,从叙事方面看,白居易相关的作品,除《杨柳枝八首》为“新翻”,其《杨柳枝二十韵》为洛妓,《杨柳枝词》、《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诸等作品却与放归樊素而创作。与之相比,薛能《杨柳枝词五首》身兼二职,即为新翻,又为叙事。与白诗相比其特点是:

第一,各首叙事衔接严密,连贯自然,浑然一体。即时间、地点的确定,环境的营造,尬性事件与游历怀旧篇章的记叙,使得该诗可读性极高。其第五首则以杨柳自喻,表达了对刘、白等诗人的嗔怪,为什么不创作与我相关的《杨柳枝词》,或邀请我参与创作活动。当然,也蕴含没有参与唱和《杨柳技词》的历史原因(详见下述)。

第二,信息含量较大。描述故地重游涉及到对十七年前经历的回顾。其《许州题观察判官厅》:“三载从戎类系匏,重游全许尚分茅。”则记述了对回顾与重游的感叹。其《杨柳枝词五首》中“未有侬家一首诗”憾意的表达,除了对刘、白表示嗔怪外,还暗含对白、刘创作《杨柳枝词》时自身处境的回顾,详述如下:

1.在白居易创作《杨柳枝词八首》、《杨柳枝二十韵》的大和二年至大和八年(834)间,是薛能(涛)人生的低谷,正处于被西川节度使段文昌逮捕获救的逃生途中。其以张祜名所作《吴中怀古十六韵》中就记述了:“假偾尸犹泊,教悬骨未枯。”的生存状况。而《过阴陵山》则如实记述了当时:“生前此路已迷失,寂寞孤魂何处游。”失魂落魄,茫然无助的失落困境。这个时候隐居逃命要紧,哪里还敢公开露面唱和对诗。当时,刘禹锡还作《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悼念。

2.开成四、五年,白居易在东都洛阳创作与樊素相关的《杨柳枝词》等诗时,薛能(涛)正以温庭筠名在京忙于应试,亦不能或无暇参与《杨柳枝词》的创作。据其《病中书怀呈友人》曰:“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予去秋试京兆荐,句居其副。”知,此次应试不幸落第。

综上所述,薛能(涛)在《杨柳枝词五首》第五首自注中对刘、白相关诗“文字太僻,宫商不高”的评价,恰如其分。而以《杨柳枝词五首》对刘、白《杨柳枝词》相关作品的“新翻”不但获得成功,而且在信息量容纳,艺术表现手法,叙事的可读性等方面均体现出超越性的继承。

注:

[1]从开成四年(839)白居易创作《杨柳枝词》时算起。

[2]白居易任苏州:据《全唐文》卷六六六《吴郡诗石记》:“去年脱杭印,今年佩苏印……宝历元年七月二十日,苏州刺史白居易题。”又《华严经社石记》:“宝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前苏州刺史白居易记。”即由白居易宝历元年(825)至二年(826)。刘禹锡任苏州,据《全唐文》卷六零五《彭阳唱和集后引》:“大和五年,予领吴郡,”又《汝洛集引》:“大和八年,予自姑苏转临汝。”即由大和五年(831)至八年(834)

[3]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如可者,岂斯人徒欤?洋洋乎唐风,其令虚爱。

附录

白居易《杨柳枝词》系列诗

《杨柳枝词八首》[1]

其一

六么水调家家唱[2],白雪梅花处处吹[3]。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其二

陶令门前四五树[4],亚夫营里百千条[5]。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6]?

其三

依依袅袅复青青[7],句引春风无限情[8]。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其四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9]。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其五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10]。

若解多情寻小小[11],绿杨深处是苏家。

其六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其七

叶含浓露如啼眼[12],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其八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1]作于大和二年(828)至开成三年(838)杨柳枝。

[2]六幺:唐教坊曲名。幺为小义,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水调:曲调名。传为隋炀帝自造。唐曲凡十一叠。

[3]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梅花:即《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

[4]晋陶潜门前种五柳树,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见《宋书》本传。

[5]汉周亚夫屯军细柳,人称细柳营。见《史记·绛侯世家》。

[6]洛阳桥:即天津桥。

[7]依依:轻柔披拂貌。袅袅:纤长柔美貌。

[8]春:全诗校:“一作清”。

[9]馆娃宫。

[10]钱唐:湖名,即抗州西湖。

[11]小小: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西湖有苏小小墓。

[12]啼眼:泪眼。

《杨柳枝二十韵》[1]

《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

小妓携桃叶[2],新声蹋柳枝[3]。

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

身轻委回雪[4],罗薄透凝脂[5]。

笙引簧频暖[6],筝催柱数移[7]。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8],先将发比丝[9]。

风条摇两带[10],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

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11]。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

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12]。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13]。

重重遍头别[14],一一拍心知[15]。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

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17]。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18]。

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

缠头无别物[19],一首断肠诗。

注:

[1]作于大和八年(834)。

[2]桃叶:本晋王献之爱妾名。借以泛称歌妓。

[3]踏:歌舞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4]回雪:形容舞姿如雪随风回旋。曹植《洛神赋》:“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5]凝脂:凝固的脂肪。《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6]簧:笙中振动发声的铜片。用火烤炙则音正而清越,参见《齐东野语》卷一七。

[7]柱:乐器上的系弦木。

[8]人如树:谓舞女如柳树婀娜多姿。

[9]发比丝:秀发如柳丝。

[10]风条:风中柳条。

[11]荑:(ti)茅的嫩芽。《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葳蕤:纤细柔美貌。

[12]累累:联贯成串貌。

[13]赴节:应和节拍。

[14]遍:称曲调。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结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

[15]拍:乐曲的篇章单位。犹首。

[16]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的金谷洞内。

[17]杏园:故址在今西安大雁塔南,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

[18]颜:全诗校:“一作翠”。

[19]缠头:客人赏赐给歌舞妓人的罗锦。

刘禹锡《杨柳枝词》

刘禹锡《杨柳枝九首》

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其二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其三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尘生。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其四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其五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其六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其七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其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其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