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过50个保姆,提了100次离婚:她在糟糕婚姻里,找到唯一出路...

 张德芬空间 2023-04-18 发布于北京

本期主播丨宁语

一部《狂飙》,一个崔姨的角色,让沈丹萍重回大众的视野。
而她婚姻的“传奇转变”也被人们重新提起。
她事业巅峰期为与爱人成婚,不惜与家人决裂,成为中国第一个嫁给外国人的明星。
然而婚后不久,沈丹萍就自曝“婚姻危机”。
原本浪漫温柔的丈夫,步入婚姻后竟懒惰、不持家......
她愤懑、委屈,甚至在冲突最剧烈的时候,一天最多说过100次离婚。
但就是这样一段“剑拔弩张”的婚姻,竟然持续到今天,两个人相濡以沫相处了40年。
他们的关系危机是如何化解的?而那个“坏男人”又是如何变好的?

甜蜜的关系,为何走向幻灭?  
22岁那年,沈丹萍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现在的老公乌苇。乌苇对她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
这个德国小伙子为了她努力学习中文、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制造惊喜,大胆表达爱意。

沈丹萍自小在多子女家家庭里长大,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她分到的爱少之又少。所以很渴望有一个自己温暖的家庭。
加上沈丹萍14岁便离家独自在外打拼事业,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她更渴望被伴侣看见和珍视。
热烈、贴心、浪漫的乌苇,恰好回应了她内在的荒芜。
很快,两个人就走在了一起。
在那个年代,跨国恋还是件新鲜事,所以当她沈丹萍和家人提出和乌苇结婚时,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
乌苇第一次登门拜访的时候,父亲甚至表示,“你要是跟这个外国人走到一起,你就滚出这个家门。”
有情饮水饱,乌苇的热情和坚持给了沈丹萍勇气,1984年,两个人不顾家人反对结婚,甚至搬去了国外。
刚和乌苇结婚的时候,她满怀憧憬。
但没想到,刚到德国生活不久,乌苇就开始“露出”马脚。
乌苇生性浪漫,同时生活上也非常散漫。他不爱做家务,也不爱干净,十指不沾阳春水,连墩布都不认识,家里的琐事都是沈丹萍操劳。
婚后的乌苇在沈丹萍眼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婴”。
甚至有一次沈丹萍正在辛苦擦地,乌苇却询问“家里有必要收拾得这么干净吗?”让沈丹萍气愤又委屈。

为何曾经那么爱自己的男人,如今会变成这般模样?
一开始,沈丹萍想,会不会是自己太勤劳,养成了乌苇不做家务的习惯。
她看到乌苇自己喝水的杯子不洗,也不收拾,就故意放在那不管。
结果好几天过去了,乌伟对此视而不见,杯子都长毛了。
有洁癖的沈丹萍忍无可忍,把杯子全都砸了。
两个人在德国的生活,经济并不宽裕,沈丹萍省吃俭用,然而乌苇却从不操心家事。
甚至,有一次为了买一颗大白菜花了100元打车去菜市场,沈丹萍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把家里的碗又砸了好几个。
丈夫的懒惰、邋遢、固执,这些无法容忍的缺点,就像埋在他们关系里的炸药,一点就着。
曾经完美情人乌苇仿佛不翼而飞,沈丹萍深深地感觉自己被“骗”了,两个人的婚姻岌岌可危。
克里斯多福·孟曾把亲密关系分为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四个阶段。
远在他乡,文化饮食都不习惯,再加上柴米油盐上的摩擦,让沈丹萍的婚姻迅速褪下热恋期的“月晕”,走向幻灭阶段。

幻灭的关系,如何重生?

一次次陷入失望的沈丹萍,开始不断提离婚,最夸张的一天,她甚至提了100次离婚,两人也因为保姆的事情频繁吵架,因此换过50多个保姆。
她想要通过这种愤怒的方式,“迫使”乌苇改变。
然而天不遂人愿,有一次两人再次矛盾升级,两个人越吵越激烈,乌苇转身夺门而出。
独自留在家里的沈丹萍左思右想,打算不辞而别,彻底分开。
但当她买好了机票,正准备出门之际,却恰好遇见乌苇冒着鹅毛大雪回来。
他随手递给沈丹萍一个袋子,让她打开看。沈丹萍打开一看,里面是她最爱吃的大虾。
那一刻,沈丹萍禁不住泪流满面。
看着眼前这男人,她问自己:乌苇真的一无是处吗?
那个当下,当爱升起来时,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也随之升起,沈丹萍开始重新打量身边的丈夫,想到了他诸多的好。
他很浪漫,很会安慰受伤的自己;
他很支持自己的事业,给了自己很多鼓励;
她还想起刚来德国的时候,因为不会做饭,饮食也不习惯,她吵着闹分手。乌韦开着车,转遍了整个城市,把她喜欢吃的东西都买回了家,整整一大堆;
结婚这么久,两个人吵架,都是乌苇先低头,即时今天这样吵到情绪爆炸时,他还是会顺手买回来她最爱的虾...... 
是这个男人,给了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曾感受过的爱。
此刻的沈丹萍发现:原来,这个男人除了不做家务和不爱干净,其他可以算得上模范丈夫。
原来,爱还在。
当内在视角被打开的那一刻,他们的关系好像又拥有了新的可能性。
沈丹萍放下行李,从此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这一切的发生,是那个曾经“无法容忍”的乌苇变了吗?当然不是。
改变的是沈丹萍看待这个男人的视角,从单面向变成了全面向,一个完整的乌苇站在那里,有优点有缺点,而沈丹萍选择在乌苇的爱里,去接纳他的那些“坏”。

这就是「转念」的魔力:

他的爱、他的“坏”,都成为了你眼前这个人最真实的部分。
而你,如是的爱着他,爱如是的他。

转念,便是转机

德芬老师曾说过:亲密关系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场。
而在这个道场里,「看见」是最重要的能力。
当“看见”的钥匙插进锁孔的那一刻,往正确的方向转动,伴侣完整的面向才能中正的被看见,这也是转念中最重要的一步。
而我们该如何修炼自己“转念”的能力,不带任何滤镜、如是的去看待另一半,从而做出跟随自己内心的行动呢?
首先,拿出一张纸,写下以下内容:
伴侣做了什么事让你不满?
你对他有什么怨言?
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满足你的期待?
写完之后,看着自己的答案,开始问自己4个问题: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100%肯定那是真的吗?
之所以询问两次,是因为有时候大脑会欺骗我们。
比如朋友小穆的答案是:丈夫抠门,婚后生日再也没送她礼物。
她开始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100%是真的吗?”
第一次,她对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而第二次,她笑了。
丈夫当然送过,只不过没有婚前那么频繁,也没那么昂贵。
3.当你有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在小穆这里,她把送礼物与丈夫的爱划上了等号。不送礼物就是不爱自己,不爱自己是因为自己人老珠黄,所以,丈夫嫌弃自己。
不送礼物=嫌弃自己,小穆就在这自己编的这个怪圈里走不出来,怎么看丈夫都不顺眼。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怎样?
小穆意识到,当把「不送礼物=嫌弃自己」这个念头摘除之后,丈夫除了“抠门”外,对自己很包容、也很顾家,这也是他爱自己的证明,自己之所以纠结于“礼物”,是因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挂靠在了丈夫身上。
此后她再也不纠结礼物的问题了,摆脱了“想象”,她不再痛苦,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这就是《一念之转》作者拜伦.凯蒂的四句问话法,能够快速帮助我们建立第三方视角,打破我们头脑想象的束缚。
每当你开始因为另一半的某些举动困扰,或者开始争吵时,你可以先停一下,问自己这4个问题。
多做练习,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了,它牵引着你去做下那些伤人伤己的选择。
就像拜伦.凯蒂说的那句: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
现在,重新“看一看”你的伴侣吧。
你会发现你以为疲惫的关系里,其实藏着很多未曾发现的微小幸福。


策划 | 张德芬空间主笔团
编辑 | 鱼甜
主播 | 宁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