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与小吃有关的歇后语

 北京的骑士 2023-04-18 发布于河北

羊头肉

       老北京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且物美价廉,喜闻乐见。特别是有些食品还流传着诗歌、谚语,耐人寻味,雅俗共赏。比如卖茶汤的,只要人们一看见那把大铜茶壶,就想喝一碗,再加上冲茶汤的漂亮动作,真是一大“景观”。

      有句谚语说得好:“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据传茶汤始于明宫御膳,此民谚可能产生于明清之际。注意光禄寺不是寺庙,而是掌管典礼筵席和管食的署衙。“马蹄烧饼——两层皮”。这句歇后语形象逼真,概括了马蹄烧饼的特征。由于它软活易消化,故老少咸宜。

  “吹糖人儿的儿子——口气大”。糖人本是老北京的传统食品,是用饴糖吹捏加工成各种动植物,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尤其是那种叫“猴儿拉稀”的,又好吃,又好玩儿。这里的“口气大”,一语双关,吹糖人时必须要张大嘴,否则吹不起来。另外有人对长者或他人不尊重,点名道姓,也可以说吹糖人儿的儿子——口气大

  “卖羊头肉的回家——不过细盐(言)”。羊头肉讲究白水煮故称“白水羊头”,只有切好的羊头肉才加盐,卖主儿下班了,肉也就不加盐了。加盐是将大盐粒子研成粉状,故称细盐,盐与言同音,又引申为二者之间话不投机,不过话。

  “卖羊肚儿的说睡语——还留着汤活命呢!”羊肚子是羊杂碎中的一种,将其酱熟切碎,即下酒又下饭。昔日卖羊杂碎是小本经营,肉汤特别是陈汤进味,很是金贵,连说睡中都要保住本钱,视作命根。后有人比喻舍不得某物,借用这句歇后语,不乏幽默风趣。

  喝豆汁这是旧京一大“特色”,清朝就有豆汁了,还有人喝上瘾了,不辞辛劳,慕名寻觅豆汁摊儿,被人称之“豆汁儿腿儿”。还有一首载于《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的诗写道:“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甜各一瓯”。瓯为瓦盆一类的容器。可见豆汁的魅力有多大,真是别有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