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工笔画中怎么营造意境的感觉?这篇给你讲明白了!

 心如止水qihf0m 2023-04-18 发布于河北
意境美是中国画家们自古以来的追求,流传至今的作品,也无不有着动人的意境。毫无疑问,以古为师是提升画作意境美的方式之一,但以古为师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而是取其长处,学其精神。

图片

对工笔画而言,线条至关重要,因而线条也直接关系到意境营造的问题。点是线的组成部分,工笔画的线条不能弱,要虚实相间,绵长而有韧性,要流畅、含蓄并且坚定地贯穿画面,不要画成一根“死”线条。

唐代张彦远有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用笔直接关系形似与骨气,自然也关乎整幅画面的意境营造。

图片

古人强调画作必须要有“气”“势”“韵”,“气”指灵动有生机、有朝气、有活力,不能呆滞、死板;“势”是画面大效果要气派、雄浑、豪迈,给人势不可挡之感;“韵”为通透而富于变化。这些古人的经典论断,也是意境营造的不同方面,也需仔细体悟意会。
图片

艺术是相通的,传统戏剧中主角与次角的关系,也适用于工笔画的创作。在戏曲舞台上,主角要突出,次角不能太抢眼。
反映到绘画上,便是主题要明确突出,主要的角色要放在画面的黄金眼点,重点强调,甚至为其浓妆艳抹。

而次要的对象只能起陪衬作用,轻描淡写地修饰一下即可,不能太抢眼,否则无法突出主题。一幅画的视觉中心只能有一个,多了画面就嫌杂乱。

图片

另外,还要处理好画面的虚实关系。该虚的地方要虚,甚至可以一点不画,该实的地方半点也马虎不得。花鸟画创作源于自然,又不是生搬硬套的再现自然,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俗语曰:“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造化”也是营造工笔画意境之美的关键因素。面对同一个题材,每个人根据自身的不同感受,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画面。

可以说,造化才是最高明的老师。想象力固然可以天马行空,但终究敌不过造化的神机独运和妙到秋毫。而且,厚积才能薄发,师造化,不断到大自然中写生,是累积素材最好的方法,或许也是画家找到自我面貌的重要手段。

图片

对于画家来说,写生必不可少,写生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经过写生的创作没有艺术感染力,经不起推敲,缺乏动人心魄的力量。

但写生不是简单的像照相机一样的记录真实,而是要超越生活真实,用艺术的眼光深入细致地观察。大自然总是把那博大、深邃、灵秀蕴涵在平淡之中,画家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并加以提炼。
面对自然造化的繁盛绚烂,画家要做的,不是真实地再现客观自然,而是有倾向地遴选重塑,调动更高的能动性摄取生活之情,迁想妙悟,从而运用恰当的绘画语言,使自然造化变为表现画面意境的载体。
图片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引导下完成的作品,一花一叶才带着大自然的浓厚气息,同时又有着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意。

画面主体的取舍如是,画面色彩的呈现同样如是。如果在写生时,完全按照真实生活的色彩来表现,那么画面极易出现色调不协调的问题。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有时候,将自然界强烈的色彩对比幻化为单纯和统一的色调,更有利于营造出自己所期待的画面氛围和意境。

图片

意境的营造需要心的参与,需要画家不断总结自己在学习传统和写生时的收获,并加以融会贯通。从起初的不能画,无从下手,画面单调,循序渐进到能画、会画,这中间要走许多曲曲折折的“弯路”。然而,这些“弯路”都是通向绘画成功之路的垫脚石,也是必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