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洛克艺术】普桑:他为什么是法兰西绘画之父?

 襄子的箱子 2023-04-18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25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105 篇文章

在近代,尽管法国巴黎是世界的时尚之都,但就其艺术上来讲,相比于意大利要慢了一拍。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几乎就没出现过什么盛极一时的画家,一直到巴洛克时期,法国才逐渐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艺术家。

尼古拉斯·普桑(1594年-1665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贫民家庭,尽管他的祖上是贵族,但到了他生活的时代,和贫民也没什么区别了。普桑在其小的时候据说受到了绘画的感召,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1612年,成年后的普桑来到了巴黎讨生活,并进入手法主义的画家拉尔马的工作室中学习绘画。他非常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风格,心中暗暗下过无数次的决心,要效仿那位英年早逝的拉斐尔。

▲ 普桑1650年的自画像(卢浮宫)

在工作室中苦心学习了几年,普桑的绘画技巧也在不断提升,已经开始接受别人的委托作画。后来,1623年,他来到了意大利,在威尼斯呆了一段时间后,又来到了罗马,从此之后除了几次外出外,一直定居在罗马。

普桑对于古典有一种狂热的痴迷,比如在这时期画的《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我们发现,其构图偏向于拉斐尔,色彩偏向于提香,整幅画给人宁静的文艺复兴之感,似乎找不到巴洛克绘画的戏剧性与瞬时性。而且,风幕上刻着一段拉丁文“Et in Arcadia ego”,据说是维吉尔写的话,大概意思是说“即使是在阿卡迪亚,死神我依然存在”。因此,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看普桑的画需要一点文学素养。

▲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卢浮宫)

虽然普桑生活的时代已经处于巴洛克时期,但他几乎所有的画作都没有明显的巴洛克绘画影子。他也知道当时的绘画风格,但他有意摒弃了明暗对比、戏剧性与冲突性等巴洛克绘画的特点。他的心中有自己的蓝图,有自己的追求。普桑被誉为“法兰西绘画之父”,他一个人奠定了法国绘画的基调,无论是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安格尔和大卫,还是“现代绘画之父”塞尚,都非常推崇普桑。

普桑的另一幅画作《诗人的灵感》,又是一副偏向于古典主义风格的画作。他企图通过内心的理性来征服观众而不是情感。画中右边那个抬头望着天,一手拿着笔,似乎在写什么东西的人疑似罗马诗人维吉尔,而中间那个仿佛在指导维吉尔的人是阿波罗。

▲ 诗人的灵感

与普桑同时代的画家洛朗也是法国的画家,两人就像二元对立一样,普桑的画风是凝重的,而洛朗的画风是轻快的。普桑追求理性和秩序,洛朗追求感性和随机性;普桑摒弃光线和色彩的诱惑,洛朗则突出二者的魅力;普桑追求以画载道,观众先要理解其哲学内涵才能看懂画作,洛朗感兴趣的则是画面本身,只要观众觉得养眼,这件作品就算成功了;普桑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几度改变风格,洛朗则在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手法后就没有大的改变。

要欣赏普桑的画需要一些门槛,但洛朗的画就不同了。洛朗总是用明亮的风景来吸引观众,比如他的《奥德修斯将克律塞伊斯送还其父》这幅作品,观众就算没有看过《伊利亚特》的故事,也不影响他们欣赏画中逼真、立体的建筑、水面,还有从雾蒙蒙的天空中散漫穿过的阳光给画面带来的细微变化。

▲ 奥德修斯将克律塞伊斯送还其父
洛朗 绘

1640年,普桑回到了罗马,担任法国宫廷的画师,但他并不快乐,因为源源不断的委托订单遭到了原先宫廷画家的嫉妒,而且这些委托订单并不能使普桑满意。于是,两年后,他带着沮丧与失落离开了巴黎,回到了罗马。

尽管在巴黎伤了心,但普桑也并非一无所获,他结识了当时的很多学者,比如笛卡尔。他早年的时候就非常好学,文化课的成绩也不差,人文素养非常高。

普桑对自己的绘画有极强的理念,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与其他轻佻的画家不同。《海神尼普顿的凯旋》与《花神的王国》是普桑的两幅代表作,这两幅画都脱胎于宏大叙事,且都偏向于古典主义。

▲ 海神尼普顿的凯旋

▲ 花神的王国

《崇拜金牛》是一副宗教画,话说在摩西上了西奈山后,很久都没有回来,犹太人非常气馁,亚伦就借此将犹太人手中的饰品都收集了起来,重新塑造了一座金牛像,以供犹太人崇拜。当摩西下山后,手中拿着上帝给他的《十戒》,其中第一条就是禁止“偶像崇拜”。摩西看到大家崇拜金牛,非常生气,下令毁掉了金牛。这幅画刚好展现的就是犹太人围绕着金牛,一副欢呼跃雀的样子。据说,普桑为了画好这幅画,先是捏了几个泥人像,而后又请人摆出了跳舞的姿势。毋宁说,普桑对自己的作品非常严肃,也非常认真。

▲ 崇拜金牛(伦敦国家美术馆)

正是普桑,将绘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他之前的画家,大都按照金主爸爸(委托人)的要求来作画,而普桑是一个只为自己绘画的画家。就算没有钱赚,没有委托人,他也依旧会画画。从此之后,画家不再是一个特定的职业,而是一项兴趣爱好。

《第欧根尼于山野中》这幅画比较奇特,虽说是历史画,但其中风景的比例很大。第欧根尼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主张就是一切从简,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

▲ 第欧根尼于山野中

这幅画就描绘了第欧根尼看到了一个人在喝水,突然就想到了,原来水壶也不是必要的,于是就将水壶也扔掉了。

《四季》春夏秋冬是普桑晚年的作品,他依然还是那么古典,他认为,如果用惊艳的色彩和刺激的情节来让自己的画作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不仅是对画画的亵渎,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因此,他的画,无论是早期的还是晚期的,都无法第一时间捕获观众的注意。观众需要细细品味,就像是在阅读一部哲学著作一样,才能看懂他画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 四季-春(卢浮宫)

▲ 四季-夏(卢浮宫)

▲ 四季-秋(卢浮宫)

▲ 四季-冬(卢浮宫)

创作《四季》的时候,大概从1660年起,普桑的健康不断恶化,到了1665年,他已经不能动笔了。幸好,此时的他已经完成了《四季》的创作。同年,他就去世了。

▲ 一场葬礼

▲ 天使传报(英国国家美术馆)(又名受胎告知)

▲ 时光音乐之舞(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 圣伊拉斯谟的殉难(梵蒂冈博物馆)

▲ 吉曼尼库斯之死

▲ 潘的胜利(英国国家美术馆)

▲ 里纳尔多和阿米达(多维茨公共画廊)

▲ 风景,以撒和丽贝卡的婚礼

▲ 风景,以及被蛇杀死的人

▲ 风景,夏甲和天使

▲ 风景,皮拉姆斯和提斯柏

▲ 风景,那喀索斯与厄科

▲ 安德里亚酒神祭(卢浮宫)


▲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集(点击图片链接可查看)


-西方通史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