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开火就能开店”,预制菜是餐饮创业的捷径吗?

 昵称34363449 2023-04-18 发布于河南

设想一下,要备一桌菜,只有一小时,四川的东坡肘子、北京的烤鸭、福州的佛跳墙、江苏的松鼠鱼……只要你愿意,整席菜品都可以做到“加热即食”。

餐饮市场门槛不高,任何机会餐饮人都想尝试。出餐快速、成本可控的预制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餐饮店的厨房中,从冷菜、汤、主食、热菜到甜品全面覆盖。

4月12日-14日,在成都举办的第108届糖酒商品交易会展会首次设立预制菜展区,展区内人流络绎不绝。一些展商主打“零基础创业”卖点,比如,一家烤鸭企业提供烤鸭半成品,售价为6元一斤,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会开火就能开店,1小时即可做出北京烤鸭”。

预制菜是餐饮“小白”的创业密码吗?当下,预制菜行业面临怎样的痛点和机遇?

“后厨里没厨师”,预制菜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第108届糖酒会上,今年新设的预制菜展馆每日都会迎来满满的客流。每天早上九点刚过,展商陆续摆好烤架、预热电磁炉,炸酥肉、煮火锅、蒸面点,观众们一路闻着香味就能找到展位。

“方便快捷”是每个展商都爱强调的关键词。七环牧场主打小酥肉、卤肥肠、肉排等肉制品,加热后几分钟即可食用。“糖酒会上人流量很大,我们的试吃品几乎供不应求。”该展位工作人员认为,年轻一代餐饮创业浪潮正盛,对厨艺“零要求”的预制菜将有很大市场。并且预制菜对厨具“不挑剔”,微波炉、空气炸锅都可以胜任。

虽然预制菜近几年来曝光度增加,在许多展商看来,预制菜并不是一种新事物。

“料理包”“供应链产品”“复合调味料”……这是从业者们在“预制菜”这个名词兴起之前,对预制菜产品的称呼。预先做好的半成品或成品食物,通过简单烹饪后即可食用,这样的食品即为预制菜。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某预制菜展位

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诞生,生产速冻加工食品,预制菜行业由此诞生。2000年左右,国内陆续出现生产半成品菜的企业,但由于冷链物流成本等限制,市场渗透较为缓慢。2010年之后,外卖兴起和餐饮企业连锁标准化推动预制菜在B端加速渗透。新冠疫情期间,“宅经济”催化了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大量需求——预制菜“火了”。

在4月13日举行的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上,艾瑞资本董事总经理方芳发布《预制菜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趋势预测》。“预制菜行业已迎来风口期。”方芳介绍,除了Z世代需求旺盛外,近三年银发族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明显上涨,购买数量增长近200%,中老年人有望成为预制菜消费主力人群。

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统一品质、保证出餐速度、改善成本结构是共性偏好。“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方芳介绍,据统计,使用预制菜后,餐厅的盈利水平可提升7个百分点。

在糖酒会一些预制菜展商看来,餐厅使用预制菜是一件必然的事。“加热几分钟就成一盘菜,能迅速提高翻台率。一盘餐厅卖几十块的火锅千层肚,从我们这里拿货只要几块钱。”既节省了厨师的工资,还免去了后厨的地租,“后厨里没厨师”的情况变得常见。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

“降本增效”背后,预制菜如何化解消费者质疑

据艾媒数据预测,到2025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左右。可以预见,随着连锁餐厅和外卖进一步发展,食客们会更容易吃到预制菜。

行业中见怪不怪的预制菜,消费者能接受吗?

消费者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大工厂总比小作坊干净得多”,“中央厨房做的反而干净卫生”;有人则表示不能接受,“无法忍受不新鲜的食物”。

“我们能感到顾客对预制菜餐品仍有顾虑。事实上,几乎没有商家会主动告诉顾客,自己使用了预制菜。”糖酒会上,蜀海供应链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是顾客较关注的问题。“适量添加剂可以帮助保持品质,因为如果保质期过短,餐厅就不会选择进货。”他表示,预制菜带来的利好更多。“对于连锁餐饮店而言,需要用预制菜来完成它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稳定的输出。对于消费者,可以在一家餐厅中拥有更多的选择。”

另一位展商表示,预制菜的发展,是中国餐饮行业从手工业向工业化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让顾客对安全性有所怀疑。“我觉得可能还需要5、6年时间让大众对预制菜有完整的认识。”

“产品必须走向营养标准化,才能保证口味和健康。”在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上,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人们对预制菜的主流认知仍是“图个方便”,然而若要取得长足发展,必然要在健康安全方面下功夫。

在她看来,消费者不是不接受预制菜,而是不接受自己所期待的东西没有实现。“每一种预制菜产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营养属性、食材追溯以及感官评价体系,一旦建立起来,消费者就可以有迹可循。”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标准体系也可以把控预制菜质量安全风险,让生产侧可视、可测、可追溯、可分级。

昕原也坦言,建立营养标准化体系是一块“硬骨头”。“中国菜菜品丰富,配料很多,需要详细梳理美食产品通用链路和品类评价标准,开展食材真实性追溯、营养成分检测、专业感官品鉴、定性定量评级,实现全过程透明、标准、可追溯。”

如此,预制菜的火热才不是昙花一现。

编辑 柴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