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贵三养:少年养志,中年养德,晚年养心

 走心夜读 2023-04-18 发布于河北

《明日歌》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生命有限,莫要蹉跎。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什么阶段,该用什么力,都有特定的使命与着力点。

做好了,用对了,这一生也就圆满了。

人生百年,少年养志、中年养德、晚年养心,才是最大的生存智慧。

01


少年养志

古语云:“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志气,是推动一个人成才的源泉。

少年时期,用心专一,适合建立远大的理想、志向。

北宋范仲淹,少时曾问算命先生:“我能否做宰相?”

对方大笑。

他又问:“那能否当大夫?”

对方很纳闷。

范仲淹解释道:“唯有宰相和大夫可救人。”

立此大志的范仲淹,寄居在寺庙,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地苦读。

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捐私宅为学堂,成就了数十个状元,300多个进士;
散尽家财创建义庄,庇护遇灾遇难的族人;
整军备、治水患、施新政,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得益于年少立志。

比如:

匡衡,靠“凿壁借光”的苦读,终成一代文学家;
董仲舒,以“三年不窥园”的韧劲,成为了被三朝重用的儒学大师;
陆羽,用“弃佛学茶”的坚决,造就了传世的《茶经》与一代“茶圣”。

有志者,事竟成。

作为父母,要如何对孩子进行养志教育呢?

一是大胆放手。

少年心智,已接近成人,大胆地放手,让孩子有空间去碰壁、反思。

二是蹲下来,深度沟通。

以朋友的角度,多和孩子探讨人生、未来,让“不变的环境”,匹配上“变幻、变大”的少年之心。

三是多看名人传记。

梁启超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

让孩子多读圣贤、伟人传记,找到学习目标,建立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正所谓:青春养志正当时,莫待人穷志气短。

人的潜能,是无比巨大的。

少年养志,就要做到: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如此,定能得你所想、如你所愿。

02


中年养德

王阳明曾说:“今人之病,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人,一旦傲慢,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从而埋下祸患的种子。

三国时的关羽,以“忠义”被后世传颂,却也因“傲”为人所诟病。

当孙权想与其联姻时,他狂傲地说:“虎女焉能嫁犬子?”

当吕蒙与其商议军务时,他鄙夷对方是“吴下阿蒙”,还怼道:“你不配跟我谈!”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蜀将刘封好心想发兵协助,关羽不但拒绝,还大骂:“注意自己的身份,别爱出风头。”

后来,关羽败走麦城。

他写信求助刘封,刘封却以各种理由按兵不动。

历史的结局是:关羽兵败被俘,落于吕蒙手上,竟被就地斩杀!

一代英雄,就此落幕,真是令人唏嘘!

宋代朱熹说:“德也,得也。行到而有得于心者也。”

品德的好坏,与行为息息相关;运气的高低,与养“德”密不可分。

为人子女,要养“孝”德。

父母是根:只有根系发达,才有我们的枝繁叶茂。

夫妻相处,要养“容”德。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将生活中的琐琐碎碎的一地鸡毛做成掸子,扫去生活的愁与苦。

与人交往,要养“谦”德。

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真没几个人希望你过得好。

藏一点锋芒,人前莫张狂;多一点低调,人后别得意。

合作共事,要养“诚”德。

人无信,无以立。

做不到的,明确拒绝;不想做的,说明情况;承诺过的,定当做到。

《管子》中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人到中年,不管贫富与身份,都要讲究一个“德”字:官德、医德、师德、夫德、妇德、口德……

说到底,一个人,缺什么,都不可缺德;一个中年人,养什么,都不如养德。

如此,才能真正地养寿、养福!

03


老年养心

《灵枢》里说:“心者,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主全身。

内心安定,身体就能有效运转;心神不宁,则会萎靡不振、积郁成疾。

语言学家吴宗泽,在101岁时,依然行动矫健、精神矍铄,毫无垂暮之气。

他常说:“我没有养生之道,但有养心之道。”

一是不服老。

吴老说,老年报刊我从来不看,也从不参加老年活动,我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

二是有癖好。

吴老喜欢猫头鹰图案工艺品:

有墙挂的时钟、镜子,也有柜子里的图章、钢笔,还有桌上的台灯、瓷罐等。

吴老说,每每得到一件新藏品,都会高兴好几天。

三是爱读书。

在他书柜里,放满了各类书籍。

他曾写过一首小诗:中外古今多少事……但将绿意看人间。

其实,从诗里,也能发现吴老的养心之道:

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一颗春意盎然的心。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世间万象,皆由心生。

一个人福气的深浅,全在于如何养心。

人到老年,要养好三颗心。

一是平常心。

活在当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幸福,就是享受可以够得着的。

二是童心。

可以交一个“童友”,也可以追忆童年乐事:斗蛐蛐、爬树、捉迷藏……

童心,从不止于年龄,也不囿于杂事: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

三是静心。

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心静了:

既能享受“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乐趣,也能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更能体悟“道是无晴却又晴”的别致。

《坛经》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方寸,即为心田,生命的质量,从心而起。

人到老年,一定要养得心定、心乐、心静。

如此,自有源源不断的后福与厚运。

《抱朴子内篇》里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命运的因果,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短短三万天,用心把握每一段的节奏:

少年时,养志,塑阳刚之魂,活得肆意;
中年时,养德,养浩然之气,活得洒脱;
老年时,养心,生祥和之气,活得通透。

人生就是这样,吃该吃的苦,就能享该享的福。

如此,自有一生的好运相随、福泽绵长。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霞光满天,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80后,热爱国学的沉淀,喜欢清新的文字,转载请加编辑微信gzzjw888;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