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法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战败投降?

 遇事明言 2023-04-18 发布于甘肃

《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

作者:[英]朱利安·杰克逊

       本书的目的就是:叙述战败的来龙去脉,阐释战败的原因,反思战败对法国和世界的影响。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战败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述了反思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第一部分的四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第一章着眼于战败的军事方面:法国的军事理论、军备整顿情况、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军事行动的实施。第二章着眼于法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在1939年法国的盟友如此之少,英法两国如何看待彼此,战争期间又是如何协同作战的,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着眼于战败的政治方面:法国的政治背景、政治结构和领导,政客与军方的关系。第四章分析了法国人民的士气: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主义,法国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法国军队的训练,以及德国进攻时法国士兵的作战方式等。
       第二部分探讨了这些不同的方面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军事计划、同盟关系、政治、士气这四个因素中哪个更为重要?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如此灾难性的战败是反映了整个国家正在走向没落呢,还是说这仅仅是因为军事领导人的误判而造成的?纵观法国历史,如此重大事件是否可以从中找出重要原因?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等国,当时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却被德国纳粹打得节节败退,1940年5月15日清晨,丘吉尔被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的电话叫醒。雷诺语气凝重地用英文说:“我们战败了。”法国于6月21日宣布投降。为何法国会败得如此之快呢?1940年6月22日,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仅仅六个星期,法国就被打败了,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军事灾难。法国崩溃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一直令人费解。
       法军溃败带来的后果,对法国来说是毁灭性的。法国的半壁江山被德军占领。1940年的溃败给法国人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创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可怕的考验莫过于军队的失败;就危难的程度而言,这是最大的灾难。战败给民众带来深深的、永恒的创伤。
      法国的沦陷涉及许多方面:军事上战败、政治制度崩溃、两国联盟破裂、情报失误、战争中的人民以及在其最后阶段整个社会几乎全面溃乱等。
       1940年,德国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而是出奇制胜。法军未能预料到德军入侵的确切地点,和美国未能预料到珍珠港事件或者以色列未能预料到1973年埃及袭击事件一样,都属于重大的情报失误。
       美国作家德鲁·米德尔顿在其著作《用兵之道》中,对法军在战役初表现有这么一段叙述:“二次大战初的法国战役中德国人比法国人有更大的干劲和魄力。虽然法国人是为保卫祖国而战,但是他们往往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们一心只想从战争中脱身出来,好赶紧回家团圆。”导致1940年战败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法国人民,无论士兵还是平民,都没有像1914年那样为了国家的事业而英勇献身
       溃败必须放在英法同盟的大背景下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法国;作者认为:“即使是甘末林将军也应该得到历史“公正的对待,就像历史对待每一位最终也没有被埋没的指挥官一样”。
       “法国战役是一场毫无准备的但成功的闪电战”,闪电战是一种战略,策划闪电战的目的是通过赢得一系列连续的、闪电般的军事胜利彻底击败敌人,以克服德国在工业上相对于同盟国的劣势。这种方法的另一优势是,希特勒可以不必把德国经济转向全面战时状态,出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他也不愿意这么做。但在德国历史学家卡尔-海因茨·弗里泽尔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1940年战役所体现的“闪电战”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在战术和作战层面。它源于德军在1918年开创的“渗透战术”,这是为了打破西线僵局而采用的一种方法。经过短暂而密集的炮击之后,成群的受过专门训练的攻坚部队或者“暴风突击队”就会出动,在硝烟和炮弹的掩护下,潜入敌人防线,在敌军防线上打开缺口。必要时,他们会避开零星的抵抗向纵深前进。
       事实上,闪电战是从法国战役的经验中以相当偶然的方式出现的,它的成功让德军和法军一样感到意外。否则,为什么德军统帅部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会多次减缓德军装甲部队前进的速度,最终在5月24日下令停止前进了呢?闪电战在法国的胜利,部分原因在于德军最高指挥部暂时失去了对这场战役的控制权。在这一过程中,决定性的时刻是古德里安决定在5月14日,也就是渡过默兹河后的第二天立即向西挺进,此举带动了跟在他后面的其他部队,相当于古德里安的19军团拖着整个德军快速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