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2号炮台“堡垒群地下探秘”

 贵阳改哥 2023-04-18 发布于贵州

2010年下半年,镇江路48号大院改造拆迁。在青岛的一处“一战”遗址——德、日青岛争夺战的故战场,将随着城市改造而消失,淹没于未来15座高楼大厦新居住区。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长期霸占青岛,在该区域内大兴土木,构筑大量堡垒等军事设施,青岛变成德国要塞城市。其中,东镇东郊的2号炮台“镇江路德军地下堡垒群”遗址百年过去今依在。

走进地下恢宏的“主堡垒”

青岛百姓所称的2号炮台,德军自称“德军第二步兵堡垒”,是德军第一期(1898~1907年)防御计划中建成的,属永久性军事要塞。位于小湛山的东北方向,也称“小湛山北堡垒”。

上世纪60年代,东镇东郊是笔者常去游玩的郊游之地。仲家洼东山顶的一条乡间土路,我不知走过多少次,向东顺山势进入绵延的东坡,一片田园风光,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望不到头的碧绿菜地,黄黄一片的油菜花,数不清的紫茄花。后来山顶那条土路,便有了现今的名字——镇江路。它居高临下,西临地势低矮的仲家洼,东面俯瞰开阔的谷底(今山东路),北部下坡便是海泊河,怪不得百年前这一制高点,成了扼守青岛东郊的德军炮台堡垒。

80年代,我多次出入镇江路48号大院,德军堡垒群就在这个海军大院的一处海拔56.5米小山包的下面。堡垒群是由大、中、小三个堡垒组成,都是由厅室、通道、或暗道等构成,墙壁很厚,全埋或半掩蔽于地下,相距较近,互为犄角。一般用以贮存弹药、发电、给养和驻兵等。

大型主堡垒,面西,南北走向,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几十米长的主堡垒外观呈弧顶状,挖山而建,掩埋地下,西侧墙面半露地面,是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双门四窗,右侧有射击口。

2000年6月,我进入大型地堡,里面伴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在机器旁忙碌着,显然,这里已被铝合金门窗加工厂利用(后关闭)。主堡垒内部分上、下两层,堡垒内部的厅室与通道互相贯通,10个厅室均高大宽敞,呈圆拱型,高4米左右,每个厅室面积60平方米左右。外观看主堡垒达二三层楼高,设有三个进出口,并有多处方形洞孔(通气孔或射击孔),外墙墙面像似弹痕累累,仿佛在诉说着德、日青岛争夺战的枪林弹雨。主堡垒内部通道幽深,墙体厚0.8~1米,能抵御强大炮火的袭击,据说,堡垒还隐藏着暗道,与附近战壕可以直接通往其他炮台。

中、小型堡垒

主堡垒以西的小、中堡垒,被草丛林木覆盖,非常隐蔽,在主堡垒西侧几十米,小型堡垒完全埋入地下,顶部覆盖厚厚封土,沿着十几米深的陡坡式通道进入深层堡垒,是一面积40~50平方米的地下封闭大厅,有人认为是德军地下发电室。

主堡垒以西百米左右,是一座公园小山包,中型堡垒掩映在一片槐、松、柏绿丛中,面朝西南,封土较厚,掩埋地下,挖山而建,顶部是凉亭和休闲长廊。建筑结构为单层、三门、四窗布局。两个出入洞口,另有若干方洞口,地堡内有四个面积20~50平方米大小不一的厅室,厅室呈拱顶形状,有串间通道及暗道,墙厚1米,堡垒外部高约4米、长约20米,进深七八米,外墙面大小不一的凹孔遍布,似累累弹痕。可能是德军的一处大型弹药库。解放后长期作为部队弹药库使用。

德、日青岛争夺战

德国自1897年开始,经过多年经营,军事工程和炮台堡垒渐成规模,至1914年已形成坚固庞大的防御体系和堡垒阵地分布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驻青岛的守备队由三个海军大队及四个炮兵连共约2500人组成。战争爆发后,把在北京的分遣部队和其他后备力量调来增援青岛。军官人数达183名,士兵增至4881名。再加上奥匈巡洋舰斯林伊丽莎白号上的水兵,共同防守青岛。

1914年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德、日青岛争夺战爆发。日军分两路逼近青岛,1914年9月2日,第一路日军独立第十八师团从山东龙口登陆进发青岛,目的是从青岛背面袭击德军。9月18日,第二路从崂山仰口湾登陆,占领李村,形成合围,德军腹背受敌。9月23日,英军西库斯联队900多威尔士士兵、300名印度士兵由崂山湾登陆,与日军结成日英联军。战争从日英联军扫清外围阻击到深入德军重重市郊防线展开。

仅用50余天的时间,日军便一鼓作气逼迫德军投降,占领青岛。一份战斗纪要的青岛德、日战争的进程表(9月2 日~11月7日),显示德军节节败退,日军从青岛外围步步逼近,一路奏凯。先是,9月16日,日军在沧口突破德军防线,当时德军以1500人对日军2.5万人,寡不敌众,德军节节败退。9月17日德军在李村迎击日军,战事激烈,日军伤亡惨重。 9月18日,德、日在青岛近郊进行最后一战,德军于黄昏时撤到市区防线,日军重炮轰击汇泉。9月29日,日军对青岛总攻开始,在沙子口登陆运送大量武器,龙口和沙子口汇集的日本兵力增至数万。10月18日,德军鱼雷艇击沉日本一艘巡洋舰。10月29日,德军一艘炮艇和伊丽莎白号巡洋舰被日军击沉。10月31日,日军对德军全部防线连续轰击8天。11月1日,日军向德军四、五号工事攻击,被击退。11月4日,日军对德军二、三号工事的进攻,被德军炮火所阻,未克。11月5日,日军向德军的各个据点持续攻击,德军损失惨重,弹尽援绝。11月6日,小泥洼炮台被毁,德军撤离碉堡。晚9时,日军总攻开始,因德军顽强抵抗,日军受阻,约10时,日军强行攻入四号工事,德军殊死抵抗,德军损失17人,日军损失百余人后被迫后退。午夜后不久,日军猛攻三号工事,当即占领,并突破德军防线,德军大炮因弹尽而被迫自毁。11月7日拂晓,日军从背后包抄攻击其他据点,并一一占领。德军在外无援军、内无弹药的情况下举手投降,同时在信号山与汇泉山上挂起白旗。

这场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以日本取代德国而告终。青岛先后沦为两个列强国的殖民地,是中立国北洋政府懦弱招致的“国耻”。青岛东郊和东镇一带,一片火海,家园破碎,满目狼籍,绅商大都外逃避难,百姓怨声载道。有1548户人家遭受战争涂炭,财产损失达1900余万银元,40人在战火中身亡。

青岛“一战”遗址 、 亚洲“一战”故战场

镇江路48号大院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院内山包一二百米范围分布着3座德军堡垒,堡垒附近和四周数百米范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故战场”和德军阵地,如今这里是一休闲公园,设有凉亭、漫步长廊、石桌石凳,大院里老人们常在此聚会、聊天、对弈、游乐。

一份资料显示,一百年前,青岛2号炮台堡垒的四周,被两道交叉的铁丝网带环绕,距离德军的前沿工事分别为32米和105米,铁丝网带后面设有石块水泥砌成的单面防御墙,德军还布设了电控地雷阵和防御战壕;堡垒的正面火线长度为200米,侧面火线长度为130米;堡垒的大型掩蔽部(主堡垒)四周有一条深壕环绕;当年,德军还在该堡垒左右翼的各100米处建有临时野炮阵地,各配备4门37毫米机关炮,该堡垒内驻守德军200余人,配备8挺重机枪,分别扼守堡垒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德军还在该堡垒与德国中央堡垒相连地段的防御工事里部署100余名士兵。

1914年,德、日交战,这里是德军一处重要防御阵地,德军利用包括2号炮台在内的东郊防线上坚固的堡垒、密集的炮火和明壕暗道给予日军重创。

德军地下堡垒群遗物

2000年6月,笔者在主堡垒发现一口“铁制大水桶”,由于年代久远,锈迹斑斑难以辨认制造年代,不知是否德军遗物。有的厅室顶部装有电线和灯口,有人认为这是德军原装。墙上安装的可以升降物资用的铁制滑轮,应是德军遗物。主堡垒的进出口,为上圆下方的对开式德军百年铁制大门,由厚度4厘米的钢板制成。主堡垒门前,3个百年古力井保存完好。

中型堡垒德军铁制大门,高2.16米,宽1.12米,厚3.3厘米,用四层钢板合成,重约300斤,门上有94个直径3.2厘米的圆帽形铆钉,虽已锈蚀,历经百年,仍可关启。铺设枣红色油漆木质地板,通风口铁窗和锈蚀的铁门尚存。

小型堡垒,四壁遗留多处约一米高的壁龛(可能是停电后放蜡烛的地方)。

堡垒群待解的谜团

青岛2号炮台失陷的原因,缺乏文字记载和直接证据。根据《德军青岛各要塞实地勘察专辑》所述,3号炮台德军中央堡垒是日军的重点炮击目标,德军发电机室被日军炮火击中,造成德军前沿的地雷阵启爆电路失灵,日军突击队才得以冲上来,日军突击队还利用工兵小分队在堡垒两侧防御墙的底部挖洞爆破缺口,趁德军疲惫不堪,而突破德军阵地,由于3号炮台德军中央堡垒陷落,最终导致德军的前沿各堡垒相继失守。

青岛2号炮台的暗道和出口在哪里仍是个谜,古力井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堡垒是怎么排水的?地下排水道走向怎样?小型堡垒里有多个封闭的壁龛,有何用途?主堡垒甬道东侧显露几处拱形门廓被墙体封堵,是否其他厅室?主堡垒、中型堡垒墙面大面积留有像似弹孔痕迹,这些是否德、日青岛争夺战留下的弹痕?传说的院内白玉兰宾馆对面十余米处是不是当年一座炮位的位置?修建地堡的中国劳工去向不明,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