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主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2023-04-18 | 阅:  转:  |  分享 
  
历史主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一: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考点二:原始的农耕生活考点三:华夏之祖 考点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2.重大事件(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2)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
野击败商军,商朝灭亡。3.重要制度考点五:春秋战国的纷争考点六:大变革的时代【名师点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类型不同的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闷热,为了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
江流域母系氏族文明的代表。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反映了北方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
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明的代表。【典例精析】【例1】(2016,苏州中考)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
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图片“陶器上的稻
穗纹”和“干栏式房屋”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
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而“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文化特征。【对点练习】1.(201
5,德州中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导学号:35422000)A.
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D【名师点拨】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和炎帝
的结盟,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典例精析】【例2】(20
16,烟台中考)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
尊称成为(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属下
仓颉发明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对点练习】2.(2016,广东模拟
)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
.尧C.舜 D.禹D【典例精析】【例3】(2016,内江中考)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
的是(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称霸中原是在春秋
时期的春秋争霸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符合题意。【对点练习】3.(2016,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
应是( )A.西周分封B.春秋争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B【典例精析】【例4】(2015,东营中考)下列历史
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C.楚庄王 D.秦孝公【解析】选B。由
题干关键词“尊王攘夷”和“成为春秋霸主”,联系教材可以知道符合要求的只有齐桓公。【对点练习】4.(2016,青岛中考)《史记·商君
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
代价D1.如何看待黄帝的贡献。史书中记载的黄帝的贡献,反映了当时人们已会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但是认为这些是黄帝个人的贡
献,就带有神话色彩了。这些发明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由于黄帝是公认的“人文初祖”,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了。2.
夏商周兴亡的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统治者如果勤政爱民,国家就会强盛;反之,如果贪图享乐、暴虐成性,必将走向灭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民
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诸侯国数量不
断减少,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4.商鞅变法是失败还是成功了?商鞅精神是什么?从
中得到哪些启示?(1)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
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革是否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是生还是死。(2)商鞅精神:他为使
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是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3)启示: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
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向先人们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会用火的远古人类;北京人会用天然
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2.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而不是单单因为他们会建造房屋。3.中国人自
称为“炎黄子孙”是因为华夏族的主体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又称为“龙的传人”是因为华夏族是由不同的部落融合而成的。4.大禹治水,治理
的是黄河流域的水患。5.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者
为历史事实,未被证实者为传说。6.夏、商、西周的更替证实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7.齐桓
公和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通过改革迅速发展强大。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军功;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9.商鞅虽然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变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请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献花(0)
+1
(本文系中书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