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文化丰富多采、经济基础雄厚的华县杏林镇

 华州文史荟萃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杏林镇概况
中共杏林镇党委杏林镇政府

(注:此概况编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杏林镇位于秦岭北麓,县城之南,东接少华乡,西连瓜坡镇,为华县新兴集镇之一。昔日,镇南部多系乱石瘠地,宜种果树,其中杏树为最,果树成林,郁郁葱葱,素有“红杏十里”之美称,故而得名。

解放前的华县八景之红杏十里 自民国华县志

追溯历史,本镇在清末为华州辖地的故县里。民国前期仍沿袭旧制,抗日战争至解放前,系乡、保制。新中国成立后设区、乡、公社再改乡。迄1984年体制改革时,鉴于新兴工业的建成与非农业人口的增多,始改为镇。虽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名称迭有更易,辖区范围有所变迁,但基本辖区变化不大。全镇现有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4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87人,占总人口的55. 1%。镇政府设在陇海铁路复线的华县火车站,周围建有卫生院、购销社、邮电所、信用社、粮站、商店,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改造后的华州火车站 刘焕民拍摄

杏林镇自然条件优越,气侯属暖温带半混润类型。物产丰富,广大山区盛产林木、桃、药材,沿山坡地红杏、苹果、柿子为最。平原主产小麦、玉米和蔬菜。近年来韭菜、蒜苗、蒜台及大蒜广销省内外。除山区外,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矿产资源有稀土和汉白玉,为建筑主要材料。交通方便,陇海复线,西潼公路横贯东西,镇、村公路纵横交错。五十年代后期,中、省、地、县在本地相继建立了65家企业单位,其中较大的有陕西省外贸出口食品厂、陕西复肥厂、铁一局给水队公司、铁路医院、华山半导体材料厂、铁一局引进设备修配厂、桥梁厂、金属结构厂等10多个。是我县的工业基地之一。

上世纪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 秋庭牧歌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党委和镇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拟定了“山区宜开发,沿山抓建材,厂区建集市,近城(指县城)搞商业,劳多办企业、靠路(指公路、铁路)跑运输,川原种养加”的产业结构和建设红杏、畜牧、粮食、蔬菜、企业、农贸六大基地建设经济发展规划。目前已建立万亩粮田,三千亩蔬菜,千亩红杏、百亩青竹,开辟了四个农贸市场,创办了31个镇村集体企业。至90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1746万元,粮食年产5100吨,棉花1400担,蔬菜年收入200余万元,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相比,翻了三番半。在十年改革中涌现的精神、物质双文明先进集体李庄行政村,198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李庄砖厂 自华县志

杏林镇教育事业不仅发达,而且是我县实施新学制的始基地。戊戌变法时,辖区马家斜村顾丁梭先生思想维新,弃八股,改策论,率先创办太王庙小学堂,实施新学。1907年杨松轩、郑云章、顾熠山(顾丁校之子)等学派维新人士,在顾丁发先生的支持下,又借太王庙学堂创立华州教育研究会,继而又附设两等小学,作为实施新教育的试验研究基地。随后迁至华县城内发展成立了华县私立咸林中学。故昔日的华州教育研究会、两等小学和私立咸林中学皆孕育于杏林镇太王庙小学。

太王庙小学堂旧址 老五讲故事

解放后,杏林镇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现有镇办中学一所、小学16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2000多名。至1989年,小学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入学率,均达标,被县上评为先进单位。1976年实现了无盲社,1986年镇政府又创办了农民业余技校,先后举办各种训练班62期、培训学员4176人,1989被渭南地区批准为“示范乡镇农技校”。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成人教育先进镇。

杏林镇文化绚丽,历史悠久。老观台的仰韶文化遗址,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老观台东南之“西溪夜月”为昔日华县八景之一。每年夏初,溪旁荷花盛开,景色绮丽,引人入胜。

上世纪的老官台村 秦寂供

公元758年,伟大诗人杜甫被贬任华州司功参军时,经常到此游尝,并吟有“仲春十月到西溪,水绕山环鸟飞啼”诗句。南面的五龙山为名胜景区,传说金枝女——升平公主每年来此为驸马郭暧扫墓,如今的启圣宫、吊纸坪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辖区群众文化丰富多采,故县村的背芯子,闻名全县。解放初,农民就自发成立了“工农业余剧团”,自编自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上世纪的故县背芯子 程安江供

近年来,民间的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也有新的发展,群众中的面花(花花馍)作品,曾被选送进京展出,备受赞尝。1988年又办起了科、教、文,体、卫五位一体的文化大院,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受到了省、地、县的好评。

杏林镇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明代武昌知府张光孝编著的《华州志》流传至今,是志书的珍品。在现代革命史上,杏林的有识之士,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在渭华起义中英勇献身,名留青史的宋生辉、马步益烈士;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抗日将领王力江;还有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畏强暴和酷刑,和国民党当局进行坚贞不屈斗争的王立仁;敢于深入虎穴,秘密进行党的工作的古崇礼。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有积极为人民办事,深受群众爱戴并载入志书的乡长宋哲生,特别是有不畏权势,敢于斗争,为民请命的著名爱国进步人士顾熠山;在现代科技界,有在工程抗震学术方面,成就卓著,且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级工程师曹少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为发展杏林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顾熠山像 秦寂供
杏林镇位置优越,物华天宝,经济基础雄厚,开发前景广阔。在党的领导下,杏林人民在前进,杏林的经济在腾飞。今后杏林人民将以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业绩,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新杏林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来源:《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