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满洲国”登基,溥仪只能称“执政”且不能穿龙袍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溥仪,出生于1906年2月7日,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曜之,号浩然,洋名亨利。溥仪的祖父是道光帝的七子奕譞,外祖父是荣禄,生父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沣。

光绪三十四(1908)年冬,光绪帝患重病。11月13日,年仅两岁的溥仪被抱入皇城,慈禧太后下令养育在宫中。第二天光绪帝就在北京中南海驾崩,当天慈禧太后指定只有2岁零9个月的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宗祧。12月2日溥仪即位,翌年元旦改元“宣统”,成为大清国第十二任皇帝。

不到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于武昌爆发后,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逼迫之下,大清帝国摄政皇太后隆裕太后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因此溥仪史称为清逊帝或清废帝。

六年后,1917年7月1日,北洋政府陆军定武上将军、安徽省督军张勋协同陈宝琛、王士珍、陈光远、康有为、刘廷琛、沈曾植和劳乃宣等人发动政变,宣布大清帝国复辟。张勋复辟的行动遭到共和派系挞伐,在各界压力和不满之下,行动仅12天便宣告失败,溥仪也第二次宣布退位,结束政权。

溥仪第一次登基时不到三岁,第二次登基时十一岁,如果说前两次登基都是年少的溥仪被人挟持的结果,那么第三次登基应该是他成年后人生的自主选择。造成如此后果,还得从两次事件让溥仪的人生彻底发生了转轨,寻求与日本人的合作,再次企图恢复帝制。

第一件事是被清除出紫禁城。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命部队军队占领紫禁城,要求清室签署声明“取消皇帝尊称和离开紫禁城”,在遭到拒绝后,用多门火炮射击皇宫。十八岁的溥仪别无选择,只能含恨无奈答应,第二天就被迫匆匆离开紫禁城,后装扮成商人经东交民巷日本大使馆乘火车逃往天津。

第二件事是清东陵被盗。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掩护,对清东陵的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进行大规模盗掘,并用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妻舅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该事件史称“东陵事件”。二十二岁的溥仪对这件事刻骨铭心的仇恨,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前大清国穆尔哈齐的后裔熙洽,趁着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参加母亲葬礼不在吉林市城内,命令士兵开启城门,向日本关东军投降。熙洽发信邀请溥仪前往祖宗龙兴之地,复辟帝国,“救民于水火”,在日本的支持下,先拥有满洲,再图关内。以熙洽为首的前清贵族向日本人提出迎接溥仪至满洲,建立君主制国家。关东军也早已认定溥仪是适合的满洲国君主人选。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贤二制造了“天津事件”,将溥仪从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带出,经大沽街、营口市、旅顺口区,最后再前往抚顺市。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召集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和袁金铠在沈阳市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会议决定迎接溥仪成为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与会者在满洲国政权中的职位,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为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

18日,发布《满洲国独立宣言》。23日,板垣在抚顺与溥仪会面,告知出任“满洲国执政”。原本以为能够重新成为皇帝的溥仪尽管对于日本人所安排的“执政”职位甚为失望,但还是接受了。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满洲地区正式成立满洲国。3月9日,溥仪在长春市吉长道尹公署道台衙门大堂举行就职典礼仪式,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

1935年(康德二年、昭和十年)4月6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首次访问日本帝国首都东京,受到日方高规格接待。1940年(康德七年、昭和十五年)6月26日,溥仪第二次访问东京,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亲自迎接。

1945年8月9日,苏联开始八月风暴行动,苏联红军迅速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溥仪在大栗子沟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和取消满洲国康德皇帝尊称,宣告满洲国正式灭亡。在沈阳东塔机场准备逃亡日本的时侯,溥仪被苏联红军空降伞兵逮捕,迎接他的将是十四年的囚徒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