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确证

 求是1025 2023-04-19 发布于山东

“确证”(confirmation)一词,由拉丁文con(带有)与firmare(使确定)合构而成,其动词confirm意谓“给予支持”“使其确定”等。在科学确证概念界定下,著作者们对“确证”一词的使用有三种含义:①证据e给假说h提供了可靠性。②证据e提高了假说h的概率。③相对于背景证据k,e的增加使得h的概率也增加。

概念形成

科学确证概念经历了由确定性证实到弱证实性确证的形成过程,严格意义上的确证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逻辑经验主义是最早系统讨论确证问题的学派,而且经历了由M.石里克的确定性证实(affrimation)、K.R.波普尔的验证(corroboration)到R.卡尔纳普的弱证实性确证(confirmation)的讨论及变化。

石里克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确证问题并引起了学派内的论争。石里克认为,综合命题具有可完全证实性,而且存在着具有绝对确定性的“确证”的综合命题。A.J.艾耶尔则认为,科学的命题系统中并不存在石里克所说的确证构成特殊的综合命题。C.G.亨佩尔也指出:石里克的确证实质上是一种对经验知识作出确实性断定的心理信任。波普尔则提出了“验证”与“验证度”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假说经受住严格检验的程度,并表明考察假说受检验时“不预先作判断”。卡尔纳普在《可检验性和意义》一文中界定了确证的内涵,明确指出人们只能够越来越确实地验证一个语句,“我们谈的将是确证问题而不是证实问题”,他以弱证实意义的确证代替了石里克的确定性证实和波普尔的验证。同期,J.尼柯德于1930年在《几何与归纳的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关于确证的定义(尼柯德标准):定律A蕴涵B;一个事实B在A的场合下出现,那么B就有利于该定律;相反,就不利于这一定律。这两种关系称为确证和否证。1943~1945年间,亨佩尔连写三篇论文即“确证的纯句法定义”(1943)、“确证度的定义”(1945)以及“确证逻辑研究”(1945),系统探讨了科学确证问题。亨佩尔的确证思想具有鲜明的逻辑分析特征。他明确指出确证是语句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就像逻辑推论是一种逻辑关系一样;他还明确区分了确证与否证、证实与证伪等概念。

基本模式

科学假说确证的逻辑模式可用公式表示为:如果H且C,则E(E1、E2、……En);E;因此H。(其中,H代表科学假说,C代表相关条件陈述,E代表经验证据命题。)这一模式在检验假说的实际过程中又表现出经验定律确证与理论原理确证的两种不同情形。一是经验定律的确证模式:如果H且C是真的,则E(E1、E2、……En)支持H;C是真的;E1支持H;E2支持H;……En支持H;所以,H是真的。二是理论假说的确证模式:H被确证,当且仅当①(H∧C)→E,②E真,③与H竞争的H′不蕴涵E,④H与背景知识T相一致。

合理性原则

科学确证因其思维模式的非必然性以及确证过程的复杂性,提高科学确证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合理性原则:

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证的定性研究侧重于分析经验证据与待验假说的支持关系,确证的定量研究则主要分析经验证据给予待验假说的支持究竟有多大,二者可相互补充。定性确证分析方法如尼柯德、亨佩尔等人的方法是假说演绎理论,这种理论是在一阶逻辑框架下以逻辑等值关系和尼柯德确证标准为基础的,它必然面临着诸如确证悖论(“乌鸦悖论”与“绿蓝悖证”)等非相干确证难题。确证定量研究如以卡尔纳普确证概率为代表的确证概率及其测度分析法,在定性确证基础上为科学确证提供概率逻辑的辩护。尤其是英国哲学家J.科恩的分级支持的非帕斯卡概率化定量确证理论,以局部支持的量化来克服此前整体确证的诸多困难。

②应注重证据、假说和背景理论三元关系考察。确证的二元模型虽然抓住了证据与假说两个关键要素,但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辅助理论,故常常会出现非相干确证问题。对此C.格莱莫尔在《理论与证据》一书中指出,确证关系所体现的不是证据直接支持假说,而是依据由证据和背景理论导出的与假说有关的事例来确证假说。确证分析的三元模型可大大增强证据与假说的相关性,减少证据选择的随意性。

③应注重逻辑与经验相统一的分析。科学确证及其证据相关性不仅是一个纯逻辑问题,而且是经验认识问题。因此,科学确证中非相关证据问题的解决,既要诉求于逻辑方法论也需求助于经验科学方法论。这种研究方法恰是科学辩护的实质所在(见科学辩护)。

④要充分注重证据在科学确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证据的实质特征、选择确认、功能效用及其测度等,都是影响科学确证质量的重要因素。证据对假说的确证功效,依赖于证据对假说的相关度及效用度。证据与假说的相关度,除了假说与证据的逻辑关系外,还取决于证据自身的自然性。证据对假说的支持功效与证据的效用紧密相关,证据效用的差异,既取决于常规(或已知)的同类证据的数量多寡以及常规不同类证据的质,还取决于新颖性证据的严峻性程度的差别。此外,科学确证与科学证伪是可互补的。通过确证度与证伪度比较,既有助于假说的修正、完善,又有利于假说确证度的提高。

扩展阅读

  • 张巨青.科学逻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 张大松.科学确证的逻辑与方法论.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