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培案例丨基于组织绩效的“学、用、评”一体化培训团队培训模式和机制创新

 小红与书xh23 2023-04-19 发布于重庆

编者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0〕1号)的有关要求和部署,为总结推广“国培计划”有益经验,探索先进做法,“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开展了2020年中西部项目典型工作案例征集工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遴选,选出一批典型工作案例,通过“微言国培”公众号陆续发布,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基于组织绩效的“学、用、评”一体化培训团队培训模式和机制创新

以2020年国培计划广西能力提升工程团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项目为例

01

背景与案例概要

(一)案例背景

加强教师培训者培训,优化教师培训功能,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2019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司【2019】1号)明确提出,促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是2.0工程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能力提升办于2019年启动了市级培训团队培训,2020年《关于做好2020年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计算书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治区负责自治区、市两级和创新试验区培训者培训,研修合格者颁发资质证书,证书持有人可根据教育部门安排和培训机构聘请,按证书资质进行培训授课。市级培训团队培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广西能能力提升工程的推进及成效。

(二)案例概要

2020年,南宁师范大学中标能力提升市级培训团队信息素养提升项目,该项目系2019年自治区市级培训团队递进式培训的第2轮培训项目。南宁师范大学与自治区能力提升办协商后,同步下发培训和考核通知,将培训实施、培训绩效评估与专家资质认证融合进行过实施。专家团队从“学、用、评”三个维度,培训内容、主体、设计和反应四个要素对项目课程进行了结构化设计。专家团队按照自治区和样板校的培训指导组织需求预设目标任务。为每个市级团队配备2位省级专家,提供了4项工作模板和25件学习案例资源。138位市级团队成员以结果为导向,通过个人与交互的行动学习,从政策理解、培训能力、规划指导、教学指导四个维度完成了专家组预设的9项个人任务和6项小组任务,提交了1036件学习成果。17位省级专家全程参与分市指导,并完成能过程性监测和学员学习成果评估。有136位学员顺利通过考核,领取自治区颁发的市级培训者资质证书,有2位培训者被淘汰。同时,项目组织16位省级专家对省级团队候选人实施参训学员团队能力测试和个人面试,结合培训成果遴选出29位学员补充进入自治区级专家团队。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实现了个人培训绩效与组织绩效的融合,为市级工程办实施县级培训者培训打造了模板。

02

具体措施

(一)以终为始:设定学员绩效目标任务,服务组织需求  

按自治区项目办文件精神,2020年各市级团队的首要任务,是参与各市相关政策解读、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相关课程,承担各市县级团队的培训,并依托自治区级工具模板完成108所省级标杆校的规划指导、校本研修指导和校本应用考核的指导。专家组经过文件研读,将组织需求转化为学员过程性任务,确定了任务导向的行动学习培训模式。

图片

表1:南宁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市级培训团队信息素养提升项目”任务清单

图片

来宾市团队合作完成学校信息化规划指导流程

图片

梧州市团队制作2.0政策解读课程

(二)集体备课:建设培训支持系统,促进学员实境化学习及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DavidKolb的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指出,成人对培训内容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学习绩效的自评和迁移,都基于已有经验做出判断。如何基于学员经验和为学员提供经验建构过程,项目首席专家王文蓉组织核心专家团队进行了7次线上线下集体备课,从培训主体、内容、任务、反应四个要素(如下图所示)对培训过程进行过结构化设计,创设基于工作实境的行动学习过程,并为学员在实境化学习提供系统支持。

图片

从支持系统上,一是提供工具模板,组织全体上课专家就自治区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模板、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计划、学科组和教师个人研修计划、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指南等四个主要工具的训练进行编程;二是提供案例实境学习资源,专家遴选21个案例(信息化环境评估、微能力点评估、信息化规划、校本研修计划、学科组研修计划),集体创设工作情境,供学员开展实践学习;三是细化过程评估要点,将程序化培训的过程性评估要点细化,引导学员自我评估,也确保专家的引领和监测相对精准。

图片

能力提升办韦昌勇主任与核心专家团队集体备课

图片

学习案例资源转化为二维码供学员扫描

图片

(三)学用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培训团队知识共享与转化

作为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者,其知识结构内嵌有公共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项目的培训过程,一是支持培训团队的公共知识重构。所有培训过程基本以学员自主学习为起点,促进培训者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然后通过组内合作、组际交流和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培训者的个体知识通过有效的组织共享路径,“验证—修订—完善”后融入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二是创设个体知识内化的实践通道,培训过程设置了学员小组活动和复盘活动,鼓励个体再通过学习反思和实践将公共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体知识。三是鼓励学员自我评估及改进。以政策解读为例,培训将传统的领导政策解读设计为“学员自读政策完成知识图谱,组内合作完成政策解读微课,小组交叉互评后,能力提升办韦昌勇主任才进行政策解读,个人和小组随后完成复盘,修订提交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对政策的理解实现了三次重新建构的过程,并以微课程的方式,实现了培训者课程复制的目标,这个逻辑呈现在培训任务落实的所有过程。

图片

(四)评用结合:省级专家全程监测、及时反馈予以指导,支持学员达标

培用分离,训后无法得以参与培训实践,是培训者培训失效的瓶颈问题。经与自治区能力提升办反复研究,本次培训项目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培训通知明确指出,本次培训过程和结果考核将作为颁发广西能力提升工程2.0授课资质证书的主要依据,培训成绩占比80%。为了确保培训者培训遴选人才能为各市工程服务,本次项目全程聘请了17位省级专家参与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专家组成小组,一是定向观察和指导市级培训团队的培训过程;二是登录平台评定学员小组和个人学习成果;三是依据团队成员遴选标准评估省级专家团队入围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四是开展独立面试,全面评估入围学员的培训者能力项。整个过程不仅完成了对市级培训团队的评估,也为省专家组搭建了一个深度学习反思的平台。经学习和三轮测评,有29位同志入选省级专家团队,成为自治区能力提升工程的核心力量。(详见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关于公布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 市级培训团队首批成员名单的通知 》和《关于公布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自治区级培训团队成员遴选结果名单的通知》)

图片

学员匿名完成团队合作测试,专家从旁观察

图片

学员匿名参加团队合作能力测试

图片

培训现场的省级专家坐席

图片

学员接受专家独立面试

03

创新举措

(一)培训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创新培训团队“培训与应用,资质考核与任用”一体化培训和机制创新

在自治区统筹国培计划项目采取政府采购的现实情况下,本项目首次尝试“学用”一体化培训模式和机制创新。一是通过精细化培训者培训,确保培训团队把握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工具,具备培训设计向下迁移的可能性;二是从机制上确保“训用”一体化,能力提升工程是无法依托培训机构实现常态化指导的,参训学员培训绩效合格则获取资质认定的新机制,优化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教师训后实践应用的指导,确保能力工程“整校推进”培训机制的落地。

(二)创新培训者培训“四要素”项目设计模式,将学习评价、学习反馈和学习支持纳入培训全过程,推动市级培训团队深度应用

传统培训模式重在培训过程组织实施,缺乏对培训绩效的应用评价,本次培训创新使用了培训者培训“四要素”设计模式,重点设计培训团队任务和学习程序,将学员学习评价、学习反馈和学习支持有效纳入培训全过程,通过省级专家全程介入,分组指导市级培训团队,对学员的“学”的过程性成果进行及时评估,给与及时指导,并结合进展对培训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强化学员基于“应用”的深度参与,确保培训者培训绩效实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融合。

04

实施成效

(一)学用一体的省市两级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团队能力升级基本完成

经过为期7天的培训,138位参训市级团队成员,有136位顺利通过市级培训者考核,获得市级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资质证书;29位学员通过增设的团队合作面试和独立面试和作品审核,进入省级专家团队。为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工具化模板的应用推广、样板校指导检测、校本应用考核指导工作的系统化、课程内容一体化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自治区研发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团队工作模板、资源及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成型

自治区研发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模板、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模板、教研组和个人研修模板、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指南等系列工具在培训班得到应用和修订;学员的培训物化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案例资源;培训团队遴选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

(三)基于“工作实境”的培训者“学、用、评”一体化培训模式为县级培训团队培训提供了良好范例

为期7天的培训,专家团队研发的工具模板、培训者培训任务评价标准、培训者遴选标准、培训者考核标准等生成性资源为省能力提升项目办提供了政策性建议;138位学员通过实境化的行动学习,完成了政策知识图谱、基于课例的微能力分析报告、考核平台建议828份,个人学习总结138份;集体研发政策解读微课程、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方案、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规划指导方案、能力提升工程实践指导方案及工作流程、学习简报等70件,为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研修资源。

05

典型经验

(一)培训者培训的训用一体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教师培训团队项目设置与行政部门使用的关联和机制创新,树立了一个典范,也为教师培训项目从技术内容主导转向人力资源与技术内容并重的模式,从实践上打造了一个案例。

(二)基于经验迭代和能力构建的培训者培训,亟待构建培训项目设计模型,将培训者作为学习主体,从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形式、培训评价支持多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并建设相应的培训实践性资源,为培训者设置基于“实境”的培训过程,实现培训者从理念到能力的系统实践构建。

(三)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所生成的培训团队遴选标准、培训团队考核标准、培训团队培训过程性评估细则,为市、县级培训者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06

推广价值

(一)培训者培训服务组织需求,围绕培训者核心能力点,进行“四要素”系统设计,设置“实境化”研修过程,“学、用、评”一体,促使学员主动建构和践行培训者知能结构,是未来培训者培训的可借鉴模式。

(二)训用结合的培训者培训机制,为培训者能力不断迭代优化,积极参与培训实践提供了保障,也是后续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建设区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一种有效思路。

(三)教师培训项目质量提升,亟需建设“教师培训者支持服务体系”,从人员建构、能力提升、资源支持等多方面系统设计,优化教师培训者队伍,为区域教师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发展支持提供有效保障。

供稿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

执笔人:王文蓉  黄燕春,韦昌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