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用铅笔涂黑一整张纸,兴高采烈的拿回家,结果。。。

 山山爸爸爱摇滚 2023-04-19 发布于山东

小伙子告诉我,今天作业特别少,所以他很无聊,就想出一个好主意,画了一副会“反光”的画,我还很纳闷,什么叫会反光的画?我说回家咱们一起看看吧,他一脸得意保持着神秘,我也乐得让他享受这份自豪感。

回到家,他拿出了一张黑乎乎的纸,告诉我,这就是会“反光”的画,我一看,原来就是拿铅笔把其中一页涂满,黑得发亮,结果他妈一看就火了,即担心这纸会蹭脏了衣服,又觉得这孩子正事不干,还浪费铅笔,我想了想,先把这张纸放起来,一会儿再研究,因为我觉得,这倒是一件值得“利用”的好事。

关于孩子调皮捣蛋的问题:

面对一张被孩子用铅笔涂满的纸,你会如何处理?

这个事我小时候也做过,而且是换着花样去做,比如考完英语,闲着无聊,把卷子上所有的O都涂成了实心的,结果被英语老师好一顿批,比如在语文课本上给配图上的人物整个容,又被语文老师一顿收拾。相信以前做过这种事情的人一定不止我一个。

当一个孩子觉得无聊而开始“为非作歹”的时候,他的脑子其实是在天马行空的幻想,幻想着做些能让他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但他表达能力并没有跟上,于是就会出现画得满身都是,破坏玩具甚至是家具家电,呈现给家长的往往是满目疮痍,接着火冒三丈,一顿胖揍。要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孩子想表达什么,有什么创意往往就被大人给忽略掉了,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会导致自信心受挫,孩子想象力的翅膀也在慢慢的萎缩。

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别人教过我玩复写纸的游戏,于是跟小伙子说,你把你涂黑的这张纸,放在两张白纸的中间,黑面朝下,然后在最上面这张白纸上写字,随便写点什么,要稍微用力一点点,他不明白什么意思,在上面白纸上写了一个字,然后我翻开第一页,拿走黑纸,他看到第二页上也有这个字的时候嘴巴瞬间就张大了,那种惊讶不光来自于新的发现,而且他知道这个神奇的事情与他的作品有关

我告诉他,把黑面朝下,在上面写字,就可以把铅笔上的墨粉印下去,用点力气之后字迹更清晰。小伙子又画了一些,发现字迹有些不清楚,自己歪着头想了想,估计是觉得墨不多了,又多涂了几下。

玩了一会儿,我看他兴趣有点衰减,我拿过那张纸,依然黑面向下,放在白纸上,用指甲在上面写字,小伙子疑惑的看着我,不知道我在搞什么,写完字把“复写纸”掀开,白纸上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字!当然了,大人是不稀奇这些的,但小伙子的眼睛再一次瞪大了,感觉我在变魔术一样:指甲竟然还可以写字?!

我告诉他,用指甲是将他涂的黑印给“按”了下去,它是受到了压力,才把墨粉印到下面的纸上。小伙子赶紧拿起自己的作品跑去找他妈了:妈妈,我要给你变个魔术!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事,孩子的兴趣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以他的作品为中心作思维导图,向其他的科学知识方面去引导他,效果应该会更好,因为我的认可代表他的作品是有意义的,那兴趣自然会增强,那往下如何分支呢?反正睡不着觉,我就拿出手机开始琢磨。

1、铅笔是如何制作的,包括铅笔芯的组成成份。为什么铅笔写出来的字可以被橡皮擦掉,中性笔,毛笔之类的缺无法擦掉。

2、这种“复写纸”主要是用在什么地方?还能有什么用途?

3、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制作,用铅笔一点一点的画太慢了,或者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像铅笑一样可以“印”下去。

4、给他看素描的视频,有描深的有描浅的就会产生立体效果,为什么会这样,3D效果的画为什么会欺骗我们的眼睛,再去看看3D效果的画都有什么样的,再随着他的兴趣继续深挖。

5、用手指按一下,再在空白处按一下,观察指纹,告诉他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的,那么这个指纹能用来干什么。

6、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孩子继续发散思维,还能够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是他提出来的,一定要鼓励,认可他主动思考的行为,再顺着这个问题继续研究。

后续与孩子研究过之后,我会继续更新与孩子研究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上面的每一个问题,还要考虑如何让他能够很感兴趣的与我一起研究,目前思考的方式就是先夸奖他的创意,而且这个创意能够引出更多有意思的事,让他觉得自己的作品非常有意义,但是爸爸的能力有限,还很“苦恼”,需要他来帮忙,通过他的“帮助”,我们可以一起学到更多的知识。

重点是调动他的主动参与感,有充足的兴趣去做一件事。

孩子的行为可以受到管教,但是兴趣可不是别人能控制住的。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小时候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行为,这与他的想象力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关,作为家长,应该认可孩子的好奇心,认可他探知世界的主动性,再往好的地方引导,他就会越来越好;直接给孩子定性这是犯错误,他会认为探知世界就是犯错误,好奇心也是不对的,就会慢慢的失去探寻知识的兴趣,这对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选择大于努力,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错误的处理方式造成的影响,以后需要数倍不止的努力弥补,童年积攒的抗性,可能需要整个叛逆期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来修复,还有可能越演变越恶化。

而很多问题,本可以在孩子童年时多用心就可以避免的。

高效陪伴孩子成长,让自己内心的小孩重新长大一次

关注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