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4-19 发布于河南

日前,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中国入选名单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正式揭晓。35位中国青年才俊横跨计算机、生物和生命科学、化学、物理、材料、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各大领域,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热情,引领着新兴科技创新的未来。华中科技大学姚永刚教授位列其中。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科技智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1999年起每年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应用中对35岁以下、且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进行遴选,最终形成一份全球创新青年英雄榜——“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六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入选,他们砥砺前行的创新精神和成果值得被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姚永刚教授凭借在科技创新中的卓越成果,成为了在人类科学边界不断求索的先锋者。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姚永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师从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并与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合作学习。长期从事材料的超高温瞬态合成与制造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与电池材料的快速开发与制造。成果在Science(封面)、Nat. Nano.、Nat. Cata.、Sci. Adv.等期刊发表,总被引用10000余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及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并获得美国“2020 R&D 100 award”。

此次入选该名单的理由为:姚永刚开发了“电热高温瞬态合成与制造”的创新模式,利用清洁电能的脉冲式加热,实现材料与化工品的高效低碳新制造。

青年人才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资源。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年,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显著提升。一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谋篇布局,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培养,精准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着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青年人才培养。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坚持不断健全党管人才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育体系、不断深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引进优秀的青年人才,造就一大批引领各学科专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是高校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举措。华中大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在加强人才精准引进方面,学校突出按需设岗、按岗引才,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高端引智计划,围绕重大平台、一流学科和战略需求方向,探索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加大力度精准引进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国内顶级人才及团队,力争在诺奖级学术大师的引进上取得突破。2022年,学校双聘引进战略科学家3人,引育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近80人。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引育并举,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初步建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青年科学家群体迅速崛起,高层次人才赋能科技创新日益凸显。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4人(16人次),省级教学名师17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3人。此外,学校还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88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34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为青年人才“筑梦、追梦、圆梦”提供广阔的舞台、强大的助力和坚实的后盾,青年教师成果在此尽情追逐学术理想,为学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陈蓉教授荣获第二十五届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系湖北省唯一获此荣誉的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2021年度医药领域百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7名获奖科学家之一;

2022年,学校青年人才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陈蓉教授获奖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胡豫教授获奖

作为一所实力雄厚、人才辈出、贡献卓著的学府,华中科技大学不仅是优秀人才汇集的“聚宝盆”,还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排头兵”。建校以来,华中大始终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逐步探索形成了创新实验班、本科特优生、学生创新团队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启明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等人才培养特区。如今,学校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为新时代培养卓越工程师。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华中大应时代所需,设立13个卓越计划实验班,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过10多年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到35岁,他已是全球顶尖科学家,任教985,如今上榜麻省理工“重磅名单”!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是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扎根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增长。

未来,期待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中大一起走进新时代“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豪迈征程!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官微、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办、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大学生就业、瞭望、金台资讯、 DeepTech深科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