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刘语0_1 2023-04-19 发布于山东

上周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结业典礼上,一位学员围绕“做最有人情味的校长”给大家分享了他的几个小故事,每一个都耐人寻味,为程式化的典礼增色不少。
听得出来,他是有许多故事的,仅撷取一例:一位老师给令她头疼的学生写了一段学期评语,句句直击要害,诸如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老不完成、书写潦草应付、课下追逐打闹、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类。评语大抵是客观真实的,一位老师不到万不得已,总会给学生“挖”些闪光点出来。学生拿着评语回家,闷闷不乐,随便扒拉几口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有自尊心,这也是个闪光点,不开心或许在拿到评语的那一刻就有了。
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会怎么做呢?不闻不问、把孩子教训一顿、迁怒于老师,不管是哪一种,都可能会将孩子往不堪处推得更深些。幸运的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敏锐且智慧,她的处理方式让作为老师的我自愧不如。
第二天一大早,家长坐到孩子身边,推心置腹地聊起来:“妈妈相信,我儿子是最棒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宝刀,保护家人,造福社会。只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现在这把刀还不够锋利,一切困难和挫折都是对你的考验,都会成为你的磨刀石。昨晚你睡着后,我和老师通了电话,老师也相信你是一把宝刀,评语就是送给你的磨刀石。”“真的吗?”孩子的不良情绪慢慢消散,眼神里满是坚毅。
孩子去上学了,家长真的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希望与老师一道,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鲁莽且不恰当的,课间专门把孩子喊到一旁谈心,鼓励他要经受住考验和磨砺,成长为一把名符其实的宝刀。孩子倍受鼓舞,每天进步一点,后来成为“班级前五的学生”。
我也要努力成为一名有故事的人,这里所讲的“故事”并非揶揄,更不是“事故”,且只限于校园内外,准确地讲,是要努力成为一名有故事的老师。可能有人觉得,老师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同事、领导、家长,“有故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这绝对是个误区,以我自己写随笔的经验,“黔驴技穷”是分分钟的事情,不是懒,是真没有。
仔细分析,原因大概有这样几条:一是安于现状,习惯于日复一日的重复,像一潭死水;二是缺乏激情,远离梦想,老气横秋,对美好事物视而不见;三是单纯将教书当成谋生的手段,把学生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合格就留,不合格就扔;四是缺少反思,每天像机器人般两、三点一线,没有发现故事的能力和欲望;五是少爱心,把工作当负担,把学生当累赘。
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上了一课,“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我自以为我的教育不空虚,因为我有情。我的情无处不在”,他在生命的最后半年,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根据回忆撰写了30篇教育故事。
我们大概率成不了于永正那样的大家,但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以及为了更好的学生,顺便为退休生活储存美好的回忆。
沉下心来,故事无处不在。
今天上午数学课有一个环节,我布置了一组题,完成后每组选了四名程度不同的同学到前面展示。他们状态各异,最得瑟的是二组成绩最好的小朱同学,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先是一屁股坐在讲台上,然后慵懒地靠在墙边。订正题目时,他的神情有些沮丧,估计是有题目做错了。我心中暗喜,好学生顺风顺水惯了,容易心浮气躁,适当经受些挫折是必要的。统计对错的环节,我有意把氛围感拉满,先让全对的同学站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给各自小组加4分。小朱没站出来,大家有些愕然,在诧异的声音里,他满脸通红。让我意外的是,剩下同学都只错了一题,小朱也有些不解,估计是不甘与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为伍。其中有三个一直在及格线徘徊的同学,很值得隆重表扬一番,在掌声中每个人加上3分。其他同学加多少分,同学们说了算,到了小朱,最主流的声音是“扣3分”,原因是“不该错的错了”。我给小朱得了1分,他落寞地坐回去。
课后,我让他帮我把作业送到办公室,想听听他的想法,一向叽叽喳喳的他沉默不语。我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但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聪明如他,能从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迪。
虽然我的故事远不如上面的精彩,但聊胜于无,经历得多了,比以往更用心了,或许会有更精彩的故事生成。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