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中医次序及其学习方式(个人版)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4-19 发布于甘肃

(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录制了讲解视频,可以辅助观看)

温馨提示:文章阅读时间大概为6分钟。

关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一直崇尚“自由”二字。我认为学习是有一定章法和规律的,但又是学无定法的,如果单纯强调学习的某种方法和路径,那便偏离了学习的重心,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跟着兴趣学习,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认为,当有学习的愿望之时,自由地学习便是,找到好书,随着自己的心阅读便好。

以我个人而言,我学习有其强烈的个人偏好

我不喜欢跟着别人学习,尤其是带有着强烈个人情绪与主观色彩的学习,所以我学习的方式经常为自学,而自学的顺序是从“娱乐性”学习到“结构化”学习

(1)先从有趣的知识入手,使得自身感受到趣味性,但有时不求甚解,只为先进入一门学科内里;在本部分,我读了基本自己认为较为有趣的讲中医生平,《黄帝内经》解几本书;

图片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较为有趣的,通过对《黄帝内经》的解读让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我们平时误读的养生观念,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和一些临床案例也渗透其中。

图片

这本书结构性稍微强一些,但整体可读性也不错。

图片

几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后,我对中医的兴趣逐渐浓厚,感觉逐步深入了学科内里,接着我便开始了结构化的学习过程。

(2)其次为结构化学习,即从有趣过渡到结构,这时我喜欢结构性非常强(条理性非常强,比如从历史、知识脉络、临床应用的逻辑进行梳理)的知识,学习材料经常为教科书,比如前段时间读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读了好几个版本,不同人有不同的书写与排版顺序,我只需要找自己喜欢的就好;

图片

这本书是我看比较多的,结构化较为清晰和详细,初学者还是适合的。

(3)再次为结构化的广泛涉猎与精读结合。在学习书目之时,我喜欢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广泛涉猎能够给我一个整体的学科视野,精读能够让我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有颗粒度,且更能提升我的兴趣感;

比如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从原本经验中对比学习的方法。

因我曾经在西方心理学这块涉猎较多,包括心理学的学科历史、不同流派、研究方法、心理咨询等等,对心理学的整体学科框架和内容都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吸收速度都比较迅速,所以我采用了“对比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我去读了自己看来较为有趣的中医心理学的书目,包括了《中医心理学》的教材,及其一些以随笔方式写作的书《谈“心”中医名家十讲》。

图片

此部分为理论为主,有利于对比学习,将不同文化流派进行对比和研究。

图片

此部分以心理治疗为主,同样以和西方心理治疗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

(4)接着为整理式阅读。在读了以上内容之后,我发现自己学习中医的兴趣更为强烈,但同时自己大脑中各种知识框架已然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混淆和冲突,此时我采用的学习方法为“整理式阅读”,即此时不再吸收知识,而是以自己大脑中已然形成的知识框架为主,不断细化和补充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其中有遗漏不懂的地方向自己的长辈请教,此时母亲与舅舅给了我很多的疑问解答。

图片

图片

(此部分我整理了自己的框架,有点乱,但是学习与整理思维过程的必经之路,所以也贴了上来)

(5)最后为提升式阅读。在完成了以上的阅读之后,自己的大概理论框架已然形成,仍旧在进行加减,此时是一个学习的瓶颈期,舅舅开始给了我一些指引,从《黄帝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转而到《中医针灸学》的学习,舅舅对我说:“针灸学里既包括了解剖知识,又包括了中医对很多基本概念的解读,既是对《黄帝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理论概念的深化,又是与人体结构相适应和协调的方式。”这是他学习之路的经验之谈。

图片

在舅舅的鼓励和指导之下,我开始学习针灸学,从奇经八脉入手,学习不同穴位的取穴和应用之法,此部分正在学习中,之后的学习方式与结果下次再谈。

注:我的学习过程算是一个个体学习中医的蓝本,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所以不知此学习方式普适性如何,故记录出来以供学中医之人参考,希冀能为中医初学者有所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