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技能考试第一站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汇总,小伙伴快来看一看! 技能考试的复习遵循着重掌握第一站为原则,一般情况下第一站两题都辨证分析正确的话,操作考试基本十拿九稳,所以技能以第一站为核心。这里为大家强调一下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1.病名、方药名称易错字汇总 病名、方剂名称易错汇总:葳蕤,葱豉,黛蛤散,蛤蚧,豆蔻,鳖甲,肺痨,不寐,痢疾,薤白,膏淋,萆薢,小蓟,鼻衄,瘿病,海藻玉壶汤,栀子,越鞠丸,越婢,大戟,檀香,疏凿饮子,麝香,羚羊角,髓海不足,痹,茜根散,逍遥蒌贝散,乳癖,精癃,痔,膈下逐瘀汤,毓麟珠,加减苁蓉菟丝子丸,癥瘕,香棱丸,葶苈子,痄腮,清瘟败毒饮,毒窜睾腹,钩藤,丹痧,紫癜。 病名易错汇总(病证易混淆):哮病,喘证,痫病,颤证,淋证,郁证,血证,瘿病,癌病,痹证,痿证,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症。 建议: 1、病名在两者纠结不分时,两个诊断都填写上。因为诊断一旦填写错误为0分,两个诊断填写后判分时,可能会以正确答案判别得分为原则。但一般来说题目不会出的太复杂,仔细斟酌题目可以较容易区分。 2、中经络、中脏腑、阳黄、阴黄等一般写在证型的前面(中经络—风痰入络证)。 3、证型可以和书本不完全一致,但需要把证型的主要症候要素体现出来。如果未写全症候要素,则会酌情扣分。例如痰热壅肺证,痰、热,病位在肺,均有体现出来,写痰热扰肺、痰热阻肺、痰热犯肺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一般写8字,前4个字针对证型或者说针对病机,后面4个字针对疾病。 4、中医鉴别先写相同点,再写两者独特要素。若忘记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鉴别:轻重、季节性、传染性、后遗症、预后。 5、煎服法写全、中药方剂记得写加减。若患者为孩童,务必记得药的克数要减量,可几岁用几克或适量减少。中药先写方剂中所含方剂,再补充符合相关症候要素的中药。 2.易辨别错病症分析 1、咳嗽、肺痨、血证阴虚相关证型区分 咳嗽—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肺痨—虚火灼肺: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或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肺痨—气阴两虚: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白,颤红,或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咳血—阴虚肺热: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咳嗽肺阴亏耗症候见干咳,或痰中带血丝,血量极少,与肺痨鉴别无胸部疼痛,相对于咳血来说,其偶尔痰中带血丝,血量极少。 肺痨因阴结核分枝杆菌扩散感染到胸膜组织,会造成胸膜部位炎症,在炎症的刺激下,患者就会出现胸部疼痛的感觉,可作为主要区别要点。肺阴亏虚症状和咳嗽肺阴亏耗最为接近,考卷中一般不会提及肺痨病人接触史,主要以胸部疼痛为区分要点;虚火灼肺病程进一步发展,虚火更为旺盛会出现咳嗽加剧,咳血量增加,胸部疼痛更为剧烈;气阴两虚为病程进一步发展,患者机体亏耗,出现咳嗽无力,气短声低,且可见自汗与盗汗可并见。 咳血,首先病案文字会着重描述咳血情况,咳嗽仅是痰中带血丝,咳血血量和频率相对增多,再者咳血不会出现肺痨之胸痛。 2、尿血与血淋、膏淋与下消 这个相对简单就不写具体症状,直接鉴别。尿血和血淋虽均为尿中带血,但血淋伴随疼痛。膏淋与下消有很多相似之处,膏淋会着重描述小便的情况,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等,下消会提及消渴病症状,如饮一溲一、尿甜等,并且下消一定不会去强调性描述小便具体情况。 3、心悸之心阳不振与胸痹之心肾阳虚 心悸之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胸痹之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㿠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心悸不会有胸痛,带有胸痛的话则可以辨病为胸痹。这里提及这个辨病证主要是提醒大家要小心审题,一字之差可能会让你辨病辨证失败,导致满盘皆输。 4、黄疸之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 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侬,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前者强调湿,所以头重身困症状明显;后者强调热,所以热症明显,如上所标记。 5、不寐之心肾不交与郁证之心肾阴虚 不寐之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郁证之心肾阴虚: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虚烦少寐,惊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这两个病证较难鉴别,需要看出题人怎样描述。不寐还是会着重描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郁证之心肾阴虚像划横线句子如此描述还好分辨,如括号内描述则主要记忆主要体现在“虚烦少寐”。 6、水肿阳水各证型辨别 首先先观察各证脉搏,风水相搏一定是浮脉,风水相搏风热则浮滑数,风水相博风寒则浮滑或浮紧;湿毒浸淫一定是数脉,可出现脉浮数或脉滑数,所以不能一看到浮脉就选择风水相搏证,也可能是湿毒浸淫;水湿浸渍脉多为沉缓;湿热雍盛为沉数或濡数。 更难鉴别的是前三个证型,分别是风水相搏、湿毒浸淫、水湿浸渍,因为出题人会把比较明显的症候去除掉,从而提高你辨证的难度。我们来一起看看相关例题。 1.李某,女,48岁,已婚,干部。2019年6月10日初诊。患者久居湿地,近1月来全身逐渐出现水肿,症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伴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 2.徐某,男,43岁,工人。1周前咽痛咽干,后突然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查体:T38℃,P84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眼睑周身浮肿,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苔薄黄腻,脉沉数。 3.钱某,男,12 岁,学生,未婚。2018 年 8 月 8 日初诊。因外出途中感寒,回家后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咽喉疼痛。7 天后发现眼睑浮肿,继则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红赤,请中医诊治。症见:发热,微恶风寒,肢体酸楚,无汗,咽痛,周身浮肿,尿少色赤。 4.朱某,26岁,已婚,职员。2020年4月10日初诊,患者1天前在家吹空调后,出现眼睑浮肿,皮肤光亮。现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恶风发热,舌质红,苦薄黄,脉浮数。 1号题目患者全身水肿,着重描述了这么一句话: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患者主要强调了水湿的存在,结合舌脉,辨证为水湿浸渍; 2号题目患者无论是皮肤绷急光亮,还是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都体现了一个热证,结合舌脉辨证为湿热雍盛; 3号题目患者由外感转变为颜面四肢水肿,题目中并未描述水肿有光亮或者身发疮痍甚至溃烂,所以最后辨证为风水相搏; 4号题目患者与3号有很大相似之处,主要不同就是它描述了这么一句,皮肤光亮,正常的水肿是不会这么描述的,这里也是进一步体现出了他水肿的一个严重程度。考试时候多半不会把身发疮痍甚至溃烂写出来,所以这里需要注意题目中患者的水肿程度厉害不厉害。4号题目辨证为湿毒浸淫。 7、崩漏、胎动不安、胎漏、月经不调、绝经前后诸症 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病案题目中会着重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断的具体描述,例如: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漓;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净又时而增多。这些描述性句子(时而...时而...)会具体描述崩与漏的具体状态。 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为胎漏;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称为胎动不安。 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等。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正常增多1倍以上,或每次行经总量超过80mL,而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经期延长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即排卵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 绝经前后诸症着重表现的是患者长期月经紊乱等一系列绝经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对月经的描述不会有时而...时而这种句式,且相对来说描述的没有崩漏月经来的严峻,例如:量或多或少;或经行量多,或崩中暴下。句中就算提到崩、暴也是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描述。肾阴虚绝经前后诸症有面部烘热、皮肤干燥瘙痒症状。 相关病案例题: 1.杨某,女,40 岁,已婚。2017 年 3 月 10 日初诊。患者 14 岁月经初潮,初潮后月经基本正常。近一年来,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沥,血色淡而质薄,神疲乏力气短,面色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末次月经 2017 年 2 月 23日,至今未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2.雷某,女,28岁,职员。2017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17年1月20日,现停经5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 停经后有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遂到医院就诊,查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显示:宫内妊娠。曾服安络血效果不明显,现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腰酸、腹痛, 并伴见神疲肢倦,面色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滑。 3.隋某,女,50岁,已婚,职员。2015年5月9日初诊。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近2年来月经紊乱,时而提前,时而错后,月经色鲜红,时多时少。近6个月来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皮肤干燥,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经过上述学习,请问这三个病案属于什么病证呢?感兴趣的可以文末留言! 『今日互动』 欢迎加入 23中医/中西医执医交流群 · end · 专 属 客 执医客服——大师姐 执医客服——白术 执医客服—竹大鱼 执医客服——竹蜻蜓 向左滑动解锁更多客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