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世纪只发生7次的混合日食,明天就来!我国局部地区可观赏

 hjh2004 2023-04-20 发布于福建
明天,日食又双叒来了,还来了个特别的——混合日食!
据研究表明,本世纪会有224次日食,其中有7次混合日食(仅占3.1%),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两次,而下一次将在今年的4月20日再次上演,届时我国东南部地区可见偏食。
那么,比起往常的日食,混合日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Part.1

                       
罕见的“三合一”混合日食
4月20日即将来临的“混合日食”,可以说是最罕见、最壮观的日食类型。
日食(solar eclipse),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便会发生日食现象。通常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日食又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和混合型日食。之所以会将日食区分为这么多个类型,是由于地球处于月球阴影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当我们处于月球的本影中,我们观测到的是全食,而处于半影中时,我们看到的则是偏食。最奇特的是当地球表面处于“月球伪本影区”,我们将会看到环食。
我们这一次主角,就是以上三种合而为一的混合日食,既包含了环食和全食,也伴有偏食带。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只有全食和偏食的日食不叫混合日食,同理,只有环食和偏食的时候也不叫混合日食。
混合日食是最罕见的一种,每年有二到五次日食,但在21世纪只有3.1%(224次中有7次)日食是混合日食。上一次的混合日食发生在2013年11月3日。在中非,包括肯尼亚北部和乌干达、刚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到日全食。大西洋中部的游轮也经历了长达一分钟的全食。


为什么会发生混合日食

说到混合日食的形成原理,我们首先需要刷新一个认知,即影子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而并不只是平面上的剪影。

月球形成的本影是一个圆锥体的结构,就像月球的尾巴一样,拖在它的身体后面。当它的“尾巴”扫过地球附近,我们在地球上就能看到日食。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恰到好处,其圆锥形阴影(本影)的顶点在日食路径的起点和终点,略高于地球表面,导致月球的“伪本影”笼罩在地球表面,于是导致日环食。

而当月球到达地球的距离,接近本影到达地球的极限时(意味着“尾巴尖儿”刚刚扫到地球,处于一种临界状态),并且同时因为地球表面是弯曲的,此时就会发生混合日食。


Part.2

                       
同一个太阳,日食也有“地域差异”?
在日食出现时,有些地方可以看见日全食,而有些地方能看见日环食。这是由于在日食路径的最中间,月球本影的顶点则能“撞击”地球表面。因为地球表面是有曲率的,中间部分相当于一段“隆起”,因此会更加接近月球,也就正好从“锥体的交汇点”“突入”了本影区内。所以,在本影内看到的是全食。
而产生日环食的“伪本影”是一个奇特的“中心对称型结构”,全环食的混合食带也是一个“中心对称型结构”
为什么用奇特来形容它呢?我们从伪本影最中间的特殊点,切着月球的两边向太阳引射线,接着我们会直观的看到,左右射线能够分别“夹住”太阳发光圆面的边缘部分。这就证明伪本影中间这个特点是极为特殊的,它的地位不同于左右两点。
它和本影中的两边的极限点不一样,在本影中的,两边极限像两扇门,关住了中间的黑暗,在两扇门之间的内部,都是一样“等价”的黑暗。而伪本影不是这样一个结构,前后两扇门是黑暗的,但越往里走越亮堂,仿佛在房子的正中间有一盏亮着的灯从房顶的孔洞中漏出来,射在黑暗房子的正中心。
无独有偶,混合日食的食带也是一个“中心对称结构”。进入的起点和结束的终点都是一样,而在中心处,却是另外一种风景。
我们可以把地球想成一口倒扣的“锅”,房顶正中有一盏镭射汇聚灯,当往正下照到锅的凸起的最高位置的时候,有一个较大光斑,因为聚焦点被锅的“最高处”截住了、挡住了,当镭射灯的照射方向,向锅的一侧移动的时候,由于距离拉长了,所以给了灯光聚焦的空间,所以我们看到光斑会变得越来越小。
但存在一个极限,当到达汇聚点之后,灯光继续向更外侧照射,继续拉长距离,这时候光斑又开始变大,这就意味着焦点已经经过了汇聚,汇聚之后又开始扩散,此时的光斑已经相当于“伪本影”。这说明混合食带也是一个中心对称的结构。

Part.3

                       
其他星球也会有日食吗?
会!对于视(角)直径大于太阳表面尺寸的天体,更恰当的术语是掩星。对于视角直径比太阳小的多的天体,术语一般是“凌”。
在其他星球上,如果看到自己的卫星遮蔽太阳,我们一般会称之为凌日或者凌星。但是卫星能恰好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位置,从而遮蔽太阳的情况,则不常见。它们的视直径通常很小,一般很少能大面积地遮蔽太阳。我们地球上也可以看到水星凌日或者是金星凌日的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
不过,如果是在月球上或者是一些巨型行星的卫星上,则能够看见震撼的日食。在月球上,由于地球的视直径会更大一些,遮住太阳更彻底。同时,月球对地球处于一个潮汐锁定的状态,所以它的日食食带相对固定。
至于一些巨型行星的卫星上的日食观测,以土星的卫星为例,土星的其中七颗卫星:土卫十、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土卫五、土卫四及土卫六上均能够观测到掩日。科学家曾经在土卫五上“观测”过日食。2008年卡西尼号飞船到达探测的土星,正好拍摄到了一段珍贵视频,土星的影子扫过土卫五。
而在我们所熟知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飞越木星时,木星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甚至简直遮蔽了整个地平线和半边天,在此情景下,掩日日食则更是小菜一碟。
如今,我们看着月球的视直径和太阳差不多,而在远古之前,在恐龙时代,那时候的月亮的视直径更大,甚至能形成对太阳的“掩”。而随着月球逐渐离我们远去,以后理论上全食次数将会变少,环食变多。


Part.4

                       

当日食与科学的交汇

对日食的观测和研究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发展了人类的天文学和几何学以及光学。
日食时候是观测太阳大气结构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人类为了观测太阳,专门研制出了滤光器和日冕仪等仪器遮蔽强烈阳光。日全食的时候则是这种观测的千载良机,太阳自内而外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正好利用月球的遮挡,把发出强光的光球层遮蔽,以更好观测色球和日冕。

库)

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正是由于爱丁顿伯爵对日全食的观测,才得以最终验证。

在日食出现时,借助一些专业的滤光设备,如巴德膜太阳镜,普通人也能够观测到日全食或是日环食这一壮观的天文现象。

是要注意,千万不能裸眼直接观测日食,否则会面临视网膜被烧穿的问题,这是极度危险的行为!!


结语

                       

人类对于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的持续探索,一方面丰富了人类历史中的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极度热爱,和对万物规律的永恒好奇和敬畏。


作者: 董志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