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澧情缘 ▏李炳元:烙痕深深

 城头山视窗 2023-04-20 发布于湖南


津市远眺

             烙痕深深

                    文/李炳元

1966年腊月出生的我,现在也是妥妥的一轮“夕阳红”啦!这样的年龄,当然有点喜欢回忆过往,自我愉悦,追溯年少时的快乐与印痕。

我是哪里人?严格地讲,以1985年10月澧县的白衣区整体划归津市管辖为分水岭,之前我是澧县人,之后我是津市人。今天,咱这个津市人聊聊津澧那些寻常小事儿,聊聊澧县元素在我的人生中留下的深深烙痕,应该就是我这篇小文的“中心思想”喽。

嘉山风光

我的老家在澧水之滨,嘉山脚下,是个很有特点的地方。它东临澧水,北靠团湖,西是胥家湖,南面紧邻新洲古城,形成一个小小的“垸”,那时共有十个生产队。小时候念书时,我有一个特别顽固的习惯,就是,每个学期领了新书后,我总要在书皮上重重地写上一行字:“湖南省澧县白衣区新洲公社城内大队第五生产队”,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详细家庭住址似的,期期如此,本本如此。半个世纪以后,我每每回顾起这一怪癖,终于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我历来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原乡情结;第二,我的视野和格局可能从小就是那么狭隘吧。第一点基本已被我几十年的人生履历所证实,第二点呢,至少在当时是很普遍的。试想,那是一个没有电、电视、电脑、手机、QQ、微信的年代,加上我的父母双双都是文盲,我的信息获得渠道极其有限,我总以为自己的住址就是世界的中心,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这事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和强化了我的“我是澧县的”这一定式思维和家乡观念。那时,我家还有两个特殊物件,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两个白色搪瓷水杯!那是父亲和我大哥离家数月撸起袖子参加修建澧县滟洲水电站后得到的纪念品。因为家穷,这两个杯子家里用了很多年,甚至其中一个后来还打了补钉呢。这两个杯子上的文字“澧县滟洲枢杻工程纪念”,我记得似乎是用魏碑体写成的,字很漂亮,很遒劲,而且杯上还镌有伟大领袖的图像。

我在“湖南省澧县白衣区新洲公社城内大队学校”(实际上就是村校,多年前并校时已不复存在),读完了小学和初一。在“澧县第三中学”(最早称为“澧县八中”,我入读时已改名为“澧县三中”,1985年后改名为“津市三中”,沿用至今)读完了初二、初三和三年高中。由于1980年6月26日澧水窑坡段破溃,我家里和村校被洪水淹成泽国,不得已我才考到距家只有几里地的澧县三中(具体地址在新洲镇)去上学。若非这一变故,我相信我至少会在村校完成我的初中学业。

不得不说,1985年10月,我老家划到津市,也算是我和很多同龄人的人生当中的重要事情之一。其时,我已在本省内一所医专学习临床医疗。我记得那时就有老乡说,距离我们那们近、几乎被我们包围的澧县芦苇总厂和澧县嘉山良种场怎么就没有划给澧县呢?我们的各类表格上的“籍贯”应该填“澧县”还是“津市”呢?言语之中有不理解,也有杞人忧天的况味。不过,我们在医专时的“老乡”,一直是把津市、澧县的都包含在一起,不分彼此,玩得蛮好,可见我们很早也有了“津澧融城”的朴素思想喽。几十年过去了,医专的“老乡”们现今散落在澧县、津市的各个医院里,还在发挥余热,也还在互相心心念念友谊放光彩。

我的老家“湖南省澧县白衣区新洲公社城内大队第五生产队”,历经半个世纪的变迁,现在已经更名为“湖南省津市市嘉山街道杉堰村万家片”,全村已经整体拆迁,在那片曾经留下我多少快乐和忧伤的热土上,已建成了津市高新区医药产业园。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沧桑!这就是回忆!想想,我们小学同学的微信群名“城内小学爱心班”、高中同学群名“澧县三中高36班”,莫不是一种回忆与怀旧的满满交织!每次驱车经过老家原址,想到遥远的、渐渐漶漫的岁月,此时我真有一股向晚辈后生们述说或者倾诉一点什么的冲动,但是,一幅漫画中的话语——“五十多岁时,晚辈们已经厌烦了你的唠叨,他们才不愿听一个不成功的人指导人生”——又不免使我有些踌躇……

虽然我是津市人了,但我的亲戚们蛮多都分布在澧县的澧南、澧阳、小渡口,朴素常常走动。又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所接诊的病人有很多来自澧县的官垸、九垸、永丰、如东等。而且,38年过去了,我说话的口音依然未变,“是”还是拼澧县的shi音,而不是津市的 si音,这一点曾被某位颇有优越感的人士诟病为“土老帽儿”,这似乎也可以作为我的适应能力不强、变通能力低下的明证之一吧。

关于“津澧融城”的话题,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宏大的构想,有时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有时又似乎阶段性阒然无声。我也想过,这是顶层设计的事儿,咱一介草民,“又何间焉”!老实说,津市与澧县,历史渊源之深厚,已是众所周知。我没有研读过《直隶澧州志》,却浏览过《城头山视窗》中津市融城大纪实的内容,也知道了“兄弟阋墙,澧县、津市的九次分分合合” 的遗憾。我更知道,从津市到澧县,从澧县到津市,早有一条提质改造后的好路,叫“津澧大道”,有一条车多价廉非常方便的公交线路,叫“津澧公交专线”,有一种满足津澧群众就近住院诊疗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津澧协作模式”。还有,从长沙坐大巴到津市或者澧县,大巴下高速后都会尽量满足乘客要求,先后停落在澧县汽车总站、津市汽车总站,因为两者相距很近,乘客感觉既便利又舒心......我想,对于津澧融城,架构和形式也许已经不再那重要,但方便两地群众客观上已经密不可分的工作、生活、教育、医疗各个层面,让群众受惠、让群众开心,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应该才是我们的那颗不变的初心。

(作者系津市妇幼保健院医生)

   澧城风光

主编/易宗明| 编辑/黄 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