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舰,我为你自豪!烟台,你是我的骄傲!

 新用户339933 2023-04-20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最近几天,“军迷”朋友之间热议一个话题:4月23日是中国海军节,“烟台舰”要到烟台了!    

    烟台,这座诞生了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城市,这座被英法联军的远洋舰队野蛮入侵撕开海防的城市,这座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支队”的城市,这座上演了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登陆海战的城市,这座被誉为“首都北京海防门钥”的城市,这座九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终于迎来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烟台舰”!    

烟台舰资料图

    烟台山和芝罘岛张开臂膀迎接远方归来的游子,芝罘海湾欢歌如潮,歌唱我们的海上英雄! 

    东南平倭患  烟台戚继光名垂青史

    烟台,这座和中国三代海军有着不可磨灭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在这特殊的时刻,怎能不让人抚今追昔思绪悠悠?!

    烟台自古就是中国的海防前线。公元前219-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次东巡走过了烟台的多处海岸线,不仅是宣扬皇威和寻找长生不老药,更是在巡逻大秦的海防边陲。而在烟台芝罘岛附近“射杀大鱼一条”,也激发了秦始皇的海上自豪感,让威风凛凛的始皇帝在芝罘岛上留下载入史册的“芝罘刻石”。    

    1984年,4位日本姑娘驾驶着仿古帆船来到烟台。这是因为当年日本的“海上遣唐使”北、中、南三条线路中,登陆烟台是最早也是最多的一条路线。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五大港口中,和泉州、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并列的就是烟台的登州(今烟台市蓬莱区)。

    便利的交通和背后蕴含的富饶,引来海上强盗们的觊觎,他们不间断地沿海上侵犯中国。烟台名称的由来,其渊源也离不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烟台市区设置“奇山守御千户所”并下设“烽火狼烟台”。

    明朝,在山东设置有“三大营、11卫、14所、20巡检司、243墩、129堡”。戚继光,是从烟台走出去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其六世祖戚祥曾经跟随朱元璋转战南北血染沙场。朝廷追念戚祥功勋,封戚氏子孙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仅16岁的戚继光在父亲戚景通病逝后,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年仅21岁,他便参加乡试并中了武举。他训练的“登州卫水师”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注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朝廷擢升25岁的戚继光为“总督三营二十四卫”的“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从此,戚继光肩负起了领导山东全省抗击倭寇的重任。两年间,戚继光的足迹遍及山东沿海所有卫所,山东海防也成为沿海各地最牢固的防线。

山东省博物馆藏《戚继光像》

    27岁时戚继光被朝廷征召,率领部分山东守军调往倭寇猖狂的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闽浙一带大显神威: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应战两万余进犯浙江象山、奉化、宁海等地的倭寇,九战九捷,歼灭倭寇5000多人,救出被掳掠的百姓6000余人。浙东倭患宣告平定!1562年,戚继光率戚家军进攻盘踞福建宁德县横屿岛一年之久的2000多名倭寇,两月之内全歼倭寇!然后,戚继光又率戚家军一鼓作气连捣福清、牛田、林墩等地的倭巢。1563年,戚家军再次入闽,横扫平海卫,斩敌2400多人。继之,又水陆齐发,摧枯拉朽,一个月内打了12场胜仗,倭寇再也不敢进犯福建。1565年,戚继光挥师南下,与其他抗倭部队配合,又彻底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倭患。明朝中期猖獗了20多年的倭寇,从此在中国东南沿海销声匿迹!    

    戚继光是值得国人骄傲的民族英雄、大军事家,他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思想承前启后,至今仍为后世钦佩:设伏诱敌,围堵聚歼;分兵扼要,协同作战;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先剪羽翼,再捣敌巢;隐真示假,出其不意;猛攻勇打,乘胜追击……戚继光精心著成的14卷《纪效新书》,朝鲜国王派专人到中国求书,“遵法而练”,日本也从18世纪起连续翻译刻印该书。这本凝聚了戚继光毕生心血的“兵书”,被军事专家们评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

        戚继光在中国海军史上写下名垂青史的闪光之页!     

屈辱与抗争  甲午海战刺痛国人心

    进入近代,烟台的海浪记录的却是国人的耻辱和愤怒:列强依仗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海防,撕裂着国人的民族自尊,滔滔大海,永远记录着敌寇的张牙舞爪和烟台人民的不屈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第三次武装北上进犯京城,在制造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前,他们首先侵略了烟台。

    1860年6月8日,法国侵略者悍然侵入烟台,孱弱的清军不发一枪一弹望风而逃。法国舰队司令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们在山东的芝罘竟然没遇到一丝一毫的抵抗!”

    法军以烟台山上的龙王庙作为司令部,并在崆峒岛、毓璜顶、奇山所一带驻军。法军共支搭军帐、板房540多个,先后万余人在芝罘的土地上横行肆虐了一个多月。7月19日,英法联军将领在芝罘召开军事联席会议,两国联军总指挥蒙托邦和格兰特、两国特使葛罗男爵和额尔金勋爵,以及两国海军司令沙内和何伯等人共同策划了7月26日开始的“西进行动计划”,然后,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天津、北京,给中国人民留下了火烧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和永远磨灭不掉的国耻……

      根据这次战争生效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烟台被迫对所有列强开放了门户:烟台的海防之破,让烟台最终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典型城市代表。

     1861年,英国人首先占领了烟台山的一半地域并建立了英国领事馆,随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挪威等17个国家蜂拥而至,在烟台山的山上山下建立了各自的领事馆。烟台港口一时间成为了“万国军舰之湾”,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爱国志士无不痛心疾首!现在的烟台山上烽火台侧的“燕儿台”,镌刻着清人林丙修的四言诗:“崆峒踞左,之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焉,惟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爱我中华的人,仰视烟台山上星罗棋布的全是洋人的馆舍和国旗,俯瞰山下港湾里游弋横行的全是洋人的火轮炮舰,谁能不心情沉重?谁又能不立志振兴中华?!

    其实,虽然法军来得最早、英军占地最大,但那个年代在烟台的海面上,最耀武扬威的是美国的军舰。他们在打破了烟台的海防以后,就把烟台当成了自家的“海上后花园”,每年夏天他们的太平洋舰队都要到美丽的烟台避暑操练,大兵们如过江之鲫在烟台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现在依然保留在烟台山公园西出口处的美军基督教军人俱乐部旧址,证明了美军在烟台的“经营之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军也号称“依照惯例我们的舰队要到烟台避暑,顺带查看日本军队投降情况”!当然,他们强行登陆烟台的企图最终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烟台军民的坚决拒绝下没能得逞。

     经历了多次外交失败的李鸿章深切地感到弱国无外交,必须增强国力军力,“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坚船利炮”。1876年之后,他先后5次来烟台,在烟台已有通伸西炮台的基础上,亲自选址建立了著名的东炮台。建炮台时专门请了德国军事专家,并投巨资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克虏伯大炮。他用了12年在胶东威海建立了清王朝乃至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些举措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出现转机,仅仅过了6年,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8日,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山下换约生效。    

    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的时候,最佳军港选址原先考虑的是烟台和旅顺,但由于烟台港的制高点完全被“洋人控制”,根本不能作为保密性很强的军港,最终只能转而落脚威海卫。但是,烟台的交通优势、富饶腹地、优良海港和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又让清朝海军的决策者们难以割舍,于是在烟台成立了北洋水师采办处。日薄西山的没落封建王朝又怎能扭转乾坤?甲午海战惨败之后,那个位于烟台朝阳街东端会英街的采办处,也只能安置宁肯自杀也不投降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灵柩了!    

    几年后,采办处来了一位新主人,他不仅教育出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女作家,也培养出了一批中国海军历史上的英雄。

    他叫谢葆璋。    

  峥嵘岁月稠  烟台与中国海军的红色记忆

    来烟台筹办烟台北洋水师学堂的谢葆璋,他的女儿谢婉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

    冰心受到的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大海和海军:“爸爸告诉我,咱们周围,大连港被日本人占领了,威海卫被英国人占领了,青岛被德国人占领了,只有烟台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军港呀!”1993年,在与家乡父老到北京看望冰心先生时,后来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翁军一直记得老人重复说这话时的殷殷爱国之情。

    “北洋水师学堂”于1913年更名为烟台海军学校,它在烟台的历史上有着重要一笔。1921年,中共早期著名活动家邓中夏来到烟台,他介绍烟台海军学校进步学生郭寿生(1900-1967)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冬,郭寿生在中共早期著名活动家恽代英和王荷波的介绍下不仅成为烟台第一名共产党员,而且介绍了同是海军学校学生的曾万里、叶守桢加入共产党,成立了烟台第一个党小组。

    谢葆璋任首任校长的北洋水师学堂于1928年南迁福建马尾,与马尾海军学校合并,而在中国海军历史上,谢葆璋担任第一任校长的北洋水师学堂、后来的烟台海军学校,走出了中国海军值得骄傲的多名英雄。

    著名的“中山舰事件”的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著名的共产党人,是烟台这所军校走出的学生。

    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海军最高军衔的萨师俊,是烟台这所军校走出的学生。

    解放战争中率领重庆舰起义的舰长邓兆祥,也是这所军校的学生。邓兆祥率领重庆舰从黑暗的吴淞口奔赴光明的解放区时,目标就是烟台!这位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用自己的“来也烟台,奔也烟台”的历史足迹,为中国海军的两个时代画出了一条对比鲜明的分界线!

    在重庆舰奔赴烟台之前,1945年我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北上转移,也是走海上之路奔赴烟台的。

    从烟台三个码头渡海北上的,还有后来共和国的一批将帅们。

    1945年,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后,山东军区6万余名子弟兵从烟台的蓬莱栾家口港和黄县龙口码头等地登船启航。黄渤海的汹涌波涛记录的这些渡海英雄名单上,有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授衔时授中将以上的罗荣桓(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聂凤智(时任6师师长)、吴克华(时任5师师长)、彭嘉庆(时任5师政委)、欧阳文(时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万毅(时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以小说《林海雪原》、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文艺作品闻名的侦察英雄杨子荣,便是以山东军区第二支队炊事员的身份渡海北上的“牟平老乡”。

资料图

    说到杨子荣,不能不说第二支队的前身:它的主力一部分是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正式以海军名义出现的武装力量。

    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了人民海军——这也是“海军节”的来历。

    其实,1945年,我八路军进攻国民党残匪占据的烟台崆峒岛的海战,已为海战小试牛刀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发生在1949年7月,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著名虎将许世友担任解放长山列岛前方指挥部总指挥。8月12日凌晨,我左翼部队乘船渡到大黑山岛附近时,停泊在南长山岛左侧的三艘敌舰听到动静向我军扑来。一团二营五连连长王永舟面对敌舰沉着应战,在距敌舰200米时,轻重武器一起开火,打得舰艇上的敌人人仰马翻。至12日23时,长岛南五岛全部解放。长山岛战役我军共毙敌200余人,俘敌1305人,缴获大小舰艇10艘,火炮15门,各类枪支弹药上万。也正是在长山列岛战役中,许世友率领我军成功地创造了陆军打海军、木船打铁舰的经典战役,并在渡海登陆作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1955年陆海空三军协同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1974年对越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两次海战中,中央军委都将指挥权交给了许世友。许世友不负众望,多次扬威大海,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近代史上,外敌入侵中国曾经七次经过长岛,或以长岛为依托,长岛确实是中国海上北大门的一个门钥。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高度重视长岛的海上交通和军事要塞作用。从1954年彭德怀视察长岛开始,中共党政军领导人多次到长岛视察防务。董必武、叶剑英要求长岛依靠居民团结建设“海上长城”,董必武更是明确给长岛点名“天津寄锁钥,旅顺结连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粟裕大将赞扬长岛是“首都海上大门”;张爱萍副总参谋长要求长岛“军民联防保卫海疆坚如磐石固若金汤”。1984年之前没有对外开放的长岛,对普通人来说一直是一个“光荣而神秘”的地方。根据烟台作家刘静小说改编的《父母爱情》,打动了多少当年海岛戍边将士的心!

    岂止是长岛,烟台沿海到处都是中国的海防前线。当年烟台海洋渔业公司著名的“海上三中队”出海打鱼都是人人荷枪实弹。著名的海军航空大学,更是不断地给海军培养着众多的人才,其中包括引以为豪的航空母舰舰载机飞行员。在该校令人自豪的教师队伍中,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多次讲述海军历史和海洋风云的马骏杰教授等名师。

    再推而广之,烟台这座城市让新中国军人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

    1988年后授衔上将的王瑞林、张万年、迟浩田、王海、李文耀等都是当年从烟台走出去的,到现在烟台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还有现任中国海军司令员董军、火箭军政委徐忠波等。

    烟台为何会出这么多“红色将军”?因为烟台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就不缺少“红色基因”,烟台的“红色足迹”有着扎实而广泛的基础。

    曾有文史专家把胶东的革命概括为“四先”:先驱、先行、先锋、先进。这是胶东革命和胶东人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特质。在战争年代,烟台就有“胶东大娘养育了四个儿子”的美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27、31、32、41四个军是以胶东子弟兵为主组成的,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血战孟良崮、攻克济南府、解放上海、塔山阻击战、横扫两广、抗美援朝歼灭“美军北极熊团”、重创美陆战第一师……这些辉煌的名字中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胶东雄师”的烙印。让烟台人自豪的是,现在的三军仪仗队都特别喜欢到胶东来招兵!

    但让烟台人一直遗憾的是,在中国海军的众多舰艇中一直没有以烟台命名的。

迎接烟台舰 拥抱烟台舰 祝福烟台舰

    让烟台人兴奋和自豪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2010年8月24日下水的一艘054A型护卫舰,2011年5月交付中国海军后,于2011年7月30日正式命名为“烟台舰”(538),服役于原北海舰队。烟台人,终于有了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宝贝”!

    这里要讲述一下中国海军舰艇命名的奥秘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命名惯例,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以省级行政区划名命名,例如:海军辽宁舰、海军山东舰。导弹驱逐舰以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或较大的市以及党史军史有重要意义的地级行政区划名命名,例如:海军南昌舰、海军拉萨舰、海军厦门舰。导弹护卫舰以地级行政区划以及党史军史有重要意义的县级行政区划名命名,例如:海军烟台舰、海军舟山舰、海军百色舰。猎潜艇、导弹护卫艇、导弹艇、猎(扫)雷艇、扫(布)雷舰以县级行政区划名命名,例如:海军绥中艇、海军浏阳舰。登陆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等以山的名称命名,例如:海军昆仑山舰、海军太行山舰。二级舰艇(含)以上电子侦察船以天文星(星座)名称命名。例如:海军天王星舰。二级舰艇(含)以上水声监听船以河流名称命名。二级舰艇(含)以上远洋打捞救生船、援潜救生船、修理船、半潜船、综合补给舰等以湖泊名称命名,例如:海军微山湖舰、海军镜泊湖舰。二级舰艇(含)以上海洋测量船、综合试验舰和深潜母船以我国已故科学家名命名,例如:海军竺可桢舰、海军李四光舰。二级舰艇(含)以上训练舰以我国著名航海家、民族英雄名以及象征寓意的名词或短语等命名,例如:海军郑和舰、海军戚继光舰。二级舰艇(含)以上医院船以象征寓意的名词或短语等命名,例如: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驰骋在蓝色海洋中的烟台舰没有辜负烟台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烟台以烟台舰为骄傲,烟台舰也足以让烟台人骄傲!

    十多年来,烟台舰先后取得了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从严治军一级单位、舰队装备管理检查第一名、对空部门对空导弹区队荣立集体二等功等骄人战绩。2012年,烟台舰圆满完成海军第11批护航任务,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43批、184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并顺利完成了对乌克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和以色列五国的正式访问。

    2021年9月26日上午,由导弹驱逐舰乌鲁木齐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和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中国海军第39批护航编队从青岛出发,烟台舰又踏上万里护航之路。

    如今,烟台舰要来烟台和烟台人共同度过“海军节”了。烟台人以极大的喜悦和热情迎接烟台舰,拥抱烟台舰,祝福烟台舰。

    祝福情盈父老心,

    烟花四月荟乡亲。

    台耸山巅叙往愤,

    舰屏北海鲲鹏人。

    大洋记录护航勤,

    展望蓝梦壮神针。

    宏伟初心催众奋,

    图志长留青史深。

    烟台和烟台舰,让我们双双为彼此骄傲!

作者简介:

尹浩洋,1958年出生,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烟台晚报》原首席记者。8年教师,30年主业新闻记者,副业主持人、策划师,喜美食、好旅游、爱写作,已出版各类专著30余本。现兼任海军集邮研究会副秘书长、《海军集邮》杂志编委。

你可能还想看:

这所学校曾经拥有两艘真正的海军舰艇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爷爷抗战牺牲地,直到有一天爸爸看了《烟台晚报》……

这支歌成为我们蓬莱易三小学403班的班歌,一唱就是50年

过清明有这些讲究

我的爸爸峻青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