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药剂量看如何巧治疑难病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23-04-20 发布于江西

徐师以治疗肿瘤等疑难杂症为长,常用大剂量药物推动气机。其依据主要来源于经典、前人实践以及自身的临床经验。

例如,在利用益母草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剂量与用法是关键,首先要单煎、先煎,再用药汁煎其他药物,用量一般是100~200g;白术也是消除腹水的一剂良药,徐师理解白术可以去腰脐间水气,利小便,还可以培土制水,在治疗腹水时也可用到60~100g。

在治疗癌症时,大剂量用药也并不少见,仙鹤草100g、白花蛇舌草120g常见于食管癌、肺癌、胃癌、直肠癌的治疗,此二药在抗癌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黏膜的再生,单煎后取汁再煎诸药,疗效倍增;牡蛎至100g,止泻、止汗、散结,可以治疗膀胱癌;土茯苓60~120g可疗梅毒、降肌酐,祛除经脉之湿浊阻滞。

另外,重用熟地黄可以起到扭转大气的作用——这主要来源于张景岳的理论,在临床中徐师常重用熟地黄治疗黄疸、多囊卵巢综合征、虚喘、泄泻等病,效果颇好。熟地黄的功效重点在于大补肾中精气,扭转下焦虚损,使气化正常,常用的方剂是引火汤四物汤,并常配伍附子肉桂使用,使得阴中求阳,少火生气。

其实,一般重剂量药物的使用都用于人体气机不能转枢的急危重症的特定阶段,且往往在使用时要注意动静结合,且应当随证施量,中病即减,应止则止,随后即转为常用量治疗。

轻剂化顽疾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疑难杂症都需要大剂量。在某一次跟诊时曾遇到这样两位患者。第一位是73岁女性,脑部肿瘤术后。现眼睛不适,常流泪,视物略模糊,睡眠可,大便量少,口略干,不欲饮水。脉沉细右关弦滑,舌红苔白。徐师开方为乌梅丸化裁,即乌梅6g,细辛3g,黄连6g,黄柏6g,党参6g,制附片3g,当归6g,干姜2g,肉桂2g,木贼6g,菊花6g,枸杞子6g,白蒺藜6g,炙甘草3g。

第二位也是一位女患者,46岁,患有干眼症9月余,畏光,无眼泪,口干欲饮,口不苦,大便正常,乏力,胃口、睡眠尚可,脉右寸弱。徐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即麻黄3g,附子7g,细辛3g,红参10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当归10g,赤芍10g,白蒺藜10g,密蒙花20g,黄芩9g,生甘草6g。

看到处方我有些奇怪,徐师常常以重剂量专药治疗疑难杂病,虽然有时对于老人与儿童用药剂量会稍小,但第二位中年女患者的剂量也很小,不合常规,遂去询问。

但是徐师却反问了我一个问题:“师父是哪里人,本传承于哪个学派呢?”我突然意识到,徐师是江苏人,是孟河医派的传人,而孟河医派主张以和法缓治为宗旨,用药平淡轻灵,平淡致精,奇出于中。

徐师进一步解释道:“这两位患者体型瘦小,第一位为老年女性,曾患重病,脏腑功能低下,本次主诉病位在眼睛,治上焦如羽,轻剂即可。第二位患者,以麻附细为龙头,加入诸多眼科专药。麻附细本是脱透少阴伏寒之方,但此时小剂量运用,取其通阳、升阳之效,发动病人自身的阳气。”两位患者在治疗1周后,眼疾皆有明显的改善。

我恍然大悟,这样治疗,药量小而力专,颇具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而在之后跟诊中,我也更加关注了徐师在重剂与轻剂使用中的变通。虽然徐师平时多治肿瘤等危重疾病,常重剂起沉疴,但此法并不会产生“惯性”,在具体应用中不能死板,这也证明了徐师思维之敏捷、经验之丰富、知识之广博,是吾辈努力的目标。

作者: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