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申田国医大师临床案例五十五——脑梗死案

 经方人生 2023-04-20 发布于四川

【病史摘要】

姜某,男,5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月,伴二便失禁。”于2022年7月7日来诊。查体:语言略笨拙,左侧肢体肌力V-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中医诊断 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西医诊断 脑梗死。干预措施 针刺。疗效转归 两个疗程痊愈。

关键词

中风病; 脑梗死

【引 言】

中风病(Stroke)也叫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1],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2]。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本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危险性大、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3],且常伴有后遗症。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4]。且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给中国及全球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中风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5],针灸在其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针灸治疗疗效显著[6-8]。

【临床资料】

一、病史资料

1.一般信息

姜某,男,53岁,黑龙江省人,于2022年7月7日来诊。

2 病史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月,伴二便失禁。

现病史:该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哈医大二院,时以脑梗塞收入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住院十五日。现左侧肢体力弱,二便失禁,语言略笨拙。伴情绪抑郁,反应较慢,智能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5年。无家族史。

查体:察其步入病室,面色晦暗,表情抑郁,精神萎靡,形体适中。语言略笨拙,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各向运动灵活。左侧肢体肌力V-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舌质紫红,舌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二、辅助检查

头部CT示:右侧脑室旁多发性梗塞病灶。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此乃因患者嗜烟嗜酒多年,痰浊内生,脾气不振,运化失司,久致气血亏虚。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乏力,脉络不畅而生瘀。痰瘀闭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本病属中医“中风病—中经络”,证属痰瘀阻络,治宜祛瘀化痰,调神益智。

2.西医诊断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月,伴二便失禁。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5年。无家族史。

查体:察其步入病室,面色晦暗,表情抑郁,精神萎靡,形体适中。语言略笨拙,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各向运动灵活。左侧肢体肌力V-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舌质紫红,舌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辅助检查:头部CT示:右侧脑室旁多发性梗塞病灶。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诊断为:脑梗死。

附脑梗死诊断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7》(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头颅CT/MRI排除脑出血。

临床诊断应进行分期。分期诊断的划分:发病后6 h以内为超早期;一般发病后2周左右为急性期,但应注意与病情的程度有关,轻型者可能提前进入恢复期,危重型的恢复期可能延迟;发病2周~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

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病情的程度划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划分。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分级如下:0分:正常;1~4分:轻度;5~15分:中度;16~20分:中-重度;21~42分;重度。

四、干预措施

主穴:运动区双、足运感区双、情感区、宁神、腹六区。

配穴:完骨双、地仓患侧、廉泉、金津、玉液、腹二区、气海、关元;肩髃患侧、曲池患侧、手三里患侧、外关患侧、合谷患侧、外劳宫患侧、中渚患侧;伏兔患侧、髀关患侧、阳陵泉患侧、足三里患侧、阴陵泉患侧、悬钟患侧、丘墟患侧、太冲患侧。

操作:取穴处常规皮肤消毒,采用0.35×40 mm毫针,运动区、足运感区、情感区、宁神穴手法要求捻转稍加提插,由徐到急,捻转速度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 min。腹六区针刺时要求与皮肤表面呈15°角平刺入腧穴1.0~1.5寸深,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不提插,得气为度。金津、玉液点刺不留针。腹二区针刺时,针尖向外以15°斜刺入皮下1.0~1.5寸深,以小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为主。其余腧穴常规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诸穴得气后使用G6805-Ⅱ型电麻仪,连续波刺激20 min。每日1次,每次40 min,4周为1个疗程。

五、疗效转归

初诊 行针40 min后,Bp:140/80 mmHg。

五诊(2022年7月16日):察其步入病室,面色晦暗,形体适中。患者情绪明显好转,自觉左侧肢体活动力量增强。二便失禁,大便控制有所好转,失禁情况缓解。夜尿频减轻,昨夜三次。针刺双侧大脑运动区,并给予一定的手法刺激,可激发皮质脊髓束的功能,促使其更快的发挥代偿作用,进而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经颅重复针刺双侧足运感区,手法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针刺信号可穿过高阻抗的颅骨,作用于二便皮质中枢,配以腹针疗法,可调节和改善二便之功能。治疗方案同前。

十二诊(2021年7月26日):察其步入病室,面色晦暗,形体适中。左侧肢体活动正常,反应如常。大便正常,小便能够感知,控制能力渐增,失禁情况缓解,夜尿基本正常。治疗方案同前。

十六诊(2021年8月2日):察其步入病室,面色晦暗,形体适中。左侧肢体活动正常,反应如常。二便能够控制,基本恢复正常。巩固治疗四次,针灸两个疗程痊愈。

【临证体会】

脑梗死因病灶部位之不同而症状各异,本案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并不显著,而以二便障碍为主,致使患者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治当祛瘀化痰,调神益智。

“经颅针刺刺激疗法”是国医大师孙申田在建立的一种在头针疗法基础上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医治脑及周围神经疾病的的经颅刺激技术或疗法。此法简单、方便、廉价、易于操作、不受环境限制、无副作用、适应症广泛,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显著的即刻效应。其具体操作有别于传统针刺:选择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对应区域作为针刺部位,应用重复的捻转手法,一般要求连续捻转三到五分钟,每分钟达到200次左右的频率,使其积累的刺激量达到足以穿透颅骨的强度而作用于大脑皮质的相应部位从而起到治疗脑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孙氏腹针疗法的概念孙氏腹针疗法是国医大师孙申田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微针疗法。其以腹部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即腹脑学说和脑肠肽理论为基础,把腹部看作是大脑的全息影像,参考西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在腹部选取穴(区),通过影响脑肠肽的分泌、释放和利用,对大脑相应部位进行对应性的调节为机制,促进或改善大脑的功能,使腹脑与大脑和谐配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孙氏腹针疗法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孙氏腹针疗法认为,腹部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神经系统,它相当于人的第二大脑。腹部是大脑的全息影像。孙氏腹针参考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区(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投影区)对大脑相应部位进行对应性的调节,使肠脑与大脑能和谐配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采用“孙氏经颅针刺刺激疗法”“孙氏腹针疗法”治疗,主穴运动区、足运感区及腹六区,可促进相应大脑功能恢复,达祛瘀开窍之效。配情感区、宁神穴以调神益智,解郁安神;点刺金津、玉液以通经活络,开窍利言;腹二区可以降低血压,调控血糖;气海、关元穴可补气利水,行气通经;局部腧穴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可使经络通、气血复,使病得愈。

参考文献

[1].李晶娅,张娟娟,安莹,等. 中风病中医指南与共识的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8):30.[百度学术] 

[2].袁玉娇,任大为,关雅素,等. 针药联合水罐治疗中风病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疗效研究[J]. 针刺研究,2021,46(5):416.[百度学术] 

[3].刘志东.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针刺时机对患者疗效及神经恢复的影响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4):37.[百度学术] 

[4].李铭麟,崔檬,朱亚鑫,等. 卒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26.[百度学术] 

[5].林奕,王学谦,赵晖,等. 中医优势病种评价的方法学探讨[J]. 中医杂志,2021,62(19):1663.[百度学术] 

[6].高佩佩,张威.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3):84.[百度学术] 

[7].王利然,宁文华,杨丽红,等.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势方案筛选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2):46.[百度学术] 

[8].周永强,冯春梅,黄荣荣,等.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文献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5):126.[百度学术]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