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末真隐士,乱世中坚持佛系心态,不争取高官显爵,只为明哲保身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3-04-20 发布于湖北


汉末至三国时期,有位叫田畴的隐士,据说当时熟悉他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算是当时比较著名的道德楷模,本文就聊聊他的故事。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田畴“好读书,善击剑。”属于文武双全式的人物,而且在北方幽州一带有很高的名望。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田畴受当时的幽州牧刘虞征召,担任其麾下的从事,并希望他能代表刘虞前往长安拜见皇帝。

当时天下大乱,道路隔绝,从幽州到长安自然是困难重重,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乱兵或盗贼杀死,但田畴毫不犹豫接受了委任,还顺利到了长安,完成了刘虞交付的使命。

东汉朝廷很看重田畴,要给他升官,朝廷的一些大佬们也欣赏他,要征召他到自己幕府中做事,但田畴全部拒绝了,“诏拜骑都尉......三府并辟,皆不就。”

田畴给出的理由是“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其实当时是董卓在掌权,受朝廷征召就要给董卓办事。

而且当时长安的政局很微妙,反董卓的势力也在蠢蠢欲动,田畴大概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所以宁愿回幽州,远离朝堂或许更安全。

但田畴还在赶回幽州的路上时,他的主子刘虞就死了,被公孙瓒杀了,田畴跑到刘虞坟前哭祭,被公孙瓒抓住,他拒绝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不是个大度的人,但因为田畴在幽州的名望很高,也没敢杀他,只能任由其离去。


田畴离开公孙瓒处时,曾发誓“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於世!”,这个君自然是指刘虞,然后他带着宗族及部分依附他的百姓跑到徐无山(今河北遵化市东)生活,躲避战乱。

田畴是个有本事的人,在徐无山时,投奔他的百姓有数千人之多,他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连一些异族也不敢来骚扰他,“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

后来,干掉了公孙瓒的袁绍多次派人征召田畴,他还是不愿出来为官,即使袁绍相当于是帮他为刘虞报了仇。

袁绍死后,其次袁尚继续征召田畴,他还是不去。

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基本消灭了袁绍势力,准备征讨乌桓及投奔过去的袁尚等袁绍余党时,派人去征召田畴,已经隐居了十多年的他才同意出山。

为什么曹操征召,田畴就愿意出山帮忙?主要是为了乌桓,《三国志》中说“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

也就是说,田畴是因为乌桓偶尔入侵河北时杀害了不少“冠盖”之士,有了干掉乌桓的想法。

所谓“冠盖”之士是当地的一些有名望的士人和官员,至于乌桓入侵时杀害的百姓,或许不在田畴的考虑范围内。

曹操征乌桓是远征,田畴对北方的地理很熟悉,他给曹操献策并担任向导,带着曹军“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顺利到达乌桓掌控的核心地域。

在白狼山,曹军和乌桓军队相遇,经过苦战,曹军大将张辽阵战乌桓单于蹋顿,征讨乌桓一役完美收官。

这一战还带来了意外的红利,投奔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在乌桓战败后投靠辽东公孙康,公孙康因乌桓战败不敢跟曹操为敌,杀掉了袁氏兄弟,还将首级献于曹操。

袁尚的首级到了曹操这边后,曹操下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可田畴却以“尝为尚所辟”的理由,违背曹操的命令跑去吊祭袁尚。

曹操没怎么在意田畴的行为,很大度的装作不知道,时人也多夸赞田畴的义举。

但这事后人有不同看法,如裴松之在评论这事时表示他的行为有点假:

田畴不应袁绍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尽规魏祖,建卢龙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辽东,皆畴之由也。既以明其为贼,胡为复吊祭其首乎?若以尝被辟命,义在其中,则不应为人设谋,使其至此也。畴此举止,良为进退无当,与王修哭袁谭,貌同而心异也。

裴松之的意思是说,袁尚之死是因为田畴帮助曹操击败乌桓,田畴如果真的感恩袁绍及袁尚父子对自己的看重和征召,就不应该为曹操献策,而后又假惺惺拜祭袁尚,属于“进退无当”


裴松之的表态忽视了田畴对乌桓的愤恨,田畴或许不是为了帮助曹操击败袁尚,而是看乌桓不顺眼。

因为征乌桓之功,曹操要给田畴封侯,田畴坚辞不受。

曹操看起来很重视田畴,把田畴封侯的事交给曹丕及麾下大臣们集体讨论,还专门委派跟田畴关系不错的夏侯惇去说服他,但还是没能如愿。

田畴直到死也没有接受曹操想给予他的爵位。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田畴病故,他在曹操麾下时的最高官职仅仅只是议郎,不是他没本事做更高的官,而是他比较佛系。

纵观田畴一生,时人对其赞誉颇多。

他为报刘虞的知遇之恩,顶着公孙瓒的恶意拒不投靠,袁绍雄霸北方时多次征召,他拒绝出山,宁愿蹉跎十几年,后来为征讨异族,才勉强出身为曹操做事,成功后又放弃爵位。

其实,田畴的一些行为,在我看来,大概就是明哲保身,在汉末乱世中,他不愿意参合进一些权力争夺及诸侯争霸的事务中,目的是为了保自身,保宗族之身。

刘虞征召他出山时,其时天下已经出现乱局,但刘虞是汉室宗亲,名望很高,当时袁绍还想拥戴刘虞为帝,田畴接受刘虞的征召合乎大义。

他在长安时,朝廷和诸多高官显贵想征召他,但他看出了董卓执掌的朝廷中的危局,所以放弃在长安任职。

袁绍父子征召他时,北方的局势还比较混乱,袁绍的势力虽然最强大,可也没有统一北方,投靠袁绍,就要参与诸侯争霸,成功了或许功成名就,但失败了危险更大。

特别是田畴这种要讲“道义”的名士,无法有贾诩那种跟谁混都行的心态,所以他放弃袁绍父子的征召,不把自己和宗族置于危险之地。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田畴才以帮助对抗异族的理由出山,帮助曹操击败乌桓后,他把家族全部迁移到邺县,放到了曹操的眼皮子低下。

但田畴又拒绝曹操给予的爵位,不想在曹操那获得更高的官位和权力。

当了高官有了权力,有了爵位和贵族身份,就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到一些权力之争中去,这是田畴一直以来努力避免的事情。

他身后到底跟着一个宗族,数百人的安慰系于一身,而且,田氏宗族非名门世家,抗风险能力很差。

所以,田畴的一生都表现得很佛系,不是他没有本事去争,在乱世中当隐士或许不能获得太多荣华富贵,可自身安全却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