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艳世界的“中西混血“,欧洲王室追捧的顶流珍宝究竟有何魅力?

 LicorneUnique 2023-04-20 发布于广东

独角鹿独家原创视频
1998年,
一个酷爱探险的水泥厂老板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海域潜水时,
偶然间找到了一艘古老的沉船。 

这条典型的中世纪单桅三角帆船,
被命名为“黑石号”,距今已有1200多年。
经过打捞出水,考古人员发现,
“黑石号”上满载着来自中国的货物,
其中98%是陶瓷。 

黑石号沉船文物
当年“黑石号”从大唐帝国南方的港口出发,
本要将这些陶瓷运送至中东伊斯兰诸国
却在东南亚的海面上不幸触礁沉没,

也将一段历史掩埋在深海里。

小鹿售出的这件东方花鸟彩绘瓷器花盆套

曾让西方贵族争相竞购,
也代表着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崛起。
独角鹿私洽售出
二十世纪法国出品
新艺术时期东方花鸟主题
彩绘瓷器花瓶套

王室专属

1552年左右,葡萄牙商人安东尼奥·帕首托
沿南中国海岸开展贸易。
他通过中间商在景德镇订制了家族纹章瓷,
纹章瓷底下注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圈款,也许出自御窑。

该广彩纹章花瓶来自澳门总督府,瓶身绘有澳门总督府的纹章,瓶底款写有“澳门总督衙门”字样。


葡萄牙人非常珍视这些中国瓷,
在返程途中甚至给它们加饰银制配件。
这是在欧洲大航海时期
最早私人订制的瓷器之一。 
17世纪,新航道的开辟
打开西方与中国全面贸易的新阶段,
大量中国陶瓷、丝绸、茶叶等货物
受到欧洲各阶层的追捧,
欧洲大陆刮起猛烈的“中国风”
16世纪贝里尼油画作品《诸神之宴》中,罗马众神用的是中国青花瓷 

十八世纪四十年代,
中国陶瓷狂热者,普鲁士皇帝奥古斯都二世
通过外交手段,
以六百名皇家卫兵换取一批中国瓷器,
用在自己的婚礼上。

龙骑士兵瓶,

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展厅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命令手下将金银器熔化,
以支付他进口中国瓷所要负担的费用。

《天学传概》,中国皇帝主题挂毯,博韦工厂,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曾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
玛丽女王向英国人展示汉普顿宫的方式:
“将瓷器堆在柜顶、堆在每个空间,
一直堆到天花板……
直到花费过大,伤神伤财,
甚至危机家庭、产业。”

玛丽王后在汉普顿宫的寝殿
高昂的费用让瓷器奇货可居,
让欧洲王公贵胄也不堪忍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于是他们开始渴望自己国家也能够制造瓷器,
而不是需要远渡重洋向中国大量购买。

欧洲的“再造瓷”

十八世纪初期,十八岁的天才少年博特格
以炼金术师的身份在维滕堡被逮捕,
逮捕他的人正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瓷器迷”
奥古斯都二世
自此,欧洲似乎第一次摸索到了瓷器的秘密。

怀惴着将劣质金属变成黄金的美梦,
奥古斯都将这位天赋禀异的少年
囚禁在德勒兹登的实验室中。
博特格心酸地在实验室门上记录着自己悲惨的囚禁之旅——“造金匠变成造锅匠”。
整整四年时间
他把材料、窑温、烧制工艺进行排列组合
在经过了30000次实验后
终于在1708年10月,
伯格特成为全欧洲第一个烧出硬质瓷的人。

奥古斯都二世为此砸钱,在欧洲投了全欧第一个皇家瓷器工厂,这就是瓷器品牌Meissen的前身。

康熙朝末年(约十八世纪二十年代),
长驻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
将自己在景德镇探听和观察的瓷器制作细节
以及高岭土、瓷土样本寄回了欧洲教廷,
这使欧洲人获悉了中国制瓷的秘密,
由此彻底开启了欧洲制瓷业的逆袭之路。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1712年密信首页, 
由Jean-Baptiste du Halde在1735年重新印刷出版 

首先卷入这场山寨运动的,

是“文艺复兴”鼻祖:美第奇家族 

他们花费巨额资金,消耗数十载时间,

投入无数工匠心力,

终于做出了欧洲人自己的青花瓷 。

美第奇瓷,

弗洛伦萨制作

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是瓷器迷,
以皇家之力资助法国的瓷器产业。
在欧洲第一名媛蓬巴杜侯爵夫人的资助下,
法国塞弗尔地区建立起御窑厂,
把浮华的洛可可艺术融入瓷器。

塞弗尔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给瓷器“镀金”的新技术,用大蒜汁和上24K纯金的粉末,给瓷器上色,镀金的边饰和内部精细的纹饰成了塞弗尔瓷器的特色,后来逐渐成了欧洲瓷器的标志。


二十世纪法国新艺术时期出品

东方花鸟主题

彩绘瓷器花盆套

小鹿这款黄蓝釉色彩绘瓷器花盆套

出自二十世纪的法国,

采用了新艺术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东方主题,

瓷面上以黄绿、粉紫等彩釉描绘,

盆口与底部以湛蓝色搭配,彰显清丽;

各色雅菊竞相绽放,细节栩栩如生

十八世纪中西瓷器贸易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西方彩料的引进,导致了彩瓷的出现和流行。

色彩瑰丽的瓷器深受欧洲贵族的喜爱,

不少商人把优质素胎瓷器运到欧洲,

由欧洲画家就地上彩,

画各种西洋风格的主题。


粉彩十三行潘趣酒碗,清乾隆

这件花盆盆身釉色鲜丽,画师以细腻笔触,

在明黄底色上勾勒出雅菊盛放的诗意场景。

菊花在传统中国的寓意十分丰富,常为高雅圣洁、吉祥长寿、隐修淡泊之象征;自然主义的植物及昆虫纹饰亦是欧洲新艺术运动中备受艺术家喜爱的元素

主体以明亮的黄蓝釉为底,

画面布局典雅且极具韵律感。

盆身的彩蝶纤巧精致,高贵典雅,

反映法国工匠对自然的崇尚。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器形圆融雅致,

底色上的华丽描金纹饰线条

与莹泽瓷身结合之美感,

传递彼时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浪漫想象。

这件以精妙绝伦工艺制作的彩瓷花器,

端庄大气,经历百余年,仍高贵非凡。

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繁花似景,

完美呼应着东方主义,

与新艺术风格交融的时代潮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