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80后的记忆,曾经用过的10种老物件,认识并用过的都老了

 小吴上农村 2023-04-21 发布于广西

70-80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艰苦的岁月,那时农村的条件非常的不好,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人,尤其是如此。

很多的地方都没有通公路,没有通电,吃着红薯饭,还不能够吃饱,喝着井水,点着煤油灯度过漫漫长夜。

小吴的家乡就是在湖南新化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面,记得儿时村里就只有四条通往外面村庄的山路,分别通往四个不同的方向,全是山路,石头,杂草丛生的,只能靠两条脚走路,而且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

在儿时家里常用的一些家具和工具,40多年过去了,如今很少有人在用了,都变成了老古董了,同龄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用过,还认识几种的。一起来看看吧。

第1种:晒垫

一种用竹子加工制作出来的工具,用来晒稻谷的,现在还有部分人家在用。

那时虽然收获的稻谷不是很多,亩产非常的低,据父亲讲,那时没有种植杂交水稻的时候,一亩地最多能收400多斤的稻谷。

那时种田也没有用化肥,就只有草木灰,搞田的时候,在山上割一些青草在田里面当作肥料,也很少打药,打药也是666粉,混合粉之类的。

这种晒垫就是用来晒稻谷用的。

第2种:手工推剪

一种理发工具,现在的理发工具都是电剪了。

在我们70-80年代,农村很多的地方电都没有通,因此,理发都是用这种手工剪刀的,你有见过吗?有被这种剪刀理过头发吗?岁月不饶人啊。老了。

第3种:连环画

儿时叫它为图书,是它陪伴我们的童年。这是那时的农村孩子们平时的精神食粮。

谁家有这种小人书都是非常的不错了。一般的家庭是没有的,在我们村里面,只有一家人有这种图书。

他父亲在外面上班的,他们四兄妹,两对双胞胎,每次都向他借。

看的伙伴多,还要排队才能轮到,看完赶紧还给人家。现在的孩子们有书都不看了。

第4种:帆布书包

看看现在的学生们上学背的书包,那叫一个漂亮。花花绿绿的,样式多样。

现在的年轻人打死都不会相信,70-80年代的学生竟然是背这样的书包上学的。那时的书也少,语文,数学,一共就7-8本书,再加上语文,数学各一个作业本。也不重。

现在的小学生的书包可重了,我女儿的书包都有14斤多重,每天回来都说肩膀都背酸了。

第5种:织布机

很多人看到这个木架子,肯定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吧。

这在50-60年代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了,是用来织布用的。

那时人们穿的衣服用的布料都得自己织,用这种机器。我70后的人都没有真正的见过织布。如今条件好了,想穿衣服,大把的买,现成的。而且花色多样,漂亮时尚。

第6种:文具盒

70-80年代,农村孩子们读书的文具盒,与现在的孩子们的文具盒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呢?

有文具盒的都是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一般的都没有文具盒。买不起。

第7种:墨水

现在的学生们写字,一开始就是铅笔,然后就是中性笔,装笔芯的。

记得70-80的学生读书时写字开始是用毛笔写的,小吴是用毛笔写到四年级,无论是学校,还是在家里做作业都是用毛笔的。

到了五年级,才用钢笔写字的。这种墨水就是供钢笔使用的。钢笔有一个胆囊,用来装墨水,墨水写完了,就从这个墨水瓶里打一些,又可以写了。

第8种:鞋样

一种用来制作布鞋的鞋样。

在我们小的时候,冬天特别的冷,妈妈在冬天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制作手工布鞋来穿,这个就是鞋底及鞋面的模板。

第9种:锥子

制作手工布鞋,都是用一些碎布条和旧的衣服,把它剪烂,然后用米糊镶在鞋样上面。一层一层的叠起来的,比较厚。

镶好后,要用针线一针一针的打紧,穿过去,太厚,针线非常难穿过去,就用这种锥子先戳一下,然后再用针穿,就容易多了。

第10种:蓑衣,斗笠

蓑衣,斗笠,70-80年代农村家里必备的一种农具。

现在很难找了,是农村人用来雨天干活用的。有了它,下雨也可以去外面干活了。

而且还可以保暖,它是用农村一种叫做棕树的棕毛,请棕匠师傅打出来的蓑衣。

总结

朋友们,以上介绍的10种农村老物件,在70-80年代家家必备,40多年过去了,如今很少见了。同龄的朋友们,你有用过几种呢?你家还能找到吗?满满的回忆,回不去的童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