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耐庵早在700年前,就给众生谋生方式指明了方向 “母弱出商贾,

 高翔MyFriend 2023-04-21 发布于广东
施耐庵早在700年前,就给众生谋生方式指明了方向。“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这其实是施耐庵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来的,尤其是在古代宗族观念很强,结合时代背景这一说法更是鞭辟入里。

“母弱出商贾”是说,如果你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也就意味着父母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自立自强,这样的人大多数会选择创业经商,白手起家。

在古代讲究士农工商,经商是地位最低的一档,但施耐庵仍然建议出身普通的人尝试经商,因为经商比起种田务工回报是最大的,虽然社会地位比不上士族阶层,但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烦恼,商人的后人也可以通过花钱捐官来实现阶级跨越。

在古代世家大族几乎把控了所有入朝为官的渠道,母弱家庭直接冲击官场门槛在那个时代无异于登天,很难取得什么大成就。

施耐庵出身苏州一带,这里往来贸易频繁,经济发达,施耐庵因此也结交过不少商人,对行商一事颇为了解,他在《水浒传》中就用心描写了不少商人,比如卢俊义等等。

在《水浒传》中,真正白手起家干出一番事业的是阮氏三雄,三阮出身草莽,靠卖鱼为生,三兄弟齐心协力把生意做大,以至于那一带所有卖鱼的人都要听命于他们,江湖地位非常高,靠着卖鱼打出来的名声成为当地一霸。

经商也锻炼了三兄弟的胆识和魄力,三人和吴用一起智取生辰纲,然后上了梁山,统领水军,完全摆脱了曾经卖鱼的落魄不堪,另外开拓了一番天地。

“父强做侍郎”其实是一种阶级固化,这个结合施耐庵做官的经历就非常好理解,如果父亲官居高位,家中世代为官,那这个宗族就会在官场不断累积。

在朝廷还有荫庇一说,父亲在朝如果官至三品,儿子就可以直接入朝为官,普通人寒窗苦读十年才能够到门槛,而官僚子弟出生就已经是官员预备役了。

尤其在古代科举考察学子的学识,而书籍等教育资源都掌握在世家手中,而且通常不会外传。

世家子弟有大量书籍可看,有名师指导,而寒门出身的学子求学艰难,能从寒门考出来的学生都是天纵奇才。

施耐庵也考过科举,19岁时参加科举一举成为秀才,只可惜考进士的时候屡试不中,科举的艰难与心酸施耐庵也曾彻骨铭心地体验过,寒门学子想凭借科举入仕的艰难让施耐庵发出如此感慨吧。

“族望留原籍”是指如果你出身当地名门望族就不要离开家乡,强大的家族会成为最强助力,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古代宗族观念很强,家族都会有族长,统领主家和分家,越是庞大的家族越注重经营家族势力,族中子弟若是有几分才能家族就会倾全族之力帮助。

当地豪门望族树大根深,盘结交错,常常通过联姻等方式加强彼此联系,以实现长久地繁荣,这样的家族也往往有很强的地缘意识,不会轻易离开原籍。

而反过来就是“家贫走他乡”,如果家里条件贫寒,也没有什么背景,就不能继续待在家里,要多出去闯一闯才能找到出路,改变命运。

家庭如果没有任何助力的话,留在家乡也不会有什么出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靠自己的情况下,就要走出去开阔眼界,要有天大地大任君闯荡的气魄。

施耐庵的个人经历也可以佐证这一点,施耐庵因对官场黑暗不满愤而辞官,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也为了增长见闻,到处游历,浪迹天涯,在这期间她拜访过住在水堡村的宋江,去过景阳冈武松庙,一路行侠仗义,为他后来写出《水浒传》积累了宝贵经验。

后来在钱塘县再度出仕,没干几年再次因为愤世嫉俗而辞官,施耐庵也清楚了自己侠肝义胆,并不是当官的料,就和江湖上的三教九流称兄道弟,好不快活。

施耐庵生在元朝末年,朝廷昏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353年爆发了农民起义,盐城一代的起义由张士诚领导,施耐庵这些年虽然不问世事,但愤世嫉俗的本性不改,加入张士诚麾下,领兵起义,并为张士诚出谋划策。

后来张士诚也没有逃过被胜利冲昏头脑,很快起义就失败了,施耐庵见状在此隐居,专心著书,这段起义的经历也成为《水浒传》重要的素材,也是因此《水浒传》中所描写的梁山义气和庞大壮烈的战争场面才会如此震撼人心。

施耐庵一生走南闯北,遍历出世隐居,也曾起义领兵,结交朋友不问出身,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才让他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吧。
参考文献:

潘君明编. 苏州文人学士传说[M]. 2019
#历史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