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池枯死的莲花,让一位任性的皇帝就此迁都北京!

 北京的骑士 2023-04-21 发布于北京
总撰稿 /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1822篇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从金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
也就是公元1153年4月21日,
金朝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北京开始,
到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

公元1214年6月27日,

金宣宗完颜珣离开中都南迁汴京,

中都作为金朝都城前后共61年。

而这,

也是我们今天,

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的一个开始。 

那这位海陵王完颜亮到底是谁?

他迁都金中都,

为什么和种植莲花有关?

图片

海陵王完颜亮是谁?




北京城的前身是商周时期的都城——蓟,建在今天莲花池的东边。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湖有两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也就是说,现在丰台莲花池公园的这一片水域金代之前称西湖、太湖、南湖泊,据传辽时已有来自上京的莲花栽植于此,但为数极少,没有成为景观。

辽天庆五年,也就是金收国元年,就是公元1115年,金定都于会宁府,称“上京会宁府”。 

公元1125年,金占领燕山府后改名为南京,设南京枢密院行台尚书省,并委任燕地汉人世家大族担任长官,如刘氏、韩氏大族的成员刘彦宗、韩企先都曾担任过宰相之职。

金朝首都上京会宁府在现在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阿城区,历经太祖、太宗、熙宗三代。公元1141年,同时也是南宋绍兴11年、金皇统元年,宋金两朝“绍兴议和”,将淮水以北全部划为金朝版图。金在华北的统治已日趋稳定,占领中原后,迫切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对秦岭以东、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的管理与统治。迁都是金朝确定政治中心的重要标志,这一历史任务是由第四代皇帝完颜亮完成的。

图片

海陵王完颜亮是阿骨打之孙,完颜宗干之子,这完颜宗干是辅佐金太祖、金太宗和金熙宗的三朝重臣,所以,完颜亮从小接受良好的汉族传统教育。张用直是海陵王的老师,一直教他到17岁。完颜亮文化修养很高,曾赋诗抒发他的远大志向: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做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在诗中他自喻为潜龙,暂时与虾蟆一类为伍,但终有一天会飞上天,威震山河。

海陵王自认为与金熙宗同是太祖之孙,也应该有当皇帝的资格。所以他到处搜罗党羽,培植势力,等待时机夺权篡位。公元1149年12月,完颜亮联合宗室贵族等9人,由熙宗待卫大兴国打开熙宗寝殿大门,冲进寝殿弑兄夺位,改金熙宗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海陵王完颜亮成为金朝第四位皇帝,

海陵王政变成功后,为保住皇位寻找各种借口,诛杀企图谋反的完颜宗室子孙和一些女真贵族的守旧势力,太宗一系被杀70多人,几乎完全灭绝,宗翰一系被杀30多人。即便如此,他仍感到皇位时时受到威胁,于是认为远离保守势力强大的上京而迁都不失为一个良策。尽管上京是金之肇兴之地,但随着金朝在北方地盘的扩大,统治地位业已确立,仍以僻在一隅的上京为首都已不适宜。

图片

海陵王迁都为什么和种植莲花有关?




说到海陵王完颜亮迁都,除了完颜亮的主观因素,统治幅员广阔的疆域等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当金朝统治的势力已向南扩展到了淮河和陕西潼关的大散关一线,华北大平原也就转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原先设于会宁府的上京,虽是女真族的发源之地,但显然已难以满足庞大帝国的需求。而燕京作为辽国陪都的所在,也已具备了建立封建国都的条件。何况,燕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迁都势在必行。

图片其实,早在金熙宗时期(公元1136~1148年),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改革女真族落后旧俗的政治革新工作,早已在悄然进行。而海陵王完颜亮不仅早就是一位汉文化的向往者、推进者,而且一直仰慕中原先进的物质文明和汉族文化,且还一直怀着南下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前面我们说过了,完颜亮是以庶长通过谋弑堂兄皇帝取得帝位的。因之,宗室中很多人都对他多心怀不满。这也就更促使他下定决心,通过迁都以摆脱守旧贵族势力的层层阻扰。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迁都这么大的事,还和莲花有关呢?这要从朝中很多官员反对迁都说起。

对于迁都,朝中官员更有人反对,认为:“弃祖宗兴王之地而他徙,非义也。”“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但大多数官员都赞成迁都,认为金朝疆域已经扩大,而都城位于东北一角,路途遥远,不便统治,且所需物资供应困难。经过迁与不迁的辩论,海陵王综合考量政治上、经济上的各种因素,决定迁都。迁都于燕京的原因,正如兵部侍郎何卜年所言,“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仪之所,郎主可迁都”;以及内侍梁汉臣所言,“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陆下宜修燕京,时复巡幸”。

为了完成迁都大业,海陵王煞费苦心,大造迁都舆论。

图片

海陵王完颜亮是怎么大造舆论的?




这里就有了一个和种植莲花有关的故事。这是完颜亮在朝堂上与亲信大臣合演的一出移种莲花的“双簧”戏。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完颜亮,这位出生于松花江畔渔猎部落的女真领袖,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何种原因,居然喜欢上种植莲花了,他在寒冷的黑龙江上京种植了200株莲花,一棵也没有成活。于是,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七月,登基不久的金国皇帝完颜亮和群臣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特殊宴会。

之所以说这次宴会别开生面并且带有特殊性,是因为正是这次宴会改变了整个金国的历史,同时也奠定了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这次宴会的开场白毫无疑问是由皇帝完颜亮发起的,完颜亮向参加宴会的群臣们询问了一个看似比较简单的常识问题:“我亲手栽了两百株莲花,但却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到底是何原因?”

其实,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不同的植物只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南方只能种植适合南方土壤气候的植物,而北方也只能种植适合北方土壤气候的植物。

在当时金国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温暖气候和潮湿土壤的莲花自然无法在北国上京的冰天雪地里正常生存,再加上当时的金国也不可能发明暖房之类的种植措施,所以完颜亮的两百株莲花当然种不活。

但是,如果您认为完颜亮连这点基本地理常识都不知道的话,那您就大错特错了,他提这个问题的用意并不仅仅要求群臣们一板一眼地向他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而是带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一般人可能猜不透他的真实用意,但终究还是有人测出了完颜亮的深层次意思。

图片这位能够及时揣摩出完颜亮用意的官员既非完颜亮的导师萧裕,也非完颜亮的生死战友,皇统八大功臣,而是一位平时默默无闻的汉族官员,名叫梁汉臣。

这位名叫梁汉臣的官员在金史中没有传记,在宋史中也没传记,史书上第一次提到这位仁兄就是在完颜亮的这次宴会之上。

虽然在前期一直默默无闻,但该出手时就出手,梁汉臣关键时刻主动出来回答完颜亮的提问,而且他的回答也是一语双关、暗藏内意、超有内涵。

“自古江南为橘,江北为枳[zhǐ ],非种者不能,盖地势然也。上都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

君臣的这番对话被记载在宇文懋昭《大金国志》中,什么意思:“自古以来生长在江南的橘树,移种到江北就变成了枳树,果实变得又小又苦涩。这并不是因为种植的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地理的缘故。上京气候寒冷,不适合种莲,只有燕京地气暖和,可以栽种莲花。”完颜亮于是趁势说:“那就依了你的请求,选个好日子,我们迁都到燕京去吧!”

图片

完颜亮迁都燕京意义重大。从民族融合上看,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往往也是在观念上关于所谓华夷、正闰问题讨论最为活跃,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时期。金初太祖、太宗时期,称宋为“中国”,金朝自为正统的观念尚不明显,到熙宗、海陵王时这一观念有了新的发展。到世宗、章宗时期,金朝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统治者的正统观念也日益强烈,这一观念对推动金代各民族融合,推动北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金代迁都燕京,在民族融合上实现了跨越发展。也为北京,成为现在的多元一体、大国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参考资料:
《金中都开启北京成为国家都城的序幕》 朱祖希/文
《建都序曲—金中都》 吴文涛/文
《北京栽种莲花始于何时》 户力平/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