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百练:人生(路遥)

 一中大语文 2023-04-21 发布于福建

文本一:

人生(节选)

路遥

高加林没骑自行车,因为听说南马河的大部分路都被冲坏了。他穿了一件公用雨衣,裤子挽在半腿把上,冒雨向南马河公社赶去。他一路上热血沸腾。他性格中有一种冒险精神一也可以说是英雄主义品格。这种精神在无聊的斗殴中显示是可悲的,但遇到这样的情况,却显得很可贵了。

他在这种时候,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动作灵敏,思路清晰,一刹那间需要牺牲什么,他就会献出什么!

他是黄昏前出发的,出城没走几里路,天就黑了。

雨在头上浇盖着,天黑得仲出手看不见巴掌。他尽管路不熟,但仍然几乎是小跑着向南马河走。嗓门眼渴得像要烧着火,他就随便伏在路的水边坑里喝上几口。脚不知什么时候碰破了,连骨头都感到生疼。但所有这一切反而增加了他的愉快心情一这绝不是夸大的说法!真的,高加林此刻感到他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了。他尽管一天记者也没当,但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光荣就在于它所要求的无畏的献身精神。他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在激烈的战场上,许多记者都是和突击队员一起冲锋——就在刚攻克的阵地上发出电讯稿。多美!

高加林是县上第一个到达南马河公社的干部。县委副书记率领的救灾队伍比他迟到了整整五个钟头一已经临近天明了。加林到南马河时,公社干部谁也不认识他。他自己给他们介绍说,他是县上新任通讯干事,赶来采访报道救灾情况的。大家一看这个二十刚出头的青年人浑身糊成个泥圪塔,脚上还流着血,立刻深受感动,赶忙给他做饭吃。公社干部们也是刚从灾情最重的一个大队回来,吃完饭,准备又起身到另一些大队去。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浑身透湿,脸被泥糊得只露两只眼睛。公社书记刘玉海浑身负了七处伤,都用纱布独着,简直就像刚从打仗的火线上下来一般。

他们硬让加林换身衣服,把脚包扎一下,然后由公社文书在家向他汇报情况,其余的人又都出发去做救灾工作了。

加林竖决不依,硬要跟大家一块去。他只从提包里拿出塑料袋包的笔记本和钢笔,就强行跟着他们出发了。公社文书开玩笑说,他要先给县上的通讯干事写一篇报道,表扬他的这种工作精神。半路上,这支满身泥巴的队伍分成了几组,分别到几个大队去查看情况,组织救灾。

高加林和文书小马跟随书记刘玉海到寺佛大队去。一路上,他们谁也看不见谁,摸索着跟着前进。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震耳欲聋,雨仍然瓢泼似的倾泻着。公社文书一边跌跌爬爬,一边给他谈全公社已知的受灾情况和公社的救灾措施。高加林在心里记录着。书记刘玉海一声不吭,走在前边。

到寺佛大队后,他们刚一落脚,村里就跑来许多人,一个个哭鼻流水,纷纷告诉刘玉海塌了多少窑,冲走了多少牲口,毁坏了多少庄稼……刘玉海胳膊腿都缠着纱布,脸黑苍苍的,大声问队干部:“人怎样?”大家回答:“人都在哩!”

刘玉海没受伤的左胳膊一抡,吼雷一般喊道:“只要人在,什么也不怕!”高加林也被刘玉海这一声喊叫强烈地震动了。他侧过头,看见圪蹴在庄稼人中间的刘玉海,形象就像《红旗谱》里的朱老忠一样粗犷和有气魄。他看到刘玉海浑身都带着伤,还这样操心老百姓的事,心里非常感动。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他就被刘玉海这个人强烈地吸引住了。

他想起刚才老刘那声喊叫,灵感立刻来了。他把笔记本和钢笔从塑料袋里掏出来,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报道的题目——只要有人在,大灾也不怕,

他就着公窑里微弱的灯火,专心写起了这篇报道。外面哗哗的大雨和河道里的山洪声喧嚣成了一片巨大的声响,但他都听不见。他激动得笔杆抖颤,在本子上飞快地写着。消息报道的门路架数他都懂得——他经常读报,各种文体早都熟悉于心了。写完稿子后,他就跟刘玉海到救灾现场,泥一把水一把地和众人一起干了起来。第二天早晨,他把他的报道托公社的邮递员送到了老景(县里的通讯干事,高加林的同事)的手里。晚上,他和刘玉海、文书一同回到公社,参加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各队回来的干部分别汇报了情况。高加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他毫不拘束地向许多人提问,搜集具体的情况和一些英雄模范事迹。

会后,除过值班人员外,刘玉海给大家安排了三个钟头的睡觉时间,然后半夜里又准备出发。

高加林没有睡。他在煤油灯下又连续写了三篇短通讯和一篇综合报道。他写完后,出来站在公社门前,舒展了一下胳膊腿。

(有删改)

文本二: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凌展四点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万国帮报告了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

乔伯年让省军区司令员准备一架直升机紧急飞往南部那个处于危难的城市。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采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地是省城市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

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似乎有火在燃烧。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有许多事可干!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地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

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

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

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她很快就在洪水中消失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的这次采访让他感到自己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他勇往直前,赶去报道救灾情况。

B.高加林因在抗灾现场被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感动而精神上受到洗礼,才成功写出报道。

C.省委书记乔伯年同意田晓霞同机去灾区报道洪水的要求,表明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开明。

D.田晓霞不仅协助公安做疏散群众的工作,她还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此次报道的第一条消息。

2.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社文书被高加林感动的情节,从侧面表现了高加林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担当。

B.“公安局副局长求她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衬托出田晓霞的形象。

C.文本一和文本二分别详写了高加林和田晓霞两位人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D.文本一在叙事上娓娓道来;文本二叙述节奏相对较快,凸显了紧张的救灾气氛。

3.同样是写前往抗洪前线采访,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塑造高加林和田晓霞的形象时所运用的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4.有评论认为,路遥的小说存在着苦难情结,但路遥不只是为了写人的苦难,更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B(“因在抗灾现场被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感动而精神上受到洗礼,才成功写出报道”不合文意,高加林成功写出报道主要是因为他熟悉消息报道的门路架数,并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

2.C(分析不当,文本二没有详写田晓霞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3.(1)同:①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文本一高加林“浑身糊成个泥扢塔,脚上还流着血”等细节,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文本二“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的细节,体现出她舍己救人的英勇。②都有环境烘托。文本一描写暴雨、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等,衬托出高加林敢于冒险的英雄主义;文本二描写了茫茫洪水的可怕景象,衬托出田晓霞挺身而出的勇敢和坚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如侧面衬托等)

(2)异:文本一运用了较多心理描写,如高加林大雨中赶路受伤不以为苦反觉愉快和光荣,体现出他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超然客公众号 文本二运用了语言描写,如通过写田晓霞在洪灾危急时刻与省领导的对话,体现出她的职业道德和坚毅果敢。(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4.①《人生》中,南马河公社遭遇洪灾,冲塌了窑,冲走了牲口,毁坏了庄稼;(1分)《平凡的世界》中,南部某城市被洪水淹没,群众面临着生命威胁:这些内容都再现了人们的苦难。(1分)②但路遥更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表现人们面对苦难的精神:高加林冒雨赶往南马河公社,他一路上热血沸腾,甘愿牺牲和奉献,熬夜写通讯和报道,为人们鼓劲;(2分)记者田晓霞利用空隙写消息报道,她不顾自身安危而跳进洪水救小女孩。(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