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丨开采小行星上的资源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人文之光 2023-04-21 发布于辽宁

地球的资源告罄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所以,人类想要继续维持文明发展,就不得不考虑采集来自地外的资源维持发展。

太阳系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对于人类来说,这些小行星可能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来源。毕竟这些小行星上可谓矿产资源丰富。不过,迄今为止,人类开采小行星,往往只能局限于理论或者纸面上的计划,距离实际开采还很远。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人类的技术条件还不到位。所以,指望开采小行星的资源,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那么,开采小行星上的资源都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个人觉得:

1、运载技术

如今距离人类登月已经半个世纪左右,当年能够登月的国家,如今已经失去了登月的技术水平。其实之所以如此,很大原因也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说起登陆月球、登陆火星,很多人觉得很刺激,很新鲜,很神秘。但是登月也好,登陆火星也罢,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的。

其实早在人类考虑在小行星上采矿之前,人类就有过在月球挖矿的想法,但最终考虑到月球采矿的巨大运载成本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没能落实这个计划。而运载承载过高的本质,其实就是运载技术没能得到升级。如果人类掌握了先进的运载技术:即可以让前往小行星挖矿的利润远超成本,那么,在小行星上挖矿的计划,就不再是计划,而是可以落实的行动。

运载成本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运载工具的制造。考虑到前往小行星挖矿,所以运载工具的材质和性能往往需要用特殊材质来制造。这就需要很大一部分成本。

第二,是能源成本。前文说过的运载成本,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能源问题。因此最大程度压缩能源方面的成本,是保证前往小行星挖矿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是人工成本。要知道,前往小行星挖矿,终究需要派遣工人前往。当然在未来世界,前往小行星挖矿或者前往月球挖矿,大概率是不需要派遣真人前往,只要派遣机器人就足够了。而本文说到的人工成本,其实指的就是生产制造机器人的成本,以及机器人在小行星上工作的耗能成本以及折旧成本。如果这部分成本太大,也会压制小行星采矿的利润空间。

2、其他模式

当然,除了上文提到的模式之外,理论上说,还可以采取第二套模式:那就是俘获模式。

我们要知道,小行星主体来说体积都不大。比如说很多小行星的直径不过几公里而已。因此对于这样的小行星,其实人类可以采取俘获模式来获取其资源。

比如当小行星处于近地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专门的技术,让小行星停止运动,而后,将小行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让其在外太空分解,然后分批次运送到地球上,然后进行矿产方面的获取和提炼。如果小行星体积超小,还可以直接控制其运动,将其运输到地面上进行分拆。

不过,这种模式的技术水平,人类指望达到,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