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谈怎样读书

 nysd2012 2023-04-21 发布于江苏
曾国藩在《家书》《家训》中,对读书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他的这些读书观点,简洁明了,深刻生动,很有针对性,是他一生读书经验的总结概括,是对中国读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今天的全民阅读有一定借鉴意义。

图片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清末洋务运动的首创者。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历任内阁学士,礼、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继承和发挥了程朱理学“格物穷理”的思想,提倡“以诚为本”,其居官治军重视整饬吏治、端正人心。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其中《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等有较大影响。
曾国藩一生酷爱读书,即使政务繁忙、戎马倥偬仍手不释卷。他不仅爱读书,而且也会读书。他在《家书》《家训》中反复告诫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要秉持家风,遵循从祖上传下来的治家之道,做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曾国藩与他们一起讨论为何读书以及怎样读书,并且还为他们开列了详细的书单。即使在今天看来,曾国藩在《家书》《家训》中论及读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图片
读书只为两件事:进德与修业。读书的意义何在?人为什么要读书?曾国藩在《家书》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曾国藩在这里明确谈到了为何读书的问题。他认为,读书主要是为两件事:一是进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读书中懂得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道理,不负父母生养之德(无忝所生);二是修业,通过学习,熟练掌握记诵词章的技巧,以此作为谋生的本领。曾国藩的读书观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南宋哲学家朱熹在他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在儒家看来,“明德”与“修身”是大学之道的要义,也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曾国藩对儒家的读书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提倡读书是为了进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对儒家观点的继承;他又提出读书也是为了修业,掌握谋生的本领,这是对儒家观点的发展。
读书“两诀窍”:“耐”字诀与“专”字诀。曾国藩在《家书》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讨论读书的方法,谈及自己读书的感受与经验。他写道:“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何为“耐”字诀?在曾国藩看来,读书要受得住、耐得烦、吃得苦。一句看不通,不着急看下句,今天没读懂,明天再琢磨,这便是耐字功夫。其实,“耐”字之含义很丰富,除了耐得烦、吃得苦,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平。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首先要有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超越境界,超越世俗,超越个人得失,有高远的理想目标;其次,要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坚毅境界,甘于寂寞,苦学苦修,无怨无悔。何谓“专”字诀?曾国藩在《家书》中同时谈到了“专”字的诀窍:“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吾教诸弟学诗无别法,但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灵性。至要至要。”曾国藩先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为例,提倡先攻读其中一家的专集,不东翻西阅。比如读韩愈的《昌黎集》,神情专注,耳目所及,只有昌黎集,别无他书。此集未读完,不换他集。其次,读诗也是如此,必须看一家的专集,不可读选本,以致埋没了自己的灵性。曾国藩在这里讲的“专”字诀,要义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集一集攻,一本一本读,如此才有所获。

读书有“两怕”:第一怕无恒,第二怕并未看得明白。曾国藩在《家训》中谈道:“尔(曾纪泽)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然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曾国藩在这里谈到的“两怕”,一怕无恒心,二怕不明白,指出了我们读书过程中经常所患的毛病。有的人读书,经常是有头无尾,看了书开头的几个篇章甚至是几个片段,就被别的事情耽搁而放下,没有恒心看下去,更没有恒心读完一本书,往往是经常买书而不经常看书,这样的读书,既浪费资源,也对个人无益。另一毛病是读书未看明白,不求甚解,如此读书,效果甚微。从曾国藩谈到的读书“两怕”中,我们可引以为戒,读书不仅要有恒久之心,还要有明白之心。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不可缺一。曾国藩在《家训》中论及读书的四个基本功:“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在曾国藩看来,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四者,每天都要练习,缺一不可。他在《家训》中对看、读、写、作四字做了具体阐释和区分:看与读,是讲看书与读书,二者犹如兵家打仗,看书则如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读书则好比深沟坚垒,得到一块地方能守得住,二者不可偏废。至于写,是指练习书法,无论写楷书、行书,还是写篆书、隶书,每天不能中断,既要写得好,又要写得快。至于作,是指作文,即作各种文章,作古今体诗等,都要一样一样地研习,尝试去写。曾国藩所论读书之法,确有参考价值。他对看书与读书的比喻很形象,看与读,是讲读书两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看是浏览,读是精读。写与作,是讲读书的深化,所读之书的运用,检验读书的成效。每日如能做到看、读、写、作,不仅读的效果更好,而且用的功效显著。
如何从整体上读好一本书:辨识其貌,领取其神。曾国藩在《家训》中讨论了人们读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从整体上去读好一本书?他认为:“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譬之书家,羲、献、欧、虞、褚、李、颜、柳,一点一画,其面貌既截然不同,其神气亦全无似处。”“诗文亦然,若非其貌其神迥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尔(曾纪泽)以后读古文古诗,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即门径)。”曾国藩在这里谈到了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怎样从整体上去读好一本书,把握一本书的特点和基本要义?曾国藩认为,首先要辨识其貌。在读一本书时,特别是读大家名家之作时,先要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的风格与特征,对其“貌”要心中有数,这样读起来,便于读懂、读深。其次,要领取其神。读书的基本要求是要读懂,理解所读之书的要义,掌握所读之书的精神,观察作者的神韵气质,体悟作者的弦外之音,达到貌、神相融的读书境界。
怎样读出气韵:朗读以昌其气,恬吟以玩其味。曾国藩在《家训》中谈到:“尔(曾纪泽)欲作五古(五古诗)、七古(七古诗),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微风吹拂的样子)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觉朗朗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在这里,曾国藩谈到了“读”的艺术和情致。“读书”首先在一个“读”字。古人读书,倡导朗读。曾国藩强调,要作好五古、七古诗,先要在读字上下一番功夫,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读古人诗篇,宜两步并进。先高声朗读,读准音调,读出气势。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读出精气神。然后,要做到“密咏恬吟”,把玩它的韵味,在反复恬吟中,品味、领悟其中蕴含的意义。如能掌握好“读”的艺术,则将收到“读”的更好效果,即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如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图片
如何抢到读书时间:读书如煮饭,须用大柴大火。曾国藩在《家书》中说:“纪泽(曾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曾国藩认为,要读完一部书,应当既勤奋又快速,不能为“在精不在多”一说所惑。今天看半页,明天看几页,以致数年看不完一部书。在曾国藩看来,要读好一部书,不仅要做到要一鼓作气,不能停顿耽搁,而且要想煮饭一样,用大柴大火,下大气力才容易成功。曾国藩将读书比作煮饭,既形象生动,又很说明问题。有的人读书开始时往往兴致勃勃,后来因忙于事务便耽搁间断,有的甚至闲置不读,虎头蛇尾,尤为可惜。在当下,读不完一部书,确有多种原因。除了前面谈到的缺乏恒心和耐力之外,也确实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时间问题,不妨学一学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董遇,他在如何运用时间读书学习方面,颇有见解。他提出,读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没有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在外干活,这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不少人认为,想读书,没时间。董遇提出,读书要抢时间,运筹好时间,岁之余、日之余、时之余,总能抢到读书的时间。
曾国藩喜爱的书单。曾国藩一生读过不少书,其中哪些书他最喜欢读呢?他在《家训》中谈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单。他说:“余于'四书’'五经’以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即《韩愈文集》)四种,好之十馀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即《资治通鉴》)《文选》(即《昭明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即清代姚鼐汇编的各类文章总集),余所选《十八家诗抄》(曾国藩选编的古代诗歌总集)四种,共不过十馀种。”在这里,曾国藩开列了自己所喜爱的10种书单。这10种书单,从“四书”“五经”《庄子》,到《史记》《汉书》《通鉴》,再到《韩文》《文选》《古文辞类纂》《诗抄》,主要涉及文史哲三类,皆为经典之作,传统文化之作,经世致用之作,对曾国藩一生影响深远,无论是居官治军,还是修身养性,都受益匪浅。

国藩在《家书》《家训》中,对读书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他的这些读书观点,简洁明了,深刻生动,很有针对性,是他一生读书经验的总结概括,是对中国读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今天的全民阅读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吴尚之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编辑:廖九阳
校对:姚苏凌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3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