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崔敬邕墓志铭》

 家有学子 2023-04-22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五一七)十一月二十一日葬,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河北安平农民开挖水井时,在黄城崔公墓旁出土。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冬,安平知县陈崇石将墓志砌入当地乡贤祠壁间,嘉庆中某县令罢任时,携此墓志离去,后墓志则不知何往。因墓志久佚,原石拓本罕见,且又多为裱本,帮志文行款不清。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收录墓志整纸图版的底本是据剪裱 本改装而成,其行款为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世间流传的整纸翻刻本的行款亦如此。崔敬邕,博陵安平人。北魏永平(五〇八——五一二)初持节营州刺史,延昌四年(五一五)徵为征虏将军大中大夫,熙平二年(五一七)卒,蒙赠左将军济洲刺史,事迹见载于《魏书》、《北史》之《崔挺传》后。墓志载文与史传略同。叭志载“延昌四年”徵为征虏将军,史载作“熙平二年”;志言卒于“熙平二年”, 史载作“神龟中”;志载谥曰“贞”,史载曰“恭”;志载敬邕父字“双护”,崔挺字“双根”,崔挺当为敬邕从父,史载则为从祖;志云敬邕为“临青男”,史作“临淄男”;志云“孤息伯茂”,史称“子盛”。以上文献出入当据墓志为正,校勘可心补史传之讹误。

墓志原石首行文曰“祖秀才讳殊字敬异,夫人从事中郎赵国李烋女。父双护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零售价中书赵国李诜女,”此类将祖 、父衔名列于墓志标题前的撰文样式在金石例极稀见。后世装裱拓本者不明其中缘故,多误将墓志标题“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青男崔公墓志铭”字样剪裁挪移到祖、父衔名前。翻刻者亦依样画葫芦,以讹传讹,故凡首行为“崔公墓志铭”的整纸拓片必是翻刻伪品。

《崔敬邕墓志》书法佳绝,加之原石久佚,倍爱前人珍护,历经清代金石名家著录题跋,故声名显赫。其书刻虽出民间,但以刀笔称世,势出自然,开宕拙朴,得无法之法,“笔意在《刁遵墓志》与《李超墓志》间,寓谨严于奇逸,当为北朝志石之冠”。清乾隆中,此志还被收入曲阜孔继涑摹刻《谷园摹古法帖》卷三,由此可见时人的珍重之情。清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何焯品评此志云:“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未可概以北体少之也。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为法度拘局。欧虞(欧阳询、虞世南)既出,始有一定之绳尺,而古韵微矣。宋人欲矫之,然所师承者皆不越唐代,恣睢自便,亦岂复能近古乎?山谷(黄庭坚)稍黠跳而学《瘗鹤铭》,故能倔强一时。”

关于《崔敬邕墓志》原石拓本流传的记载,清方若云:“原拓绝不易得,福山王文敏(王懿荣)曾藏半纸裱本(按:墓志存后小彪,约占三分之一),得自华阳卓氏,自'济州刺史加谥曰贞礼也'之'州'之起(按:在第二十行处)。庚子(一九〇〇)文敏殉国难,此册归丹徒刘铁云(刘鹗)。迨丙年(一九〇主)秋,铁云又得全纸拓本,为扬州成氏所藏……近知此成氏本归铜梁王孝禹(王瓘)矣。卓氏本亦赠端午桥(端方),端午桥先得合肥刘健之(刘体干)赠淡墨本上半(按:止于“左将军济州刺史”之“济”字)配合之。此外,刘健之尚有一本得自苏州某氏,武进费屺怀(费念慈)亦有一本,所见所闻如是而已民。”据此可知,传世拓本有五本,即:

一、华阳卓氏半册(存后半),经王懿荣、刘鹗、端方递藏。

二、扬州成氏本,经刘鹗、王瓘递藏。

三、合肥齐健之赠淡墨本半册(丰前半),经江标、刘体乾、端方递藏。

四、苏州某氏本,系清莫枚旧藏,曾归刘体乾、罗振玉。祖、父衔名亦列于墓志标题前,后有莫枚、王瓘、罗振玉题跋。

五、武进费屺怀藏本,经陈豫钟、李鸿裔递藏,后归程屺怀,有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陶濬宣题跋。

其中华阳卓氏半册与合肥刘健之赠淡墨本半册已合而为一,今藏上海图书馆。此外,还有一册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潘宁题跋本,未经方若著录,今藏南京博物院。

此次影印的底本就是上述浓淡墨拓拼合本,属初拓,系国家一级文物,为首次公开出版。共二十三开,册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三厘米。碑文十二开,帖芯高十七点六厘米,宽九厘米。前半为淡墨拓(原为合肥刘健之藏本,按墓石原样将祖、父名爵列于志前首行,甚为稀见),八开;后半为浓墨拓(原为华阳卓氏藏本,有陈奕禧题跋,后归王懿荣收藏,乾隆间曾刻入《谷园摹古法帖卷三》),四开,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年,两半本经端方手始合成全璧,端方去世后又散出,一九三〇年被蒋祖诒在海王村购台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半淡墨拓本,拓工之妙。墨色之雅,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崔敬邕》书法本来面貌,是传世诸本无法企及的。

释文:

魏故持节龙驤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祖秀才讳殊,字敬异。夫人从事中郎赵国李休女。父双护,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夫人中书赵国李诜女。君讳敬邕,博陵安平人也。夫其殖姓之始,盖炎帝之胤。其在隆周,远祖尚父,实作太师,秉旄鹰扬,克佐揃殷。若乃远源之富,弈世之美,故以备之前册,不待详□。君即豫州刺史安平敬侯之子。胄积仁之基,累荣构之峻,特禀清贞,少播令誉。然诺之信,著於童孺,瑶音玉震,闻於弱冠。年廿八而俊华茂实,以响流於京夏矣。被旨起家,召为司徒府主簿,纳赞槐衡,能和鼎味。俄而转尚书都官郎中。时高祖孝文皇帝将改制创物,大崇革正,复以君兼吏部郎。诠叙彝伦,九流斯顺。太和廿二年春,宣武皇帝副光崇正,妙简宫卫,复以君为东朝步兵。景明初,丁母忧还家,居丧致毁,几於灭性。服终,朝廷以君胆思凝果,善谋好成,临事发奇,前略无滞。徵君拜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王长史。出围伪义阳,城拔凯旋。君有协规之效,功绩隆盛,授龙驤将军太府少卿临青男。忠勋之称,实显於兹。永平初,圣主以辽海戎夷,宣化伫贤,肃慎契丹,必也绥接,於是除君持节营州刺史,将军如故。君轩鏕始迈,声猷以先,麾盖践疆,而温膏均被,於是殊俗知仁,荒嵎识泽,惠液途於逋遐,德润潭於边服。延昌四年,以君清政怀柔,宣风自远,徵君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方授美任,而君婴疾连岁。遂以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卒於位。缙绅痛惜,姻旧咸酸,依君绩行,蒙赐左将军济州刺史,加谥曰贞,礼也。孤息伯茂,衔哀在疚,摧号罔断,泣庭训之崩沉,泪松杨之以树,洞抽绝其何言,刊遗德於泉路。其辞曰:绵哉遐胄,帝炎之绪,爰历姬初,祖唯尚父。曰周曰汉,荣光继武,迈德传辉,儒贤代举。於穆叡考,诞质含灵,秉仁岳峻,动智渊明。育善以和,奖干以贞,响发邽丘,翼起槐庭。庆锺盛世,皇泽远融,入参彝叙,出佐边戎。谋成辕幕,绩著军功,为城飙偃,蠢境怀风。王恩流赏,作捍东荒,惠沾海服,爱洽辽乡。天□方渥,简爵唯良,如何仓昊,国宝沦光。白杨晦以笼云,松区杳而烟邃,藐□叫其崩怨,亲宾□而垂泪,仰层穹而摧号,痛尊灵之长秘,志遗德兮何陈,篆幽石兮深隧。呜呼哀哉。

《崔敬邕墓志》的书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属于方劲雄奇一类,其用笔清俊劲爽,笔致圆浑,法度谨然但毫不刻板,结体整敛形方,全篇排布端匀,气象清穆。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笔画细劲、清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隶之法运之,观此书法如临尊彝。《崔敬邕墓志》为北魏书中精品,结体淳雅古朴,用笔圆浑纵劲,有“六朝志石之冠“的美誉。

《崔敬邕墓志》为北魏书中精品,结体淳雅古朴,用笔圆浑纵劲,有“六朝志石之冠“的美誉。北魏《崔敬邕墓志》费念慈旧藏本:

【释文】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祖秀才,讳殊,字敬异。

【释文】夫人从事中郎赵国李休女。父双护,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

【释文】夫人中书赵国李诜女。君讳敬邕,博陵安平人也。夫其殖姓之始,盖炎帝之胤。其在隆周,远祖尚父,实作太师,秉旄鹰

【释文】扬,克佐揃殷。若乃远源之富,弈世之美,故以备之前册,不待详录。君即豫州刺史、安平敬侯之子。胄积仁之基,累荣构

【释文】之峻。特禀清贞,少播令誉。然诺之信,著于童孺;瑶音玉震,闻于弱冠。年廿八而俊华茂实,以响流於京夏矣。被旨起

【释文】家,召为司徒府主簿,纳赞槐衡,能和鼎味。俄而转尚书都官郎中。时高祖孝文皇帝将改制创物,大崇革正,复以君

【释文】兼吏部郎,诠叙彝伦,九流斯顺。太和廿二年春,宣武皇帝副光崇正,妙简宫卫,复以君为东朝步兵。景明初,丁母忧还

【释文】家,居丧致毁,几于灭性。服终,朝廷以君胆思凝果,善谋好成,临事发奇,前略无滞。征君拜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

【释文】王长史。出围伪义阳,城拔颽旋。君有协规之效,功绩隆盛,授龙骧将军、太府少卿、临青男。忠勋之称,实显于兹。永平初,

【释文】圣主以辽海戎夷,宣化伫贤,肃慎契丹,必也绥接。于是除君持节、营州刺史,将军如故。君轩镳始迈,声猷以先。麾盖践

【释文】壃,而温膏均被。于是殊俗知仁,荒嵎识泽。惠液达于逋遐,德润潭于边服。延昌四年,以君清政怀柔,宣风自远,征君为

【释文】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方授美任,而君婴疾连岁,遂以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卒於位。缙绅痛惜,姻旧咸酸。依君绩行,

【释文】蒙赐左将军、济州刺史,加谥曰贞。礼也。孤息伯茂,衔哀在疚,摧号冈诉。泣庭训之崩沉,泪松杨之以树。洞抽绝其何言,

【释文】刊遗德于泉路。其辞曰:绵哉遐胄,帝炎之绪。爰历姬初,祖唯尚父。曰周曰汉,荣光继武。迈德传辉,儒贤代举。於穆叡考,

【释文】诞质含灵。秉仁岳峻,动智渊明。育善以和,奖干以贞。响发邽丘,翼起槐庭。庆钟盛世,皇泽远融。入参彝叙,出佐边戎。

【释文】谋成辕幕,绩著军功。伪城颷偃,蠢境怀风。王恩流赏,作捍东荒。惠沾海服,爱洽辽乡。天情方渥,简爵唯良,如何仓

【释文】昊,国宝沦光。白杨晦以笼云,松区杳而烟邃,藐孤叫其崩愠,亲宾飒而垂泪。仰层穹而摧号,痛尊灵之长秘,志遗德兮


【释文】何陈,篆幽石兮深隧。呜呼哀哉。

北魏时博陵崔氏是高六大族,崔敬邕的从堂兄弟崔挺又很有书名,曾奉旨写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因而可推测这块墓志是出自当时名手。因为唐前善书者都不以书名,所以未署书者姓名。

《崔敬邕墓志》的书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属于方劲雄奇一类,其用笔清俊劲爽,笔致圆浑,法度谨然但毫不刻板,结体整敛形方,全篇排布端匀,气象清穆。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个字中的笔画,是轻是重,孰粗孰细,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笔画细劲、清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隶之法运之,观此书法如临尊彝。正如清何焯所评:“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宋人欲矫之,然所师承者皆不越唐代,姿睢自便,亦岂复能近古乎。”

旧说此志出土后仅拓数本,随即掩藏,故原拓极不易得。民国方若撰《校碑随笔》时仅见五本(后合为四本),一为华阳卓氏半册本(存后半),曾经王懿荣、刘、端方递藏。二为扬州成氏本,曾经刘鹗、王瓘递藏。三为合肥刘健之淡墨半册(存前半),曾经江标、刘健之端方递藏,至端方得华阳卓氏半册本,乃合而为一。今藏上海图书馆。四为苏州某氏本,曾经莫枚、刘健之、罗振玉递藏。五为武进费念慈藏本,曾经陈豫钟、李鸿裔递藏,后归费念慈,今藏朵云轩。近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中国碑帖经典·崔敬邕墓志》,云乃新发现之本,册后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山阴潘宁题跋,今藏南京博物馆。以上拓本均为剪裱本,故志文行款不清。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所录整纸图版是据剪裱本改装而成,此改装本为29行,行29字,约近原石之貌。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是一套由载道文化出品还原再造的古代碑帖珍品,打开精美的木制封面,轻轻翻动经折装的宣纸古籍,一页页古朴雄浑的北魏墓志书法拓片穿越千年的时光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函套

《崔敬邕墓志》,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农民开挖水井时,在黄城崔公墓旁出土。康熙三十年(1691)冬天,安平知县陈崇石将墓志砌入当地乡贤祠壁间,嘉庆中某县令罢任时,携此墓志离去,后墓志则不知何往。因墓志久佚,原石拓本罕见,且又多为裱本,志文行款不清。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收录墓志整纸图版的底本是据剪裱本改装而成,其行款为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世间流传的整纸翻刻本的行款亦如此。清康熙十八年于河北安平县出土,不久墓志原石即失,故原拓本极为稀有。书风妍丽多姿、天真自然,不为法度拘局。清沈增植评其:“清润处复与《司马景和妻》相近。”民国年间的大书法家沈尹默特别喜爱这方墓志,他所临摹的书法深得神髓。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内页封面

崔敬邕祖籍博陵,当时的博陵地区生活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那就是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崔敬邕的从堂兄弟崔挺的书法富有盛名,曾奉旨写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因而可推测这块墓志是出自当时名手。因为唐前善书者都不以书名,所以未署书者姓名。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内页淡墨本部分

《崔敬邕墓志》的书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属于方劲雄奇一类,其用笔清俊劲爽,笔致圆浑,法度谨然但毫不刻板,结体整敛形方,全篇排布端匀,气象清穆。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个字中的笔画,是轻是重,孰粗孰细,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笔画细劲、清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隶之法运之,观此书法如临尊彝。正如清何焯所评:“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宋人欲矫之,然所师承者皆不越唐代,姿睢自便,亦岂复能近古乎。”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内页浓墨本部分

崔敬邕墓志的传世原石拓本有端方、刘鹗、刘健之、陶心云、费念慈、 潘宁等人藏本。墓志原石首行文曰“祖秀才讳殊字敬异,从事中郎赵国李烋女。父双讳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中书赵国李诜女,”此类将祖、父衔名列于墓志标题前的撰文样式在金石例极稀见。后世装裱拓本者不明其中缘故,多误将墓志标题“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青男崔公墓志铭”字样剪裁挪移到祖、父衔名前。翻刻者亦依样画葫芦,以讹传讹,故凡首行为“崔公墓志铭”的整纸拓片必是翻刻伪品。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内页淡墨、浓墨拼接页

其中华阳卓氏后半册,经王懿荣、刘鹗、端方递藏。另外还有一件合肥齐健之赠淡墨本前半册,经江标、刘体乾、端方递藏。两册拓本最终都传到了端方手中,于是他将其合二为一,最终成为了现存上海图书馆的“浓淡墨拓拼合本”。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内页尾页

这本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中有大量的鉴藏印章和名家题跋,为我们揭示了其历代递藏的传奇经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鉴藏印章的主人和部分题跋的内容。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题签

翻开这本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的内页,可以看到一条署名“健之藏 西蠡”的题签,“西蠡”就是费念慈。他字屺怀,一字君直,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 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擅鉴赏,工书法,出入欧褚,兼通魏晋各碑,著有《牧归集》。“健之”则是刘体干,他字健之,一作建之,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刘秉璋之子,他曾为道员,1914年至1916年任四川东川道尹、四川宣慰使。长于碑版之学,著有《孟蜀石经》。民国初,刘体干因得到《广政石经》宋元拓本七册,于是斋号改为“蜀石经斋”,影印出版分送友朋。同时遍征吴昌硕、康有为等名家题字作画,清逊帝溥仪亦在阅览后,篆书题“孟蜀石经”,因而名重一时。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鉴藏印一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鉴藏印二

在内页之中能看到很多印文包含“陶斋”的鉴藏印,它的主人就是大收藏家端方。托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戊戌变法期间,端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筹办的部门当中,他曾一天连上三折,其工作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但是,戊戌变法很快被慈禧太后推翻,除京师大学堂予以保留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包括农工商总局一律撤销,端方本人也被革职。后来在宣统三年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鉴藏印三

“蒋祖诒读碑记”、“榖孙”、“祖诒审定”等印的主人蒋祖诒是上海颇有名气的古董商。蒋祖诒(1902-1973)字谷孙,室名思适斋、密均楼。蒋祖诒从小受家庭熏陶,他的父亲蒋汝藻喜欢收藏古藉字画,所以他受到熏陶也精于古字画、碑帖的鉴别,能说会道,风流倜傥,终日周旋于上海滩的名媛阔少遗老宿儒之中。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鉴藏印四

“益州卓岷原收藏印”的主人卓椿字春木,号岷原,一号莲心居士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擅长花鸟画。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提拔一

墓志后装裱有大量题跋,位居首页的就是吴湖帆抄录的一段陈奕禧跋文:“此碑康熙间出于安平,家子并为邑令,移嵌乡贤祠壁,即置主入祠侯之善政也。碑之所见处当是敬邕墓所,千数百年后始知其人,志之有关亦大矣。其书无姓名,笔法则有篆隶遗意,唐初诸贤如虞、褚皆有之,至宋则渐亡,明惟枝山、雅宜知此。今代学者趋近就易,不肯用力,难与论比。魏碑之存于世者绝少,惟比干墓崔浩书、孔庙张猛龙及安邑曹恪。张猛龙碑则与此碑相表里也。庚辰十月廿二日,海宁陈奕禧。榖孙道兄属录陈香泉跋,吴湖帆。”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提拔二

紧随其后的是王士祯(渔洋山人)致朱彝尊手札一通,涉及借阅此碑的事情。“陈元孝人明后日回粤,光孝寺铁塔题名属其拓寄最便,有台札付求同发何如?崔敬邕碑一通返上祈查入之。竹垞老先生 弟士祯顿首。”

文中提到的“竹垞”就是朱彝尊(1629~1709),著名的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他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他博通经史,其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提拔三

在这之后又有光绪三十一年费念慈的题跋:“崔敬邕志在直隶安平,出土未久即龛入某氏祠壁,拓本流传极少。陈香泉(陈奕禧)藏本见《居易录》,后玉虹楼抚本是也。笔意在刀遵李超之间,寓谨严于奇逸,当为北朝志石之冠。余所收陈秋堂(陈豫钟)本毡椎甚精。建霞(江标)同年于长沙收旧书得一本,驰书告余,诧为奇遇,建霞殁,遂入市儿手中。甲辰(光绪三十年)冬转入健之仁兄(刘体乾)秘籍,惜缺失数百字,出示征题,回忆灵鹣阁(江标室名)谈艺时,不禁惘惘也。乙巳寒食病起记。值得一提的是费念慈卒于光绪乙巳年(1905年),“乙巳寒食病起跋”可视为费念慈绝笔。

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册后的各种题跋。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王瓘跋文

紧接费念慈题跋的是王瓘跋文:“崔敬邕志原石久轶,孔谷园曾刻入摹古帖中,其时之珍重可知。近年惟闻费屺怀太史藏有一本,此外则寒斋所藏陈氏跋本。匋斋尚书先仅得一前半本,及开幕江南后华阳卓氏后半本亦归焉,延津之剑,巧合有如此者。宣统元年二月,铜梁王瓘孝禹获观并记,时年六十有三。”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张祖翼跋文

然后是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张祖翼题跋:“崔敬邕墓志出土不久而名重一时,与崔頠志同称二崔。玩其笔意,古致历落,卑刀直下,非若后世刻工从事椎凿描形画角也。此本碻系原石,且有渔洋山人小札,弥可宝贵。吴中摹刻有四本,面目各异,望而知为赝鼎也。匋斋尚书命题。丁未嘉平大雪,张祖翼谨识。”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端方跋文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端方跋文

端方题写了两首绝句:“崔祠蔓草已全荒,古志犹藏宅庙旁,却怪沉霾三百载,不闻毡蜡两三行。

久隔名碑两界春,天然拍凑益堪珍,浓烟淡雨妙相间,璧合珠联如神。“如”下脱 “有”字。

戊申十月朔,浭阳陶父题。”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褚德彝跋文

后面有褚德彝的题跋:“是志康熙时安平出土,传拓甚稀。考魏时崔悦、卢谌并擅书名,《吊比干文》相传为崔浩书。此志书体遒劲盅和大雅正与《吊比干文》相类,与他刻之剑拔弩张者不同。清河家学尚未失队。前半淡拓为灵鹣阁旧物,后半浓拓为卓氏藏本,虽墨色不同,然延津合剑洵为石墨佳话。渔洋致竹垞手帖尤足为是册增重,忠敏身后图书星散,㒸入海王村碑肆,榖孙世兄见之与《常丑奴志》并以善价得之,顷以见示,因书册尾,以志古缘。庚午闰六月,褚德彝记。”

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蒋祖诒跋文

蒋祖诒不仅钤盖了很多印章,也留下了自己的品评意见:“元魏崔贞墓志石佚已久,墨本传世希若星凤,此拓后半本为王文敏旧藏,归端忠敏后更寻得江建赮太史所藏前半本,合之始成全璧。按此拓后半本即陈香泉所藏,原本见《居易录》者香泉跋为人移入王孝禹观察藏本后,故此本仅存渔洋手札,陈跋上有秦布之印、镜亭、六研斋秘笈诸印记,与此本其后所钤者悉同,可证也。庚午仲春薄游京师,此志与常丑奴志同得于厂肆,二志皆六朝墓石剧迹一旦,兼而有之,自幸墨缘为不浅也。乌程蒋祖诒识。”

根据这些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题跋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本载道藏书《崔敬邕墓志铭》的流传过程:其前半本为江标(建霞)旧藏“淡墨拓”,残本仅存八开,拓工绝佳。光绪三十年冬转归刘体乾(健之)。后半本为陈奕禧(香泉)藏浓墨拓,现存四开。原系益州卓氏(卓岷原)旧藏,钤有“秦布”“镜亭”“邵朗岩”等印章,后经陈奕禧(香泉)、王懿荣(廉生)递藏。此本乾隆间曾刻入《谷园摹古法帖》卷三,原有康熙三十九年陈奕禧题跋,后被移入王瓘藏本中。王瑾藏本即旧传“扬州成氏本”,经刘鹗、王瓘、王裎递藏,今不知下落。光绪二年,刘鹗得全本于扬州成氏,遂将其先前所藏“华阳卓氏半册”之陈奕禧题跋移入“扬州成氏本”。光绪三十二年,刘鹗用日本写真版精印百本分赠同好,册后有王瑾、罗振玉、方若、刘鹗合影照片一张。

光绪三十四年,淡墨拓、浓墨拓两半本经端方手始合成全璧,端方去世后又散出,民国19年(1930年)2月蒋祖诒(毂孙)在北京海王村购得。最终又转归刘体智,刘氏定制蓝布书衣护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