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史释疑]明朝大航海时代,郑和七下西洋,所求何为?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3-04-22 发布于吉林

摩擦知识火花  2023-04-22 06:38  内容来自搜狐网>历史板块

导语:公元1405年,35岁的总兵太监郑和被明成祖委任为钦差,于同年7月11日率领水手、医生一共2.6万余人,乘船62艘,浩浩荡荡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启了第一次下西洋之旅。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满载而归,带着数十船的异域珍品来到明成祖面前,此后他又开启了六次下西洋之旅,前后路经几十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之旅是亘古未有之壮举,但明成祖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

第一,下西洋原因

公元1402年,明成祖率兵攻破南京城推翻建文帝统治,彼时皇宫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

因此《明史》记载,明成祖为保长治久安,防止建文帝东山再起,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踪迹,消除政治隐患。

难道明成祖数次派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寻找那消失不见的建文帝吗?

明成祖是雄才伟略之皇帝,他在势微时,敢与建文帝硬碰硬,发动靖难之役,此时明成祖已经坐稳天下,为何还会惧怕一黄口小儿?

推测,当年明成祖数次派郑和下西洋,只是顺道寻找建文帝下落,主要是为宣扬国威。

从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推测他的世界观受到中国儒家的天下观影响。

中国儒家天下观:天子受命统治中国,覆载之内,不论远近,大家一律平等!

明成祖自登基称帝之后,便想要昭告天下他所管治之地一切和睦,没有恃强凌弱,大家安分守己,共享太平。

因此,一大部分人认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满足天朝上国君主之虚荣心,此举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图,所以加强贸易和寻找建文帝都是附加选项。

第二,郑和船队最远到了什么地方?

郑和船队下西洋,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航海时代。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是中国发明了澳洲,因为他们在1879年在澳大利亚西北的达尔文港发现了一尊中国寿星石像,并且确定为明朝遗物。

马来西亚学者认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南极,也曾经到达过大洋洲大陆。

英国学者认为郑和船队于1421年到达美洲,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了70年。

但中国学者凭借史料推测,郑和船队最早到达过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一带,因在此地发现14~15世纪中国古瓷器。

中西方团队对郑和船队到达最远之地方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西方学者不认同中国学者之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学者只是凭借着史料记载,推测郑和船队到达最远之地方,但他们手中有着确切的证据。

比如在澳洲发现了中国寿星石像,在美国发现了一张由经纬度测绘出来的古代地图,并且确定为中国明朝文物。

在加勒比海域地区还打捞上来一艘明朝航船,推测为郑和船队航船。

在加拿大发现中国汉字,并且在遗址墓室内还找到黄种人基因。

或许因郑和船队由大小数十艘船组成,大海波涛汹涌,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因此极有可能有几艘船脱离航向,迷失方向,他们来到了大洋洲,美洲甚至于南极洲,所以在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明朝遗址。

可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确定郑和船队最远到达肯尼亚地区。

主线任务到达肯尼亚地区,次线任务或许已经来到大洋洲,美洲或南极洲!

第三,郑和西洋之行为何戛然而止?

郑和经历第一次成功的下西洋之旅之后,后又经历六次西洋之旅。

郑和七下西洋结束之后也结束了中国的航海历史,让中国的航海史沉寂了数百年。

早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时,明成祖就派他驻守南京,并且停止远航,为减少经济支出。

在明仁宗继位之后,所发的第一道圣旨是停止下西洋。

在明宣宗继位之后,因其心血来潮便恢复往日海上朝贡,因此郑和开启了第七次下西洋之旅,于1433年郑和病死在下西洋途中,郑和去世,下西洋也彻底结束。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二者有本质区别。

郑和下西洋是为扬明朝国威,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主要是为掠夺金钱,财富,土地,因此二者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散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主要是敛财,因此明朝国库空虚,导致国内物价稳步攀升,百姓怨声载道,因此被迫停止下西洋之旅。

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封建保守思想作祟。

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小农思想影响让人们不愿意开启西洋之旅。

清朝经济实力要远远超过明朝,但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没有提起过下西洋之旅。因此推测郑和七下西洋之所以没有下文是受到思想因素影响。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去世确实会影响明朝海上贸易发展,但郑和只是执行者,他不是决策者。

明朝统治皇帝的决策思想以及国内的经济实力,导致下西洋之旅就此戛然而止。

总结:郑和七下西洋,开启了明朝大航海时代,七下西洋根本目的是满足政治需求,附加条件是为增加贸易往来以及寻找消失的建文帝郑和下西洋为何会在第七次戛然而止,是因经济影响,因思想影响,因郑和病死。

郑和航海档案第一手资料已经消失,因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所保存的大部分明朝资料都来自明朝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推测是明清两代战乱,导致郑和下西洋资料被毁。

中国儒家世界观至今在影响着国家格局,如今的中国也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天下秩序是和平共处,共享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