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追问宁波菜好吃的起源,本地人指向象山的海鲜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4-2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中国海域内有1000个岛屿,象山是与众不同的那个。
三面向海,盘踞宁波一角,不争光芒。两港享用,宁波人的餐桌从来不缺对象山的夸赞,作为国家级的渔港,在源头上,象山就为宁波菜的招牌打下了头阵。
顶尖海鲜餐厅引以为傲“大道至简,超脱本体,以人为本,多人多味”的烹饪哲学,在象山街头多年老店里,都能瞥见一二。流行于上层高档宁波餐厅的招牌菜,在这里却能看到最初的原型。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只是吃了一顿家常菜,老板娘却还能给你上一课。宁波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尝试的生意经,都暗藏在象山每一家普通餐厅和每一道菜里。
在象山,没有人会强调做菜的规矩。在这份远离闹市又坐拥丰饶的岛屿上,味道是个可以被精心打磨,仔细推敲的生活日常。
图片
宁波人喜欢用“㸆”的烹饪手法,象山就像是“大㸆”前的平凡小鲜小菜,经历火候之后凝聚成了宁波这道大菜的智慧,风味和勇气。

象山家常菜,小食材里的大心思

“阿敏家常菜”背离主路,位置隐蔽,非本地人带队,非常容易错过。对于这样一家餐厅,能在当地活下来,凭借的就是老板“活泛”的思维。烹小鲜如治大国,除了把握食材大关,创意、人性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墙上挂着流着油垢的菜单,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更新了,老板迎我们进去,一路上在碎碎念“我们家不大,你看看有什么菜你喜欢的,都能做…”,走进内堂的玻璃门,蔬菜海鲜肉被有序的排列,菜无定法,不必拘泥于菜单。
当日收的白菜清甜,老板就建议烧成白菜糊,压饭得很。他跟我们说,其实应该是配鱼滋面的,但做起来麻烦,我们又没提前定,就干脆改一下,让大白菜当主角。

图片

白菜糊

*作者摄


鱼滋面是象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鲛鱼肉打成蓉,和上淀粉盐料酒后压扁切成面的宽度,蒸熟后配上大白菜胡萝卜。做起来的确复杂,对鱼新鲜度的要求也极高。清明其实是吃这种面的最好时节,马鲛鱼洄游到象山港产卵,此时最为肥润,但我们临时上门,老板的确没货。
老板带着我继续点菜,老板娘则拿着一盘糟排骨从厨房出来。象山本地人爱吃糟排骨,酒香肉鲜入口甜,是用酒酿腌渍排骨做出来的。在沪杭的一些餐厅,糟排骨会搭配梭子蟹或青蟹,一来鲜上加鲜,二来卖得上价。但在象山,糟排骨最完美的搭档是蒸鸡蛋。同为蛋白质,鸡蛋和蟹肉性质一样,糟排骨的鲜被鸡蛋吸收,嫩且入味,一盘满满才十几块钱,是排骨蒸蟹十分之一都不到。

图片

糟排骨蒸蟹,鲜到掉眉毛

*作者摄
老板笑笑,“那边蒸蟹就是我们这学去的,但我们做的简单,大众消费”。好一个大众消费,之前的白菜糊也是薄芡裹满,味道挂住,而且白菜保持着自身的脆嫩,完全没有趴软下去——这是大众消费该有的功力?
老板深藏功与名,本地顾客从屋里坐到街边,一样的食材,每桌都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象山的“家常”。

什么叫低调里的奢华?去路边面馆就知道了

要想深度了解象山菜,石浦是避不开的地方。从象山市区到石浦镇,路途漫长风景却美好,搭配上四月份温暖适宜的阳光,让人心生喜悦。本地司机和我聊起去年象山黄鱼丰收的新闻,他说象山本地人其实不像外地食客那般对大黄鱼感兴趣,这种都是卖出去的。要看象山人爱吃啥,得去面馆。
“家常海鲜面”,象山本地几百家面条店里的一家。市场对面,夫妻经营,主要受众就是本地食客。象山人爱吃面,一来方便,二来本地面馆确实也有一手。墙壁上挂着六碗招牌面的名字,几条限量的小黄鱼放在冰柜的显眼位置,不大但是很新鲜。
图片
这种馆子的当日食材几乎从来不固定,东西的好坏就靠老板多年的人脉积累以及勤奋地早起。
一把自己做的深度发酵的咸齑,提鲜清爽。小黄鱼洗净过油,加咸菜热水大火把汤烧得奶白,出锅前勾上一勺浅浅的酱油,咸齑的咸鲜渗透到汤里、鱼肉里,拌饭是绝好,配面也是一流。

图片

*作者摄
“好吃,但咸菜烧鱼我老家也有”!
当我发出这声略带骄傲的言论时,老板娘马上回复我,”还是不一样的,宁波人吃咸菜讲究发酵的程度,青绿的咸菜酸味低,青涩味重,蒸鱼提鲜最好;黄咸菜酸味浓郁,适合烧汤,因为能烧出味道;白咸菜则适合炒点豆瓣,这个季节的豆子刚上市,最嫩,把肉剥出来,炒一炒,清甜得很”老板娘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给我看她昨天给杭州客人寄的白咸菜,20斤。
这也是象山滋味的隐藏秘密:配角的深度把控。外界都道海鲜好,殊不知海鲜只要新鲜,味道其实都不会差。真正要将滋味激发至极致,凭借的还是对配角的把握。在象山,几乎每个看似普通的小店,都能在把玩“配角”这件事上,让你大吃一惊。

图片

*《风味人间》第三季

离开石浦,码头的轮渡直达鹤浦。鹤浦是象山下面的另一个岛,从石浦坐船大概20分钟不到,岛上有一家“老虎面”,本地人独爱,开在菜市场的角落里。去鹤浦那天天气极差,雾气在海上时聚时散,一群本地人围困码头,几个大哥闲着无事,很热心地给我推荐和解答关于象山美食的各种好奇。

他们说,象山离市里远,很多东西难以运达,即便今天交通修得如此好的情况下,出去也还是要倒好几班车。生活里不常有鲜的瓜果蔬菜,那就得想办法,所以象山人吃饭会搭配的技能是试出来的,麻烦的东西简单做,吃腻的东西换着做,多试了,脑子也就活了。这也塑造了本地人的性格:再大的生意也是小生意,再小的生意也有大生机,食材也是没有大小分的,用得好,自然就好吃。

图片

本地随处可见小面馆

*作者摄
船到鹤浦,岛上的原住民还是很多的,码头的渔船有序排列,空气里弥漫着海洋的腥咸,这是码头才有的味道。老虎面在市场的铁皮瓦下,进了店才知道,这里是要自带食材的。

“吃面自带食材?”

“是的,你自己买,爱吃啥买啥。”
我带着一脸疑问,去了隔壁菜市场闲逛,“是去隔壁吃面么?来挑挑想吃什么海鲜”,菜场的小贩似乎已经掌握了这种模式,热情地帮忙搭配海鲜:5块钱两条小黄鱼,3块钱一抓活虾,几只嫩到透光的小管,一只扑腾后腿的梭子蟹,再来几个宁海的蛏子。

图片

这里的小贩不硬塞,需求自取,面馆也不做推荐,你吃得好不好,靠的是自己的眼力。这样的随性,反而让我们食客感到自在,当然,最终出品好不好吃,食客眼力是一回事,厨房里几个大姐的搭配手艺也很重要。
猪油咸菜小海鲜,大火烧开一把面,可能因为海鲜好,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买的,眼前的这碗面的料特别的扎实。每个进店的人都提着自己热爱的海鲜,话不用多说,老板略看一眼也就定了烧法。把整个菜市场作为自己的仓库,菜单交给客人自己定制,面馆能干成这样的确不多见,也是佩服象山人的思路,这样谁也挑不出问题。

宁波人会做生意的原因,小炒里就能看明白

象山人擅长琢磨食材搭配这件事,面只是一个切口,要想看到真正的想象力,还得是小炒。
“开心小炒”开在本地最热闹的路口,说是象山最低调的餐厅,应该没有人不同意。小炒不小,三栋大楼,一字排开。店里几乎是涵盖了本地所有的海鲜品种。二十七年的积累,老板也只是笑笑说自己就是做家常菜,没啥特色。为啥叫开心小炒?因为外面比自己大自己强的店很多,自己就是个小店,干好自己的活,大家吃得开心就行。
象山本港的梭子蟹烧土豆汤,蟹的鲜美完全融入土豆…但老板直言,最好的还得是青蟹烧土豆,青蟹的味道比梭子蟹清甜,至于为啥用土豆,老板说最初是困难时期的无奈之举,但后来发现,这样做反而更鲜甜,汤也更沙更浓郁,“如果能用青蟹再把汤收一下更好”,一副认真的态度,怪不得能获得本地人如此认可。

图片

*作者摄
桌台上还有老板自制的鱼骨酱、蟹骨酱,一开始以为也是困难时期,本地把不要的蟹和鱼做成酱下饭,聊了才知道,这种酱原来用的都是最好的食材:
象山春天产的马鲛,被叫川乌,肉厚而嫩,单烧很难入味道,炒碎后下料酒、米醋、酱油,再勾芡,就能让每寸鱼肉吃进去味道;
蟹骨酱就更麻烦了,蟹要切成小块,又不能太小,按关节和骨骼的分布去切,肉保持不散,味道也能烧得进去。在象山,这两道菜几乎每家都会做,但不是每家都愿意做,做好一盘蟹骨酱,是本地餐厅水平的象征,这些从来不是穷人菜,而是象山人在不断尝试的性格中创造的新滋味。

图片

一盘蟹骨酱

*作者摄
象山人大概是台宁温三地更善于变通的,而象山菜也能充分利用食材的特点,不死守“无添加真本味”的自我约束。因为在象山人看来,原汁原味固然重要,运用好每个食材才是更关键的。象山物资不比其他地方,本地人更懂得珍惜和创新,当我问一个老板,他们怎么看外面餐厅吸收象山做菜的思路,他笑笑说,“他们学不完。”
说着给我端出一盘虾皮炒糯玉米,口感绝了!

图片

这口感觉让人舒适

*作者摄


阿敏家常菜:
宁波市象山县顺达路72号
(菜市场周边&居民楼底下的小店,是滴滴师傅都说“本地人才摸得到”的小店)

家常海鲜面: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南屏路285号(夹缝小店,但是食材够好,面条是他们的伪装)

老虎面:
宁波市象山县近郊鹤浦镇鹤浦菜场(是的,他们就在菜市场里面,全市场为他们家“供货”)

开心小炒: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玉泉路110-5

作者:林泓毅

编辑:梅姗姗、斯小乐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第三季


来这里找我们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杭州是不是美食荒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