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互联网带走的4件美好小事

 zhp001007 2023-04-22 发布于上海

看过一组数据,现代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信息洪流扑面而来。

泡在信息的海洋里,真正对你有用的,不足10%;真正能让你记住的,不足5%;真正能转变为学识、智慧,或产生效益的,不足1%。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东西,丰富的信息、与外界的联系、多样的娱乐产品、便利的生活方式……

同时互联网也带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曾经精心保养的家庭相册;柜子上的录音机、磁带、CD;还有我们冲向邮局取信的快乐,期待着外地的朋友寄来一张令人惊喜的明信片……

《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就描写了100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生活情景。

图片

帕梅拉·保罗|中国出版集团

图片

曾经的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人知道你在哪儿,也不会发来微信追问你在哪儿,你是完全自由的。

你甚至不需要走太远,就可以找到那种“我在这里,他们在那里”的释然感。

这种孤独的感觉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心理学家说,当你知道如何独处,并且享受自己给自己的陪伴时,你就会更有自信,也会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图片

孤独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独处,真正的孤独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屏蔽其余所有人的感觉、思想、需求,以及反应,要做到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变得很难了。

我们太擅长在网上和他人相处了,太擅长在散步的时候给别人发消息,或者在别人散步的时候给他们发消息。

如果选择不分享或者不参与,你就会觉得和世界脱节了,甚至会在一个你以前从来不觉得寂寞的情形之下感到寂寞。

与世隔绝的感觉,更加像是被人孤立,而不是美妙的孤独。

图片

曾几何时,每件事情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你必须等到那个时间档才能做相应的事。

这意味着你要正襟危坐到晚上7点,等新闻告诉你世界上发生了哪些美好或者糟糕的事,之后你才能放松心情看当天的电视黄金档。

那时没有录像,也没有回放,一年一度的《难忘今宵》响起的时候,日历就到头了。

听广播的时候,我们要不断调拨电台,寻找我们喜欢的音乐,手指放在播放键和录音键上,时刻准备着同时按下两个键。

奥运会每隔四年才举办一次,漫长的间隔里,你很少有机会能回顾上次比赛的高光时刻。

很多事情都需要等待。

图片

如今,这些无处不在的发现、期待、耐心等待、不耐烦的等待,以及“终于等到了”的那种满足感,对于1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根据调研,千禧一代看的视频,有70%都“不是在规定时间之内”观看的,也就是说他们会等到全部更新完,一口气看完。

图片

互联网给了我们发表观点的舞台,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更多人听到。

人们之间的交流看似更多了,但是真正听到彼此心声的机会却变少了。

当你和其他人在网上互动,而且一直都在网上互动的时候,你会觉得和你交流的人似乎少了点什么。

话里有话的文字以静默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小小的屏幕之上时,你听不到话中的语音语调。

点赞和收藏,都不如眼神交流、深度对话,以及全身拥抱那般具有同样的情感冲击力。

视频通话里的大头像因为与我们没有共享空间,而失去了某些东西,那些失去的东西难以言喻,是我们同处一个物理空间时,与他人哪怕一句话不说,也能产生的某种联结。

图片

线上互动更多的是发现人们对谁生气了,或者对什么事情发脾气了,而不是分享彼此的心事和想法。

2010年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79年到2010年,大学生的同理心下降了40%;2000年到2010年期间,换位思考和共情关切这两项能力下降得最多。

人们倾向于分享能够让他们感觉良好,并且能够巩固他们信念的帖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永远在互相肯定的闭环——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同好小圈子,而不是各种各样探索他人想法,或者告诉其他人应该做什么的帖子。

图片

还记得无聊吗?

当你堵在路上,电台也没什么好听的,时间在流逝,无聊就会缠绕着你;

当你在超市里排队,读完了每一份宣传单上的促销信息,只能原地发呆;

你在客户的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只有斑驳老旧的杂志可以看……

那时候无聊无处不在。没有什么能转移你的注意力,你意识到你本该带本书来的,为什么偏偏没带呢?

不过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无聊已经不复存在了。

不存在空虚的瞬间,甚至人们都不会想这个问题,再微小的时间,都可以被手机填满。

应用程序、视频、信息、链接、下一轮无拘无束的刷剧……

家人、朋友、熟人、同事,他们随时都能与你互动。

互联网之前的回忆里,充斥着漫长的无聊,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钱可以挥霍,也无济于事。

人们会漫无目的地沿着空荡荡的人行道散步,凝视着路旁的树。

只在短短几十年前,“无聊”就消失了。

没有了大脑完全放空的时刻,也没有思维无目的的漫游,人们一直忙着看东西。

图片

有人说,当代人对“热爱生活”的定义,就是“美食和旅行的照片拍得好看的人。”

许多人喜欢在手机上看李子柒的视频,向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其实李子柒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她走出了互联网,对生活的深度参与。

每天关注天气,根据时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做一样东西,都从头开始,从种黄豆开始做酱油、从养蚕开始做棉被;和亲人朝夕相对,能一起吃饭、聊天、听雨……

生活不是抽象的美好畅想,而是具体而细微的实际行动。

长期漂浮在虚无缥缈的信息和幻想里,人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生活是全然的体验,是人与人目光交汇的温暖、是做一餐饭的用心、是等一朵花开的耐心。

和网络世界的热闹相比,热气腾腾的真实生活,才更重要。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点读书签约主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