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从这20个『之』字说起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码字之前,翻阅从前的小文,因『兰亭序』而写的已有四篇之多。最近一直在脑海里有再写点内容的起因是:在听『书谱』的音频节目。

节目里说到了『兰亭序』,也说到了里面20(一说21个  以后数下)个『之』字,还说到它们的写法绝无雷同,各有姿态。

书法最迷人的精髓就是这样的不同!

但是,关于这样的『不同』,却同样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这些『之』的丰富多变正是一个书法大家,甚至『书圣』的高明之处,与众不同之处。

第二种观点: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随便什么人都写不出完全一样的20个『之』字。

没和书法打交道之前,我赞同第一种观点;初学书法,我支持第二个观点。

现在,再论这个话题,窃以为:该有第三种观点。

是的,即使从未拿过毛笔的人,第一次写字,也不可能写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之』字。

但是,这样的『不一样』,是一种最底层的,没有艺术美的『不一样』

艺术的美,尤其是经过几千年岁月洗礼的『艺术美』,如果简单至此,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呢?

经过亿万年进化的人的大脑,其实更愿意重复,尤其是简单的机械性的动作,大脑极度抗拒改变,哪怕是毫厘之间的改变。

这样的结论,也许只有学习书法,甚至是深度学习书法的人才会有痛彻心扉的体验与感触——一个需要和字帖一致的笔画,甚至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起笔』『收笔』,从自己的习惯改到字帖里的习惯,只怕要经过成千上万遍的重复乏味的训练!

很多人会说,学习书法,要让毛笔在你的手里,如同使用『筷子』一样平常自如,但事实上,『毛笔』需要做出的变化比『』筷子多出百倍,细微上千倍。

而『兰亭序』里的20个『之』字,需要的这种毫厘之间的变化,正是人类需要抵抗大脑的这种『抗拒』,并将它升华到高度的艺术美!

所以,达到这样高度的艺术美,需要『百炼钢』之后的『绕指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