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倍受推崇的『芥子园』,真是学画好范本吗?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芥子园』画谱(传)从康熙年间问世就倍受推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版本也越来越多。并且一直流行不衰,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乃至以后更加发扬光大,它肯定又会迎来一个高光时代。

鼎鼎大名的齐白石先生曾高度赞誉『芥子园』:但从第一本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

当然,有很多人从中受益,比如任伯年、吴昌硕等这样的名人大家,但是公开给予『芥子园』高度赞誉的好像只有齐白石一人,这也许跟齐白石一贯走群众路线有很大关系。

黄宾虹先生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看法:自有『芥子园画谱』出,而中国画家之矩矱(yue),与历来师徒授受之精心,渐即澌(si)灭而无余。自李渔刻『芥子园画传』,笔墨之法,学无师承。

可见,黄先生对《芥子园》没有多少好感。

我们都知道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这是中国画里重要的一部分)追求一个核心要素——气韵生动!而在『芥子园画传』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与『气韵』相关的因素,无论哪一个版本。

第二,在其中也看不到墨色变化,用笔法度,对于讲求『笔墨语言』的中国画家来说,是重要的硬伤,甚至是破坏性的硬伤。

尤其是初学者,完全不懂『笔墨』关系的状态下,按照『芥子园』学习,只怕会距离『笔墨』越来越远,这对于不谙此道的学画人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和灵魂。

第三,中国传统的艺术,尤其是书法和绘画的学习,传承了几千年的『师徒相授』,不止能学习到『技术』和『功力』,还有『技术』之外的东西,甚至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这个“特别”,也不能忽视“技术”和“功力”,我们更不应该因为『芥子园』放弃“师徒相授”,尤其是优质的“师徒相授”。

最后,如果你真的需要跟随『芥子园』学习,那么请同时多读和临习古代经典名画,还有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画学理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