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下17度,我在国子监做了一回『老师』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这是一篇回忆小文。春节期间在京都去了神往已久的国子监,因故未能当时记下其事,但一直萦绕心间,今精神体力有所恢复,在江南久违的阳光下,回记那难忘的时光。

国子监与孔庙相邻,通用一张门票,虽然手机预约了门票,但必需现场确认了预约后,再买票才能进门——这一点让我这个久居小城的人实难适应,再加上那天气温是零下17度,对于一个下肢有功能障碍,刚从江南来的人来说,这样的现实有些难以理解。

国子监在那个时代是国家最高学府,也是最高一级的教育管理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京都的国子监始于元代,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是明清两代积累而成。教室和办公室等集于一处是为办公区,而学生宿舍在大门外的街对面,现在已成为民居。

国子监里最显目的莫过于琉璃牌坊,即使在冬日让人瑟瑟发抖的空气里,它那高大端庄、结构繁缛、色彩明丽的气势也让人不由为之一震——这既缘于它本身建筑的特点,另外一点得益于地理位置的巧妙设计。而且这是京都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如果您对中国教育史,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很有必要去看看它。

另外一个重点建筑就是辟雍殿了,又是乾隆的手笔,历时二年建成,主持修建的是刘墉刘大人(院子里还有一棵树因形似刘墉的 罗锅背 而命名为罗锅槐 就在辟雍殿西边)辟雍殿属于典型清代建筑,内设案几座位,规制很类似皇上的上朝区域,据说是为乾隆讲课而建,不知道这个颇费银两的殿宇里,出现过几次皇帝的身影。而且建筑四面通风,除了皇帝的座位,其他人好像都得席地而坐,如果是零下17度,皇帝会来讲课吗?如果来了,听课的人该有多受罪啊(也许我想多了,他们有取暖设备吧)

国子监几乎可以说是专为有门路的学子而设,因为即使被推荐的学子,也得有人推荐啊。

在辟雍殿两侧有厢房33间,这就是上课的地方了,最北端有办公区,看到简介:传奇小说『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在那里任博士,顿觉国子监距离我的年代感少了好多。

厢房的地基高于地面很多,又累又冷的我临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功夫,一个旅游团来了,导游很会现场发挥。距离我两尺多的地方,他停下来,并指挥游客停下,他问游客『你们知道古时候上课是什么场景吗』游客当然没有回应,接着导游指着我说『那时候的老师就是这样坐着讲课,而学生就是你们这样站着听课,讲课结束,老师依然坐着,学生有问题必需举手示意,老师看到后,学生走到老师跟前,先向老师鞠躬,然后才能提问』

我静静坐在原地,听着导游的讲解,也看向游客,他们和我一样微笑着——这一刻京都的寒冷仿佛不见了!

最后,由蒋文书丹,乾隆主持的十三经刻石气势恢宏,排场很大,你如果去了可以留心看看。

这里还有一棵树很奇特,中间枯掉的柏树围绕着一棵桑树,形成了“树中树”的奇观,取名“柏上桑”,京都之外的其他城市估计很难有这样的奇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