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文:恶评 我确实为这种事叹息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公映首日后,《一步之遥》在豆瓣上的得分仅为6.2,创姜文导演电影新低。微博网友打分7.7,成绩也不算特别突出。微博抓取的数据显示,上映当天,有4300名网友给予了《一步之遥》正面的评价,只有不到1000人给了差评。截然不同的数据证明了一个事实,与《让子弹飞》一边倒的喝彩声相比,《一步之遥》获得了非常极端的两极口碑。

其实,伴随着“看不懂”、“尿点多”、“3D效果差”的负面评价,《一步之遥》也收获了各种各样的诠释。有符号学解读,有引经据典,有对电影本体的分析,也有对姜文本人的研究。在华语电影圈,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就一部电影发表如此多元化的观点了。

与往常的霸气外露不同,坐在记者面前的姜文展现出久违的诚恳。他不在意观众?不,他太在意了,以至于希望观众透过《一步之遥》设立的种种障碍,摆脱虚构的梦境,感受到真正的真实。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get”到姜文的良苦用心。

怨念是人们去寻找真相的阻碍

图片

记者:你的电影里有太多暧昧不清的东西,让观众有了各种解读。

姜文:那天我跟朋友聊天总结出来,一言以蔽之,我拍的就是寻找真相的电影,不断在寻找什么是真相。当然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设一些骗局,如果大家戳穿骗局的能力越来越强,不但在电影里能找到真相,在现实中我们也能找到真相。人的这种怨、贪、嗔、痴是吧。尤其是怨,是人们去寻找真相的阻碍。一怨,就容易在原地晃或者往回走,或者横向乱倒,这样的话我觉得就是在浪费生命。像前些日子的一些评论,我看了也觉得很可悲。一个恶毒的评论只能反映你这个恶毒的世界,我确实为这种事叹息。其实可以批评,可以严厉,但是尖酸、刻薄、恶毒不起作用,就像手撕鬼子一样。

记者:《一步之遥》从头到尾都有马走日的旁白,他的语气极其诚恳,推心置腹,有点像石挥在《我这一辈子》里那个腔调。但我越是听他很诚恳地讲述,我就越怀疑……

姜文:眼前看到的就不能信。

记者:你以前的电影也是这样,强调记忆的不确定性,是不是刻意想要这个效果?

姜文:我不是想要这个效果,对我来说,世界是这么长的,我没有办法离开我所生活的世界。我们耳朵也经常听到一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絮叨。但是故事跟现实很不一样,而且你看一个人的自述和看他的行为总是有距离的。那马走日的自述和马走日的行为,为什么就不能有点距离呢?我觉得距离还不够。当然实在拉不开我就把声音往老了弄,其实他电影里边不这么说话。

记者:我觉得看完这部电影,会让观众产生挫折感,因为和预期不一样。他们希望看到又一部《让子弹飞》,或者是可以被简单归类的作品。

姜文:电影其实在追求和常规不一样,或者说艺术本身在追求和常规不一样。人们都不断勇敢问前,探索艺术的方式方法。梵高也好,毕加索也好,包括齐白石,其实都在做这种事儿……建立一个完整的东西,当然不容易,但是破坏了再建立,显然是更需要能力和勇气。所以我从第一个片子开始,就这样做,我可以建立起来,但是我可以随时把它消减掉,然后再建立起来,我觉得这个才是对观众有责任心的。而不是说你看麻醉了,还得要醒一下,然后再麻醉一下,那就只剩麻醉了。

观众静下心来的时候会觉得,我才是他真正的朋友

图片

记者:现在有很多电影只是为了观众的钱,或者为观众的需求定制一部作品。有一个说法特别有意思,通过观众对于《一步之遥》的判断,可以看出来他是从《让子弹飞》开始看姜文,还是以前就开始看。

姜文:这个说法有意思。你要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看我的电影,这事儿就没有困惑,《阳光灿烂的日子》本身早那样了。

记者:中影南方新干线的总经理赵军提过一个观点,他说现在中国的影视作品里,是流氓无产阶级的声音占主流,迎合他们的电影市场反响就好。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一股自下而上的逆袭。比如像《万万没想到》……

姜文:什么是《万万没想到》,电影?

记者:网剧。他的主角是王大锤,一个所谓的屌丝,他尝试反抗,反抗无果,就用自嘲和自黑消解矛盾。但是你的电影不一样,比如《鬼子来了》中国的农民愚昧自私;《让子弹飞》结尾,老百姓是乌合之众,见风使舵;《一步之遥》看文明戏的观众也是,完全不顾真相,就只知道傻笑。这样的表达,可能会让你无意中站在了观众的对立面。观众觉得,你不是在替我说话,我看你的电影,得不到我想要的。

姜文:或许是有道理吧。但问题是利用大家的感情达到自己的目的好,还是对大家心灵真正有关怀,或者真正跟他们感同身受,来寻找一个更美好的办法?简单说就是宣泄重要,还是朝正确方向行走重要?我认为后者是负责任的,前者是利用性的。我还是愿意通过作品,和观众分享真相在哪里,我觉得当观众作为年轻人长大的时候,当观众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才觉得我才是他真正的朋友,不是酒肉朋友。

廖一梅:知心大哥。

姜文:不,观众是我的知心大哥,还有我的知心大姐。

记者:拍这电影据说花了3亿,做知心小弟的成本是不是有点高啊?

姜文:成本是高。我觉得这样,这个世界虽然有很多资本主义的思想蔓延,但的确人生不是一个患得患失的机会,这样真的就活一次没多大意思。王朔“雌雄同体”,看男女关系更透彻。

记者:故事里可以看到马走日对女性感情上的歉疚,这是你,还是编剧王朔的投射?

姜文:这个我不好说,因为这孩子带了这么多基因在里边,早已经混在一起了。说实在的,这次女性作家的出现,对这个片子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你说得对,王朔老师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比我本人看得透彻。

廖一梅:我原来说过,姜文以前的戏里边。就像王尔德说的,(女人)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了解的……

姜文:王尔德是gay,我可不是gay啊,他两头都明白。但是王朔又不是王尔德,王朔是“雌雄同体”,对吧。

廖一梅:对,每次我跟王朔说什么事儿,他永远站在女人一边。他说,我是你们一头的,这是他的原话。

姜文:但是他有时候跟我也能站在一块,两头都行。

廖一梅:那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创作者都是雌雄同体的。我觉得没有完全的一个男性角度和女性角色,只是说在这方面女人会怎么干这个事儿,会怎么思索这件事儿。这些东西我觉得对姜文来说确实有点一头雾水。其实这种男女之间的不能沟通,是上帝设计的程序,又互相有吸引力,又互相暧昧,但是又完全不能理解,才会产生出那么多故事。

【来源:新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