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人武士彟,一个底层小人物的“翻身”史

 哲齐66 2023-04-22 发布于山西

武则天称帝之路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出身寒微,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小人物,凭着美色与心机,才攀爬到了巅峰。

这种说法,大概源自于骆宾王那篇令人拍案叫绝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文章第一句话就表明了武氏家族社会地位低下,

事实上武则天的出身并不算差,

其父武士彟好歹也是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的唐朝开国功臣,

不过比起一众顶级门阀家族崔、卢、李、郑、王“五姓”,以及清河、博陵二崔,范阳卢,赵郡、陇西二李,荥阳郑和太原王“七望”之类来说,

武氏家族的确算得上薄祚寒门了,

即便如此,武则天初入宫门立即就受封为五品“才人”,

“才人”之位来得如此容易,毋庸置疑,她前程的开端还是沾了其父武士彟的光儿。

01

寒门商人武士彟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本是隋王朝的一个木材商人。

北魏时武士彟的七世祖武念受封“归义侯”,六世祖武洽出仕为官,做到了平北将军、五兵尚书,受封为晋阳公,高祖父武克已又是并州大中正、越王长史......而武士彟的父亲武华,则为隋朝东都丞。

这反映出从武洽开始,这一支武氏家族就落籍在了山西太原文水县。

不过武氏族谱疑点甚多,武念为何受封为“归义侯”?要知道这在北魏时期多用来封赏归附的狄戎,

还有武洽所谓的“晋阳公”,武氏家族何德何能,竟将乃尔朱荣、高欢等一代枭雄崛起的龙兴之地收入囊中?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怪异的还有,武则天当时的宰相李峤撰写的《攀龙台碑》,这篇长达六千七百余字的碑文,堪比武氏家族的族谱,

按照碑文的说法,武士彟早年丧母,刚成年又丧父,因竭诚守孝名动朝廷,隋文帝杨坚屡次辟召,皆被他“称疾不应”,直到隋文帝第五子、汉王杨谅,亲率僚属登门造访,武士彟这才被迫出山。

武士彟来到京师后,倾动当朝,满朝文武一见到他,无不为他的风骨倾倒,莫能与他抗礼.......

只是,当时的武士彟不过是隋王朝区区一介商人,何以使得满朝大臣不顾身份差距,纷纷对他礼遇有加?

显然武士彟早年的经历,是武则天发迹后掺进了不少“水分”,但这也恰恰说明武士彟在隋末一度热衷于官场钻营,还与担任并州总管的汉王杨谅攀上了关系。

杨谅是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最小的儿子,比起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浚、蜀王杨秀这四个胞兄,

作为幼子的杨谅极受宠爱,隋文帝不仅将天下精兵汇集之地并州封给了他,还特授他遇事可自行行事的特权,

不得不说,武士彟很是精明,成功攀上了杨谅这棵高枝儿,日后博个功名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可惜武士彟的运气差了些,功名没等到,却等来皇室内讧的血雨腥风:

隋文帝杨坚暴毙,杨广继位为隋炀帝,不久逼死了废太子杨勇,又以巫厌之名陷害弟弟蜀王杨秀,将其软禁在了内侍省........

这一切自然让杨谅惊恐不已,他预感到下一个很快就轮到自己了,果不其然他接到了召他回朝的诏书,万般无奈之下在并州起兵。

隋炀帝派杨素率军去镇压,杨谅几番挣扎到底是一败涂地。

杨谅惨败,武士彟的“仕途梦”破碎不说,后来还险些搭进去自己的身家性命,据说是因杨素记恨武士彟的声名,趁机打算将武士彟编入叛党名册,

实际上按照当时武士彟的地位,恐怕还入不了杨素的眼,

何况二人之间的矛盾发生在大业年间,作为木材商的武士彟参与了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事业,这期间得罪了负责东都营建的司空杨素,后在观王杨雄、牛宏等人的庇护才免祸,

也并非武氏家族宣传的那样,说武士彟“既脱网罗,深自隐匿”一直躲在山林郊野之中苦研兵法,

动乱之后的武士彟一如既往,积极向跻身权贵圈子努力着,甚至为了圆自己的仕途梦,还弃商从戎,当上了鹰扬府的队正.......打算趁着隋末大乱搞点军功翻身,

武士彟如此执着,只因门第寒微,而当时的社会又十分看重门第,地位高下,全凭门第。

即便武士彟绝非普通的富商,

但财富并不能消除他的不安,武氏家族仍处于社会鄙视链的末端,而这又直接意味着武家与隋王朝权贵的距离。

奈何隋王朝已经出现亡国之兆,连年兴兵失利,大势已去是不争的事实,

眼看“仕途梦”再次破碎,武士彟咬了咬牙,下定决心将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渊的身上。

那么,武士彟又是怎么和隋王朝的唐国公李渊拉上关系的?

一种说法是,李渊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屯驻在汾晋之地期间,曾留宿于武士彟的家中;另有说法是,武士彟认定太原留守的李渊能成大事,遂主动结交了李渊,

李渊太原起兵时,武士彟当了"铠曹",也就是负责军备后勤,

至于史书上他为李渊出谋划策、梦见李渊骑而上天、将自己撰写的兵书献给李渊诸如此类的记载,总有些抄袭别人生平的嫌疑,

兵书不同于诗词歌赋,岂是动动脑筋就能撰写的?这等被李渊视为心腹的人物,又因何没被安插在台前,反而被安排在后勤部队?

何况他在唐朝开国后,也不见获得军事方面意义的功勋,后来虽被封为应国公,得到了免死的特殊待遇,只怕是这一政治待遇也是花费大笔银子换来的,

李渊要起兵,必须依靠太原的地方势力,草创之始经费又是极其困难的一桩大事,乱世中武士彟这类富商,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万贯家产,难免要投靠某个军阀做一局“豪赌”,

而且资助李渊的,不单单只有武士彟一人,

无论如何,武士彟终于等来了出人头地的一天——隋皇泰元年(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登基,建立了唐王朝。

这一年,武士彟以“从龙之臣”的身份被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后又被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为应国公。

不过尴尬的是,关于武士彟的官职,《旧唐书》出现了自相矛盾的说法,

武士彟本传中说“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但同书《则天皇后本纪》则说“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新唐书》则干脆抽去时间记载,真相如何已无迹可寻,

倒是《册府元龟》说,武士彟在武德中官拜工部尚书,但他“固辞不受,前后三让”并未就任,

由此看来,《攀龙台碑》武士彟的事迹只能作为参考,武士彟不见得是多么重要人物,

拒绝升迁的机会,商人出身的他或是考量过自身,像他这种因缘际会跻身上层社会的人,比起一众元老功臣算不上什么人物,

虽与唐高祖李渊熟稔,凭借特殊贡献跻身于权贵,早已不是当年的底层商人,但他的出身门第仍是无法跨越的难题,在唐初政界实属毫无地位,免不了被轻视,

这种情况下,一向如履薄冰的他,哪敢奢望实权职务,还是踏踏实实发展为妙。

大约就在武德三年之后,武士彟的糟糠之妻相里氏病逝,没想到这一次他又意外得到一个抬高门第的机会。

02

名门之女,半老徐娘

相里氏的家世没有任何记载,若以民间“门当户对,高嫁低娶”的情况来看,

当年武士彟还只是一介富商,这意味着相里氏的出身门第不会比武士彟高到哪去,只怕是更低。

自卑心作怪,武士彟在公务上十分勤奋,生怕政绩方面也会低人一等,

这期间,武士彟有一子生病,在长安谨小慎微、忠于职守的武士彟顾不得返家探亲,

妻子相里氏病重期间,为军务奔波的武士彟也没有请假回家,

等到相里氏病死,有关部门就将此事上报给了李渊,

对此李渊颇为感慨地表示“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遣身殉国,举无与比”,称赞他一心奉公。

武士彟的兢兢业业很快获得了回报,四十出头的武士彟势必要再娶,

唐高祖亲自为他做媒,还选了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氏,也就是未来女皇武则天的母亲。

关于杨氏的出身,亦有不少争议,

不少人认为她只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子,并非杨达的女儿,

然而,据推测杨氏嫁给武士彟时已四十多岁,按照武士彟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不大可能无视门第,贸然娶一个半老徐娘,尤其不会娶一个已到中年的乡下女子。

只是奇怪的是,自称出自弘农杨氏的她,嫁给武士彟之前的身世却是笼罩在云雾里。

弘农杨氏,天下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杨氏男子文武双全,杨氏女子亦是王侯将相争相联姻的对象,武士彟这样一个商人出身的政治暴发户,若非隋亡杨家受到重创,再加上李渊亲自主婚,恐怕做梦都不敢娶杨氏女子。

可为何出身名门世家的杨氏,一直耗到四十多岁还未出嫁,她此前是否有过婚史?

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可信的记录,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辉煌蓬勃的名门望族,因为什么竟让自家女儿耗到人老珠黄,就算是平民女子,到这岁数早该有儿有女了。

于是,有人推测杨氏实乃伎婢所生,以至乏人问津,但这说法差强人意,

照此说但凡杨家甚是卑贱的女子都无人问津,那杨家得有多少个女儿“养在深闺”?

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杨氏的父亲还未来得及为她张罗婚事便撒手人寰了,

之后又赶上了隋朝末年的乱世,杨家风雨飘摇之际,当然没人顾得上杨氏的婚事,她也只能蹉跎岁月,一直熬到了唐朝建国。

无论如何,老姑娘杨氏最终在唐高祖李渊的安排下,嫁给了当朝新贵武士彟,

对武士彟来说,杨氏的门第恰好弥补了他寒微的出身,

皇帝主婚的面子,加上杨家的声望,顿时让武士羞于启齿的家世熠熠生辉,当然乐于缔结这段姻缘。

二人成婚后,杨氏先是诞下了长女,几年后又生下了次女,后又生下了小女儿,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杨氏的生育能力着实令人吃惊,

按照她当时的年纪已是“高龄产妇”,更何况生下次女时已算进入更年期了,将五旬的年纪竟陆续生了三个女儿,莫说在古代,放在现代社会都是奇事一桩了,

可杨氏这古今少见的生育能力,并未带给武士彟多少欢喜,

武士彟一直希望这位出身高贵的继室能生下一个血统高贵的儿子,从而摆脱寒门的不幸,

杨氏自己也很焦急,恨不得抓住生育机会生下个儿子,岂知一连生下的都是女儿,直到实在是生不出孩子来了。

可倍感失望的武氏夫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所不看好的其中一个女儿——次女武则天,竟会在未来当上皇后、女皇,还会做出改朝换代的大事来。

相传武士彟曾请著名相士袁天纲给女儿们相过面相,据说袁天纲看到武则天时,当场大惊失色,说她“龙瞳凤颈”有天子面相,

这个相面故事,放到今天来看,已经真假难辨了,

按惯例,古代帝王登基前后,总会给自己编排个“异兆”讲得神乎其神,

武则天虽没在自己呱呱降世的问题上编造出什么异兆,但她的一生都与图谶预言纠缠不清,比起日后的“河图洛书”,相面实乃小巫见大巫。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开国之初大唐兵戈不断,

怕是早就经历过风云变幻的武士彟,还没多少心思放在女儿身上,别提专程请到袁天纲来给女儿相面了,

何况袁天纲说出那惊世骇俗的“预言”后,也不见武士彟对有天子面相的次女格外关注过。

03

命途多舛

起初,武士彟的长安城中做了一段时间京官,职位还比较重要,是长安城的城防将军,

但武德八年(625年),有人告发镇守扬州赵郡王李孝恭谋反,李渊把李孝恭召还至长安审讯,武士彟被派往扬州任都督府长史。

这看似巧合的调动,实际上也有不同寻常之处,

颇引人注目的是,武士彟被外派恰恰发生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明眼人都知道李建成与李世民这对兄弟已到了势如水火的阶段,

在这个节骨眼儿,武士彟被外派出京,究竟是不是为避开京城的乱局,自己暗箱操作的结果?

但很显然,此次外派日后将带给武士彟不小的影响,

而武士彟也没有想到,此一离京自己竟从此再没机会涉足大唐权力的中枢........

从武士彟与李渊父子的关系来说,显然武士彟为李渊信任之人,否则不会让他去局势不稳的扬州上任,

可对于李渊的儿子们,武士彟与李建成、李世民这对兄弟,不见有什么交集,只因杨氏与齐王李元吉有些瓜葛,

玄武门之变后,表面上武士彟虽没受到波及,此后还被李世民安排去坐镇利州(今四川广元),

利州这个要关险隘曾经多次发生反叛,

李世民让武士彟去主持工作,看似信任、“重用”他,实则也有新皇登基后的疑虑,

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弑兄逼父得来的,他在善后问题上十分谨慎,谁都察觉到他将要进行清除父兄“余党”的活动,

尽管武士彟不曾亲近过太子李建成,

但在李世民看来,武士彟不仅是高祖李渊的起家功臣,此前还被李渊派往扬州充当眼线,难免摆脱李渊“余党”之嫌,何况他与李元吉也算是八竿子能打得到的“亲戚”,

没有清算他,大概是因为武士彟“人微言轻”,还排不上名号,

因此,李世民将武士彟调动到利州,多少是为了观察他的政治动向,

于是武士彟的人生,从此以后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被“边缘化”的他,只能在地方官打转。

04

武士彟之死

武士彟在利州都督任上一干就是五年之久,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他在利州的政绩十分突出,

或许就像雷家骥教授所言:武士彟不失为一个干材。

他堪称传奇的发迹史,加上史书画蛇添足的“美化”,使得他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平庸化了。

贞观五年(631年)十二月,武士彟终于得到一个回京面圣的机遇,想来他为此次进京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因此他得以面圣后,竟建议李世民封禅,取悦之意十分明显。

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自古受命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想封禅的,

李世民未尝没有封禅的想法,尤其他迫切需要一出“君权神授”的戏码来粉饰太平,只是武士彟一番讨好却没得到李世民的回应,旋即被调任为荆州都督。

武士彟在荆州“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政绩亦十分突出,获得朝廷多次表彰,但李世民仍然不打算将他调回京城。

就在武士彟前途一片迷茫之际,贞观九年五月,唐高祖李渊病逝,死讯传到荆州,武士彟悲痛万分,刺激下很快就病倒了,

只是不知其中几分是对李渊的哀思,又有几分是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后,派许多名医为武士彟诊疗,没想到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后世猜测,怕是武士彟一直担心太宗哪一天会清算他,想借诊疗之机除掉他,

强大的心理压力,致使他思虑成病,李渊之死就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去世,表现得颇为感伤,

下令并州都督李绩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朝廷支给,其灵柩也被运回其故乡文水归葬,

武士彟的死因虽已不可考了,但反观其他开国功臣,尽管武士彟命途多舛,其结局已算不错了。

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杨氏母女四人跟随浩大的官方送葬队伍,一起回到了文水,

即便杨氏出身名门,到底是没了靠山,此后她与三个女儿在武家算是饱受白眼。

或是杨氏这位继母早些年与两个继子相处得不好,出身的差距使得杨氏在武家会有一种优越感,恐怕也没少鄙夷过相里氏的出身,

可如今武士彟已埋进了黄土,杨氏自然再端不起高傲的姿态,反倒还要看着武元庆、武元爽的脸色过日子,

面对两个嚣张儿媳的刁难,杨氏姑且只能忍气吞声,

但三年守孝期一过,不甘心在文水度过余生的杨氏很快就有了动作,打起了将女儿送进皇宫的主意.......

武则天是怎么进宫的?出身寒门,对的她一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属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