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昨晚抽空把《无问西东》看了,这应该是年前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了,过完年再回来,就是新的一年了,虽然现在已经是2018年的2月份了,但骨子里还是只认同中国的春节,觉得过完春节才叫新一年的开始。借着年前看的最后一部电影这个标签,我想写点什么,来衬托出它的独特性。

第一次听到《无问西东》这个名字的时候,潜意识里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文艺,热血,充满校园狗血恋情和青春迷茫题材的电影。真正看了以后呢,其实也差不多,但比我预想的层次还要更丰富、更宏大一些。它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男欢女爱的漩涡中,还包含了四代人的青春迷茫、世俗与理想的抉择、爱国情操、真我的实现、人性的软弱等一系列的普世问题,总的来说,其实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此用清华大学校歌中的“无问西东”这句歌词作为影名,就是此意。

整部影片的价值导向是好的,甚至相对于普世价值观来说,是超脱的。但影片的拍摄手法和技巧,是欠缺的,相对于影片本身提倡的价值观,拍摄技巧和情节设置都比较low逼。就像一个人拥有举世瞩目的高尚情操,但他却长了一张极其普通的脸蛋,内核太过惊艳,外包太过普通,如果你不够有耐心,很可能在看到普通外包的瞬间就放弃了解精彩内核的机会。因此在影片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其实是坐立不安的,并已经在心里给它打了不及格的分数,直到耐着性子看到后来,我才渐渐觉出它的好,至少还是可以打及格的。

比如影片中,饥饿的儿童们坐在茅草屋里,跟着老师唱歌的画面,歌声很美,立意也很好,但是表现手法就太过油腻了,镜头一遍又一遍的扫过儿童们被刻意图脏的脸,哪些充满童贞的脸被图画的太过刻意了,镜头扫得也太过刻意了,一旦这种刻意多起来,你就会觉得整个画面和意境都被破坏了。就像导演揪着你的耳朵在旁边对你大声的说:你看这些孩子这么可怜,这么脏,脏、脏··········但他们还在唱歌。不断重复的脏,可怜这些字眼,把本来宁静的画面被撕碎了。在所有的美学原理里,刻意总是低级的,真正的高级美,是无意的,哪怕是看似无意的刻意都比这些直接的刻意来的让人舒服。

影片想用四代人的故事来表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个价值观,但其实有点眼大肚子小了,硬塞进来的人物和情节太多,反而搞得整部影片有些混乱,甚至不知所云。情节的串联和故事的承接不够流畅,也不够饱满,若不是影片最后的哪些对白和影片结尾时的文白,恐怕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都还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相对于用一个故事来表达一个主题的表现手法来说,用很多个故事来表达一个主题更需要高度的配合和默契,不然很容易南辕北辙,四散为家。

暂且不说影片本身的技巧问题,至少影片的立意和价值取向是很正能量的,是值得深思和推崇的。尤其对现在以物质为导向的普世价值观来说,这部影片是一场能滋润心灵的春雨。清华大学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学府,而这部影片拍摄的本意就是为了清华的校庆,所以它所倡导的价值观必然是全中国最前沿,最正能量的。这些清华的年轻人,不仅代表着现代年轻人里的高智商高情商,更重要的是代表现代年轻人的高情操,就像清华大学校歌所唱“器识其先,文艺其从”,这里的器识指器量与见识,指人的内在涵养、精神境界,文艺可泛指为学术,能力等。只有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超前于他的生存技能时,他才能顺利的走上更好的人生。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清华校歌里的一句歌词,指立德立言要不局限于传统的东方和西方的学术研究之上,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观察和学习。但影片里的“无问西东”想表达的其实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眼前事,不要只注重结果,跟“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在我”等诗句表达的意思相近。这种不执迷于结局,而是尽力把当下的每时每刻过好的豁达人生观,对当下过多计较得失的现代人来说,是一剂良药。整部影片借用四代人和错综负责的故事想表达的主旨,正是这个。

总的来说,《无问西东》整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它倡导的价值观是积极的,也是我们正需要的,哪怕它有一些表达技巧问题,但依然不能掩盖它闪闪发亮的内核。就像一个人长得再磕碜,但他心地善良得像个天使,你也会觉得他很可爱。

最后再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