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0-6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摄影的精神》


最近看的书是英国摄影师、建筑师、博物馆长兼评论家格里·巴杰写的《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摄影不是一种替代艺术,不是用来镶嵌在画框里,悬挂在美术馆的墙上,只是从美感的角度来衡量的艺术。从多方面来看,摄影是一种社会艺术。这样说并不是把摄影美学排除在外,因为美学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社会功能。

对所有真正懂得摄影的人来说,摄影是生活的记录。

摄影是为所有这一切服务—我们拍照是为了支持我们的世界观—可是,在快门按下去以后,产生的图像只是已经过去的事物,因此马上变成了记忆。然而照片并不是记忆,它只是记忆的轨迹。记忆轨迹触发某些存在的东西的确切性,但它只能待变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

不用去管人类的才能,智慧,审美,审美与名声中神秘与偏私的一面,摄影中的艺术终会导致这一切,这正是摄影对充分且能感受到的观察的界定。

生活是随意而乱糟糟的,摄影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让生活变得有条有理,用图像给生活指导一个有意义的形式。

摄影过于民主,过于一视同仁,它无视公认的题材等级性,因而它潜移默化的颠覆了19世纪欧洲严格的等级结构。

肖像是用来公开一个人的身份,宣告他的社会地位。肖像是成功的标志。达盖尔摄影法发明以后,几乎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肖像。因为有了摄影,每个人都有了身份。所以达盖尔摄影肖像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存在证明。

她说她的目的便是捕捉“真实的激情瞬间”,在那一瞬间,拍摄对象展示出“力量与脆弱的集中”。

摄影的目的是对被拍摄的对象予以侵占。这意味着摄影者把自己放在和世界的某种关系上,似乎是知识的关系,因而也便是能力的关系。

摄影的到来,是在科学和艺术两方面都在进行激烈辩论的时候,它满足了人类细致地观察世界的迫切需要。

诗人的工作(一种无法学习的工作)在于把世界上某些由于习惯的胶合而变得无法辨认的事物,置于能冲击灵魂的特殊地位,并赋予它们悲剧的力量。

历史,就像摄影一样,是一个不断改变的结构,永远有待于重新解释。

摄影有三个基本主题——人物,事物和能力。

没有一种艺术是从子虚乌有中产生出来的。大多数艺术即使它正在向未知领域大步迈进的时候,也都会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

在所有摄影类型中,最有超凡的魅力,因此也最难取得成功的,便是人像摄影。

我们在观看上流社会肖像照时,我们是在读传记;而在观看普通社会肖像照时,我们是在读社会学。上流社会肖像是表现个人,普通社会肖像是表现一类人。观看上流社会肖像是得到信息,观看普通社会肖像则更多是推测。

快照是通过记录历史来制造历史。

好的摄影谦逊而能持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永不会改变。它依然是把相机对准世界,然后取回神奇的影像。谁能够经常性富有魅力的变化,产生于我们对摄影的领悟。也许数码摄影所作出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证实了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在20世纪20年代所说的预言:不懂得摄影的人,便是将来的文盲。

这本书非常厚重,从摄影的发源一直讲到了未来摄影走向,算是摄影界非常全面的史书了,而且图文并茂,可读性很高。历史上有名的摄影师基本都被例举出来了,代表作,摄影风格,主要成就等等。除了对摄影史和摄影师的介绍,作者也在书中见缝插针的讨论摄影和艺术,摄影与科技,真实性与创作性等摄影中常见的问题,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或许作者本人也觉得,艺术或摄影,本就是没有特定规则和答案的。

摄影的精神是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达?还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或者只是一种没理由的喜爱和执着?好像这些理由都是,但又不止。精神,是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和内生的力量,如果从这点上来说,摄影的精神于我,最重要的是探索和表达。我用眼睛和身体去探索这个世界,然后用镜头和最终的作品去表达获取的信息。我在探索些什么?不好说,不一定是奇特的,不一定是漂亮的,不一定,很多不一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那一定是在某个当下打动我自己的。

我觉得写作更多是后置性的,它要在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再把这些经历的事和获得的思考结果通过文字书写出来;而摄影更多是前置性的,它是先用镜头快速的获取一些打动自己的瞬间,然后再慢慢整理,消化,理解这些照片,最后以它最终作品的形式输出去。虽然都有创作的成分在,但摄影的创作性相比于文学要受限一些,当然,现在强大的后期也可以让摄影作品有极大的创作空间,但从常规意义上的摄影来说,它的意义更多来自前期它呈现出来的状态,而非后期。

书中所说的“不懂得摄影的人,便是将来的文盲”这句话,放在现在看,确实挺灵验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便捷,让现在每个人都变成了照相爱好者,一个照片泛滥的时代。但这种照片,更多是一种记录性的,跟摄影最初被发明出来的原由一样,记录某个瞬间。既然记录这项功能已经被各种手机相机满足了,那留给专业摄影人的发挥空间是什么?商业摄影,拍得更精致?风光摄影,拍得更专业?人文摄影,拍得更小众?很难说,往专业走的空间还是有的,但是后期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还真是不能一概而论。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摄影会越来越脱离“记录”的实用性层面,而是更多转向“表达”的创作性层面。当然,这个未来是多久,谁都不知道。

且不说“精神”这个看似大而空的东西吧,其实只要喜欢,就可以去拍,去记录。不用考虑太多原因和结果,跟着自己的感觉和心,放心大胆的,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