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14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人生的智慧》


 
享有精神生活,只依靠闲暇(意即,当智力无需由意识欲念来驱使的时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正充足的力量,摆脱意识欲念的拘囿,才有资格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恰如塞内加所言: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相当于活死人之墓。

错把他人的看法当作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意识当成是阴影;把衍生物和次级的当成是主要的,并认为他们向世人展示的形象比他们自己本身更重要,真是本末倒置!试图从非直接且非即时的存在中,得到一个直接即时的结果,这就是陷入了虚荣之中,愚昧至极——虚荣一词,恰当地表达了这种状态即没有实体承载也没有本质价值,虚幻又空洞。

骄傲源于内,是对自我的一种直接的欣赏。虚荣则是渴望能从外界间接获得这种自我欣赏。

老年人为什么会受到尊重?大概是因为老年人的人生经历,已经足以证明他是否守护了自己的荣誉不受玷污。年轻人虽然也具有荣誉,但他们目前还不能证明自己一生清白。

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并欣赏的,只是那些和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无聊的人会喜欢无聊的东西,平庸的人只能欣赏俗套,思想复杂的人会对混乱模糊感兴趣,没有头脑的人则会被愚蠢的东西吸引。每个人都会喜欢吸引自己的作品,因为在作品中完全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每个人都会对人生怎样才能幸福的书感到好奇吧,尤其还是个哲学家写的,促使我翻开这本书最大的动力也在此,我好奇叔本华会怎么定义幸福,怎么建立幸福的人生。通篇看下来,颇有些心灵鸡汤的感觉,感觉他在书里说的很多事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些道理,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的观点。后来又想了想,发现不对,不是他的观点没有新意,只怪通往幸福的答案基本是相似的,或许我看了太多其他作者写的如何幸福的书,所以觉得叔本华这本没有新意吧。
 
不过,心灵鸡汤如果真的理解并行动了,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知行合一”了,就不是心灵鸡汤了,而是真理。许多事物的本质是相通的,大家只是换不同的形式在表述同样的道理罢了,尤其互联网时代,特别擅长把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所谓的互联网语言包装成一副新面孔的模样,其实仔细深究后发现,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人无完人,再智慧的人,也会有思想的弊端,比如叔本华在书里某些专门讲女性的篇章,就显得认知非常浅薄,或许因为他生长历程中与女性相处不太融洽,导致他对女性有非常大的偏见,当然,不排除那个年代的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但既然他研究人性研究的如此透彻,就应该理解,女人和男人都是人,在本质上来说,男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概我很难崇拜一个人的原因也在此吧,我看每个人都尽量看他闪光的地方,并虚心从他们身上学习,但我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会尊重每位,但并不会崇拜他们。
 
人生的智慧,多有勇气的名字啊,谁不想获取智慧呢,所谓的活明白,也就是掌握了这些智慧的状态吧,还得继续,继续探索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