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23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社会性动物》

最近看的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的《社会性动物》,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权力机构或规范群体更为喜欢的,是那些从众者,而不是不从众者。很显然,在有些情境下人们高度期待的是从众,而不从众则会导致绝对的灾难。
当事实本身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便会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对某种价值或信念的内化是对社会影响最为持久、也最根深蒂固的反应。将特定信念内化的动机是希望自己正确。
在类似政治或宗教之类的问题上,不管我们的论点多么有力和公正,那些笃信某种观点的人也几乎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对事物进行观察。
在人们去从事一项很愉快的活动的时候提供奖赏,实际上会降低这项活动对人们的内在吸引力。
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者目的,有过某种困难或者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或者目的便会更具吸引力,这一过程被称为为努力进行辩护。
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自己曾经拥有的加以修正。
谣言可以令人得到安慰。
当一些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倾向于从环境方面进行归因;但当我们看到同样的不幸降临到他人头上时,我们倾向于从那个人个性中某些固有的弱点进行归因。我能够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以便不会在同一件事情上再次跌倒呢?”一个人可以通过下列形式的反应来增加这种可能性: ■加深对自我防卫倾向和减少失调倾向的理解。 ■意识到做出愚蠢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是一个不 可救药的傻瓜或者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发展足够的自我力量来容忍自己的失误。 ■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认识到承认失误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益 处;同时增强自己形成与他人之间密切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是社会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媒介。
从来不会有一场战争会结束所有的战争和骚乱,会扫除所有的不公正,恰恰相反的是:好战的行为强化着好战的态度,而好战的态度又增加了好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革命的发起者常常是那些刚刚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举目四望,发现周围的人比自己过得更好而制度又不能公平对待自己的人们。因此,挫折并不是绝对剥夺的产物,它来自相对剥夺。
只要存在着没有得到满足的期望,就存在着可以导致攻击行为的挫折感。我们可以通过满足人们的期望或者完全消除这种期望来减少人们的攻击性。没有希望的人是漠视一切的。
这个国家的可取之处在于它是期望的乐土。我们公开地或含蓄地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有希
望,要充满期待,要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除非这些希望有可能得以合理地实现,骚乱将是不可避免的。
严厉的惩罚被证实在短期内有效,但除非谨慎使用,从长期来看它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
约束攻击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清楚地表明这种行为是不适当的。而最为有效的指导来自社会,即让人们看到在同样的条件下其他人会自我克制、不去攻击。
许多年来,当女性在黄金时段电视节目、广告、儿童书之类的传媒中出现时,她们几乎从未被描绘成权威人物、知识分子或者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相反,她们常常被视为很有魅力但却头脑简单的“女孩”,她们过分忧虑应该使用哪种品牌的洗衣剂,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要依靠男人来指点迷津。
有效交流需要坦率,但坦率有可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解决这一显而易见的两难问题是相当简单的:要尽可能地做到坦率,而在坦率的同时又能采取一种可能导致最小痛苦并带来最大理解的方式。有效交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表露情感而不是表达看法。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几乎会接受任何一个人的示好,而一个具有安全感的人却会比较挑剔。此外,为了减少被拒绝的可能性,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甚至可能会从不太有吸引力的人那里寻找感觉。
像阿尔波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那种既仁慈和善、热爱和平,又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且勇敢机智的人,是生理力量和心理力量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遗传能力和习得价值完美结合的产物。很难想象化学药品能够表现得如此完美。
在亲密关系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必须直接、公开。只有遵循这一策略,我们才能获得我们的言论和行为被如何解读的直接反馈。有了这种直接反馈,我们便可能更好地洞察我们 的行为和言论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如何去满足自身以及同伴的需要。
有效交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表露情感而不是表达看法。
这书断断续续看了快一个月了,同时还正在看汉娜·阿伦特的书,她书里“平庸之恶”的观点让我有些恍惚,这不就是《社会性动物》里提到的很多社会心理学内容么,只不过汉娜·阿伦特用政治哲学的角度讲,而埃利奥特·阿伦森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
这本书据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的作品之一,确实,1972年就能发表这样优质的心理学著作,值得被推崇。不过我个人阅读的时候,新奇感不算太多,很多概念跟之前看过的其他心理学著作类似。
在我看来,社会心理学跟普遍意义上的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心理学更多是群体性的,从无数个体入手,总结一个适用于群体的规律,然后套用在群体上,与个体之外的环境关系巨大。个体的心理学也研究与环境的关系,但对个体内在的关注也会更多些,而社会心理学,或者说群体心理学,对环境和群体心理的关注,更多。虽然总的来说,不管个体还是群体,都抛不开人这个基本的心理特征,但就像消费领域被不断细分,学科领域也在面临越来越细分的状态。
我之所以一直断断续续阅读心理学的书籍,也正是因为作为人,我一方面在经历着自身为人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又每天面临着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反馈。各种心理学的书籍在不断佐证和印证着我内心的许多想法,有些观点与自己的实际体验产生了共振,有些观点又给了自己一个另辟蹊径的感觉。
阅读完一本书,很多术语和具体语句都会模糊,但一种总体的感觉,会留下来,就像生命的最后,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都会慢慢消失,只有感觉会一直存在,痛苦,快乐,或是平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