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25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沉思录》

但整体的本性所带来的,对于本性的每一部分都是好的,有助于保持这一本性。而现在宇宙是通过这些原则对你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总是决定你的一件吧。丢开对书本的渴望,你就能不抱怨着死去,而是快乐,真诚地在衷心感谢神灵中死去。
在进行磨练和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中,你不会发现任何腐朽,任何不法和任何愈合的伤口,当命运就像人们所说的是演员在剧终前离开舞台一样夺走他时,他的生命并非就因此是不完全的。此外,在他心中没有任何奴性,没有任何矫饰,他不是太紧地束缚于其他事务,同时又不是同它们分离,他无所指责,亦无所逃避。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物,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它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任何人能阻止这一点。
人们寻求隐退自身,他们隐居于乡村茅屋,山林海滨;你也倾向于渴望这些事情。但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个标记,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完全的宁静。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那么你不断地使自己做这种隐退吧,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这样,一旦你要诉诸它们,它们就足以完全地净化心灵,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满而重返家园。
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看做是正当地发生的事情,如果仔细地观察,你将发现它就是这样。我在此不仅是指事物系列的连续性,而且指正当本身,仿佛它是由一个分派给每一事物以价值的人所做的。那么像你开始时那样观察,无论你做什么,都参照着善,参照着你将在此意义上被理解为是善的来做它,在一切行动中都贯彻这一点。
不要像仿佛你将活一千年那样行动。死亡窥伺着你。当你活着,当善是在你力量范围之内,你行善吧。
在各方面都美的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美的,其美是归于自身的,而不把赞扬作为它的一部分。因此被赞扬就不使一个事物变好或变坏。
热爱你所学的艺术吧,不管它可能是多么贫乏,满足于它,像一个以它整个的身心,全部的所有信赖神的人一样度过你的余生,使你自己不成为任何人的暴君也不成为任何人的奴隶。
事物经历变化并不是坏事,而事物由于变化而保持其存在也不是好事。
时间好像一条由发生的各种事件构成的河流,而且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因为刚刚看见了一个事物,它就被带走了,而另一个事物又来代替它,而这个也将被带走。
记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烦恼的场合都采用这一原则:即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确是一个幸运。
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断,是思想的散漫运动的停息,是对肉体服务的结束。
在谈话中你必须注意所说的话,在任何活动中你都必须观察在做什么。在一件事里你应当直接洞察它所指向的目的,而在另一件事里你应当仔细观察事物所表示的意义。
不要让将来的事困扰你,因为如果那是必然要发生的话,你将带着你现在对待当前事物的同样理性走向它们。
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当作为最后一天度过,即不对刺激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
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而现在清除这一判断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但如果在你自己的意向里有什么东西给你痛苦,那么谁阻止你改正你的意见呢?即使你是因为没有做某件你觉得是正当的事情而感到痛苦,你为什么不宁可去做这件事而不要抱怨呢?但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横亘在前吗?那么不要为此悲哀,因为不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不以你为转移的。但如果不能做到这件事的话,活着就是无价值的呢?那么就满意地放弃你的生命吧,正像那充分活动过的人死去一样,也对作为障碍的事物感到欢喜。
假设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条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绝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遭到污染。那么作为拥有一种永恒的泉水而不仅仅是一口井的你将怎样呢?要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
那么理解力也应当如此照射和分布,它不应当是一种流溢,而是一种扩展,它不应当对挡住它去路的障碍做任何激烈的冲撞,同时也不畏缩,而是稳定地照亮那接受它的东西。因为一个物体不接受它的话,它就得不到光亮。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你自身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毁灭中,整个宇宙也是如此。
大地不久就要掩盖我们所有的人,然后大地也会变化,从变化中产生的事物将继续永远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不已。因为如果一个人思考那像波浪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和变形,思考这种变化的迅速性,他将看不起这一切会腐朽的东西。
所有你看到的事物都将迅速地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
神灵要么有力量要么没力量,那么,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你为什么向他们祷告呢?而如果他们有力量,你为什么不向他们祷告,祈求给你这种不畏惧任何你所畏惧的事物,活着不欲望任何你所欲望的事物,或不为任何事痛苦的能力呢?而反要祈求这些事发生或不发生呢?因为肯定,如果他们能与人合作,他们也能在这些方面合作。但也许你要说,神灵已把这些能力放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那么好,像一个自由人一样运用在你力量范围内的事物不比一种奴性和下贱的方式欲望那不在你力量范围内的事物更好吗?谁告诉你说神灵甚至在我们力量范围内的事情上也帮助我们呢?那么,去为这样的事情祷告吧,正如你所见,当一个人那样祷告:我怎样才能与那个妇人同床共枕呢?而你却要这样祷告:我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抱这种欲望呢?当别人那样祷告:我怎样才能从这解脱呢?你要这样祷告:我怎样才能没有这种欲望呢?当别人祷告说:我怎样才能不丧失我的幼子呢?而你要如此祷告:我怎样才能做到不害怕失去他呢?总之,要以这样的方式祷告,然后再看看结果。
没有任何本性低于技艺,因为技艺模仿事物的本性。但如果是这样,那所有本性中最完善和最普通的本性就也不会缺少技艺。既然所有技艺都是为了更高的技艺而做次等的事,那么宇宙的本性也是这样安排。的确,正义的根本性也是源于此,别的德行都在正义中有其基础,以内,加入我们关心的是中间的事物(中性的事物),或者容易受骗,轻率和易变,正义也就不能被遵循。
毕达哥拉斯嘱咐我们在清晨的时候抬头看天,这会提醒我们想起那些始终做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方式去做它们工作的物体,也会使我们想起它们的纯洁和袒露。因为在星球之上没有罪恶。
对于宇宙有用的一切始终是好的和合乎时宜的。因此生命的终结对每个人都不是恶,因为它绝不是耻辱,这是由于它不依赖于意志也不对立于普遍利益,而且这还是件好事,因为它对宇宙来说是合乎时宜的和有利的,是跟宇宙一致的。因为,那在他心里和神以同样的方式运动,朝着同样的事物的人,他也是在被神推动。
分给每个人的是无尽的,不可测的时间中多么少的一部分!它立刻就被永恒吞噬了。还有,分给每个人的整个实体的多么小的一部分!是普遍灵魂的多么小的一部分!你匍匐在上面的是整个大地多么小的一块土壤!想到这一切,就要认定:除了按照你本性引导你的去做,以及忍受共同本性带给你的东西之外,就没有伟大的事情了。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三个多月,倒不是书很厚,单纯想慢点看,漫无目的,随时翻开,又随时放下。就像作者写这些文字也是随想随写,随写随停,没有特别的目的性,只是单纯记录自己的一些零碎想法,而我也一样,只是单纯捡一些只言片语看。
之所以看得很慢,主要因为阅读本身似乎变成了某种冥思,书中随便一句话都可以翻来覆去引申出一堆想法,它不是一种现象,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开始,一个激发阅读者思考和沉思的引子。
很难想象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除了政治和军事,还会花如此多的精力来思考和记录这些看似无用的想法,当然,深入思考的结果本身可以应用在万事万物上,不只局限在分门别类的领域内,但一个皇帝的身份拥有如此多的哲思,还是会觉得很有魅力,据说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
常常会听到哲学无用之说,在我看来,要想相对清醒的过好一生,我们都得懂点哲学,哲学是让人脱离于事物现象本身,剥开各种表象的一种观看之道。哲学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扇门,就像佛教等其他宗教中“开天眼”这一说法,在我看来,哲学就是一种开天眼,它让你拥有观察日常的第三只眼,拥有这个第三只眼,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广,更深的内在本质。
看这本书的途中,经历了一位亲人的离去,在对生死有些迷惑不解之时,刚好看到书中对生死的描写,内心慢慢坦然了,对死亡的盲目恐惧变成了一种理性的接受,明白无法改变无常,遂认识它,接受它。
我不想详细解说书里的内容,相信每个阅读的人都会被不同的语句所打动,这是一本可以放在枕头边随时翻来看看的书,不同阶段不同状态对同样的句子会有完全不同的体会。就请大家翻开这本书,找到属于你的第三只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