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26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我,刀枪不入》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心理游戏!每当我们被大大小小的人生戏剧所淹没,我们就会忘记:无论痛苦有多难熬,无论折磨有多悲惨,不幸终将结束。一旦我们把情绪和行为的控制权交给别人,我们就会忘记这一点,特别是当痛苦达到顶峰时最容易忘记。在“地狱周”期间,那些放弃的人,感觉自己就像在没有仪表盘的跑步机上跑步一样,永无尽头。但是,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这都是一种错觉。
这意味着,你要像在头脑中吹思想泡泡一样,不断演练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里?”如果你知道这一刻即将到来,并且已经准备好了答案,你就会做第二个决定——忽略你虚弱的意志,继续前进。深知自己为何而战,才能坚持战斗!
永远牢记:所有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痛苦全是有限之物!一切终将结束。
通往胜利的通行证,就在于在最糟糕的境况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因为你把接受痛苦当做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拒绝让步和投降,你的交感神经会转移你的荷尔蒙流向。
利用过去的成功为你提供新的、更大的动力。因为在激烈的战斗中,当情况变得糟糕时,我们需要鼓舞来驱赶自己身体的疲惫、意志的消沉,还有痛苦和不幸。我们需要点燃一堆小火才能变成熊熊大火。
永远要乐于拥抱无知,敢于再次成为课堂上的笨蛋,因为这是扩展你的知识和工作的唯一途径。这是开拓你思维的唯一方法。
这本书是在朋友书桌上找到的,发现朋友认真的做了很多笔记,朋友从厨房出来看见我在翻这本书,就极力推荐我一定要看看这本书,遂抽了半天时间,看完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想起高中躲在被子里偷偷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时的感觉,记得那时也是冬天,我在一个常年冰天雪地的高原小镇,用长满冻疮的手举着从图书馆借来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看得忘乎所以。今天坐在同样被冷空气包围的工作室看大卫·戈金斯的《我,刀枪不入》,一瞬间都有些恍惚了。过去了这么十几年,我似乎还是停留在一个学生的状态,而这些书里的故事,不管是发生在前苏联,还是80年代的美国,也都能让我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生命力。
我在高中时候特别热衷于看这些名人传记,尤其这种出生卑微,靠自己个人力量走向成功的人物传记,发现他们的故事总能给我源源不断的力量。后来有段时间又忽然对这些传记没兴趣了,觉得那不过是别人的人生而已,与我无关。再发展到现在,又不那么抗拒了,甚至偶尔还会主动找来看。大概心态变了,我并不抗拒别人的故事,人都是有共性的,即使我们的赛道各不相同,但经历痛苦和克服困难的本质不变,强大的意志力,排除万难的勇气,以及坚韧不拔的决心。
这本书的作者有着电影剧情般传奇的一生,经历过家庭暴力、贫穷、堕落、意外,无数的肉体和精神痛苦折磨着他,但就像大部分美好的故事结局一样,他都挺过来了。就是所谓的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的代表之一,就像我们看过的很多其他草根逆袭的故事,大家对此总是乐此不疲,或许因为这些逆袭的故事也算在某种程度上圆了很多人的一个梦吧。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只能这样变成还可以这样,人的一生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的给自己设限。你会告诉自己,考试很难,我不可能通过;父母会告诉你,你就这个命,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朋友会告诉你,你还是应该选更保守点的方式,不要太冲动。是的,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爱的,但这更多时候都是保护性的关爱,而不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当所有的声音都弱下去的时候,一定要在内心给自己打节奏;当所有光都暗下去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眼睛如火如炬,发出微光。力量在自己心中,要永远相信自己,相信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