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康复指南(2021-10-21)
2023-04-22 | 阅:  转:  |  分享 
  
基金项目:“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0]219号);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豫科[2018]99号);呼

吸疾病中医药防治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ZYYCXTD— C— 202206)

通信作者:李建生(1963. 09— ),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li_js8@

163. com

标准与指南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康复指南(2021?10?2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R256. 1;R25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j. issn.1673 -7202.2023.02.001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康复指南》(以下简称本

指南)编制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

的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和世

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发布的2011(20号)文

件《世界中联各专业委员会专业技术标准制定实施

办法》。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

业委员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病因未明,多种病因所致的慢性、持续进

展的、不可逆的纤维化致死性间质性肺疾病。 IPF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患者健

康[1?3]。影响全球约300万人[4]。北美和欧洲发病

率保守估计为3 ~9人/ (10万·年),亚洲和南美洲

的发病率较低[5]。其临床起病隐匿,病变局限于肺

部。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6]。肺

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呼吸困难程度逐渐加重。影像学

典型表现者可通过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进行诊断,对于表现不典型者,则需要临

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会诊进行诊断[7]。 IPF的治疗

手段有限,肺移植是处理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措施,但

受肺源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临床大范围实施。 IPF

中位生存期短,自然病程差异大,预后不良。

肺康复是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而量身定制

的综合性康复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的

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等,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

重视。中医肺康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

肺系疾病特点,采用中医康复技术与方法,防治肺系

病证,保护身心功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综合性

康复措施[8]。中医康复在IPF中的临床疗效良好,

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目前中医康复在IPF中的临

床应用有限,既有的研究康复措施缺乏规范,证据质

量欠佳,限制了中医康复在IPF中的应用。

为规范IPF中医康复的临床实践,提高其在IPF

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

复专业委员会组织海内外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

呼吸病学(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等领

域的专家,在系统检索和评价证据基础上,结合专家

临床实践经验,共同起草了本指南,为IPF中医康复

的应用提供参考。

本指南按照国际循证指南研制规范进行研制,

但是本指南所推荐的中医康复技术并不能替代临床

实践中的其他工作,在实施前应全面进行评估,应依

照患者的运动耐力、跌倒风险及实际情况采取个体

化的康复措施。

本指南不是医疗行为的标准,而是依据现有的

研究证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出的声明性文件。在临

床实践中,医师可参考本指南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进行个体化诊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IPF的术语和定义、疾病评估、证

候分类、中医康复技术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呼吸

科、康复科和全科等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

师及其相关科室的技师、护理人员对IPF非急性加

重患者进行中医康复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

成本指南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指南。 GB/ T 12346腧穴名称与定位。 GB/ T

21709. 2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

法。 GB/ T 21709. 2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

毫针基本手法。 GB/ T21709. 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1部分:艾灸。 GB/ T21709. 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

·551·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月第18卷第2期

部分:穴位贴敷。 GB/ T21709. 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穴位注射。 SCM?C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康复指南。 SCM 23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An

official ATS/ ERS/ JRS/ ALAT statement:idiopathic pul?

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

t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key con?

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HO. ICD?1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

心《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

锦)。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 1  IPF  IPF是一种病因未明,多种病因所致的慢

性、持续进展的、不可逆的纤维化性致死性间质性肺

疾病。 IPF急性加重为近1个月内不明原因的呼吸

困难,低氧血症、放射性肺损伤,并且不能用感染、肺

栓塞、气胸或心脏病等解释[9]。

3. 2 肺康复 基于对患者全面评估并量身定制的,

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旨在提高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并促使患者

长期坚持促进健康的综合干预措施。注1:肺康复

的目标:最小化症状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能

力,促进自主日常活动的参与度,提高生命质量以及

实现长期的健康促进行为改变[10]。注2:肺康复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实施

前需要全面评估,最重要的是评估运动能力与运动

风险[11]。注3:肺康复由跨学科团队实施,不仅包括

医生还常包括物理治疗师、呼吸治疗师、护士、心理

医师、行为专家等。注4:肺康复的基石为运动训

练。运动训练原则:超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负荷,以

提高有氧能力和肌肉力量,并且必须随着肺功能的

改善而调整。为了提高心肺耐力,力量和(或)柔韧

性,将需要进行各种训练。最主要是有氧训练和抗

阻训练。注5:运动处方核心要素为运动强度、运动

时间和运动频次。其中运动强度个体化,是运动处

方制订的重要内容。运动处方的设定主要按照运动

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量进阶原则[12]。

3. 3 中医肺康复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肺

系疾病特点,采用中医康复技术与方法,防治肺系病

证,保护身心功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综合性康

复措施[8]。

4 疾病评估

康复技术实施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目前的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等疾病相关信息,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复杂性和共病情况,并通过心

肺运动试验、6 min步行试验等对患者的运动耐受

性、活动范围、跌倒风险、个人运动习惯、可行性等进

行全面充分的评估。由于患者病情轻重及共病等情

况的不同,在实施前应全面进行评估,尤其是在功法

锻炼中应依照患者的运动耐力、跌倒风险及实际情

况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措施。

5 证候分类

IPF证候可分为2类5证候。主证类(阴虚肺燥

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痰湿证、血瘀

证)。证候分类以虚证为主,常兼实证,虚证表现为

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阴虚(肺燥)证;实证表现为

痰湿证、血瘀证。痰肺证、血瘀证常兼见虚证之中。

IPF急性加重常以阴虚肺燥证、肺气虚证兼痰湿证、

血瘀证形式出现[13]。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并结合

中医四诊,对患者进行辨证,但证候分类并非中医康

复选择的唯一依据,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

择安全适宜、便于实施、患者易于掌握接受的个体化

康复方案[14?15]。

6 中医康复

6. 1 六字诀

6. 1. 1 动作要领 包括预备势、起势、嘘(xū)字诀、

呵(hē)字诀、呼(hū)字诀、呬(sī)字诀、吹(chuī)字

诀、嘻(xī)字诀、收势,每个动作都配以引导动作。

六字诀将呼吸吐纳与动作相结合的一种导引术,通

过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配合

肢体运动,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疏通经络[16]。

6. 1.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中医

辨证治疗配合六字诀康复锻炼,能够提高IPF患者

的生命质量,改善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DLCO),提

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专家共识)[8,17]。

6. 1. 3 应用方法 嘘字诀、呵字诀等6式,每式中

每字锻炼6遍,锻炼30 min/次,1次/ d,每周锻炼4 d

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

6. 2 八段锦

6. 2. 1 动作要领 包括预备势,两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

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

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收势,共10式[18?19]。在练习

过程中,需要排除杂念,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意念

集中在动作部位,是神、气、形一体的锻炼方式,效果

优于单纯的肢体运动[20]。

6. 2.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进行

·651·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23,Vol.18,No.2

八段锦康复锻炼,能够提高IPF患者的运动耐力,提

高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改善抑郁症状(专家共

识)[8]。

6. 2. 3 应用方法 锻炼30 min/次,1次/ d,每周锻

炼4 d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

6. 3 简化太极拳

6. 3. 1 动作要领 包括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

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

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

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

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

手、收势[21]。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国家体育总局

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改编而成24式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刚柔兼济,在习练中可以调节和平衡人

的形、气、神[22]。

6. 3.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使用

太极拳康复锻炼,能够提高IPF患者的运动耐力,改

善肺功能,缓解抑郁症状(专家共识)[8]。

6. 3. 3 应用方法  30 min/次,1 ~2次/ d,每周锻炼

5 d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

6. 4 易筋经

6. 4. 1 动作要领 包含预备势、韦陀献杵第一势、

韦陀献杵第二势、韦陀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

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

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收

势[18]。易筋经是一种变易经络、内壮脏腑、外强筋

骨的锻炼方法。通过用“调心、调息、调姿”来锻炼

身体,增强肢体关节的力量性、稳定性、柔韧性和灵

活性,改善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23]。

6. 4.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进行

易筋经康复锻炼,能够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提高

运动耐力,提高生命质量(专家共识)。

6. 4. 3 应用方法  30 min/次,1次/ d,每周锻炼5 d

以上,6个月为1个疗程。

6. 5 五禽戏

6. 5. 1 动作要领 包括预备势(起势调息)、虎戏

(虎举、虎扑),鹿戏(鹿抵、鹿奔),熊戏(熊运、熊

晃),猿戏(猿提、猿摘)、鸟戏(鸟伸、鸟飞),收势(引

气归元),共12个动作[18]。五禽戏是在中医理论的

指导下,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而形成的锻炼

方法[24]。五禽戏的5个动作分别具有疏肝理气、益

气补肾、调理脾胃、养心安神、补肺宽胸的功效[25]。

6. 5.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进行

五禽戏康复锻炼,能够提高IPF患者的生命质量,提

高运动耐力,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肺功能(专家

共识)。

6. 5. 3 应用方法  30 min/次,2次/ d,每周锻炼5 d

以上,6个月为1个疗程。

6. 6 呼吸导引术

6. 6. 1 动作要领 包括松静站立、两田呼吸、调理

肺肾、转身侧指、摩运肾堂、养气收功等6个步骤。

呼吸导引术是基于中医养生康复理论,结合八段锦、

太极拳等传统导引功法特点创编的新的肺康复技

术,在安静、轻松、自然的状态下,通过外在导引动作

的升降、开合、左右起落运转,结合内在细长缓匀、口

吐鼻吸等调气方式,将肢体运动、呼吸节律、精神意

念三者紧密结合,以培补肺肾、调理气机,提高呼吸

功能、运动能力等[26?28]。

6. 6. 2 运动功效 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进行

呼吸导引康复锻炼,能够提高IPF患者的运动耐力,

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用力肺活

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DLCO(证据级别

B,弱推荐)。

6. 6. 3 应用方法  30 min/次,1 ~2次/ d,每周锻炼

5 d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注1:以上6种功法进

行肺康复锻炼时,可多疗程,如无明显不适,应养成

长期锻炼的习惯,效果更佳。注2:运动强度以感觉

稍疲劳,但以无呼吸困难、不影响日常生活为宜。运

动量、运动幅度、动作速度,锻炼次数及时间,可根据

患者自身体质、运动耐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 7 针刺

6. 7. 1 针刺技术要点 主穴选取肺俞、大椎、膏肓、

肾俞、足三里。证候配穴:肺气虚,配太渊;阴虚内

热,配鱼际、太溪;肺肾气虚,配关元、太溪;肺肾气阴

两虚,配关元、太溪、三阴交。随症配穴:胸闷,配膻

中;喘甚,配关元、太溪;咳甚,配尺泽、太渊;痰多,配

中脘;汗多,配合谷、复溜;咽干,配鱼际;血瘀,配膈

俞、三阴交[29]。腧穴定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针

刺是否得气的判断等参考相关国家标准[30?32]。

6. 7. 2 针刺功效 使用针刺(毫针)治疗,能够提高

IP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29,33] (证据级别

C,弱推荐)。

6. 7. 3 应用方法 留针30 min,行针1次/10 min,

3次/周,1个月为1个疗程。注1:针具选择上应根

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注2:体位

选择上常为坐位和卧位,特殊部位的取穴,以患者舒

适,术者易于操作为原则。注3:据体质、年龄、疾病

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注4:晕针、滞针、断

·751·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月第18卷第2期

针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参考《针灸技术操

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6. 7. 4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者;皮肤有感染、溃

疡等。注1:重要脏器所在部位如胁肋部、背部等或

其他特殊部位,应注意进针方向、角度及进针深度。

针刺避开大血管。注2: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饥饿、

饱食者等不宜立即针刺。注3:操作时患者应注意

避风、保暖,预防感冒。

6. 8 灸法

6. 8. 1 传统艾灸  1)技术要点:腧穴选择:主穴选取

肺俞、大椎、膏肓、肾俞、足三里,配穴常随证而取。操

作流程:根据腧穴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操作者消毒

针具、腧穴后,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腧穴或患处,距

离皮肤2 ~3 cm[8,34?35]。 2)传统艾灸功效:使用灸法

(温和灸),能够提高IPF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命

质量,改善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8] (专家共识)。 3)

应用方法:每处施灸10 ~15 min/次,一般灸至患者局

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出现红晕为度。 1次/周,2

次艾灸间隔为时间1周。 3个月为1个疗程。

6. 8. 2 益肺灸  1)技术要点:适用证型:肺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操作流程:包括选择体位、取穴、消毒、

涂抹姜汁、撒灸粉、敷盖桑皮纸、铺姜泥、点燃艾炷、

换艾炷、移去姜泥、轻擦灸处及放泡等13个步骤,共

施3壮。益肺灸是在督脉上依次铺以中药粉、桑叶

纸、生姜泥、艾绒,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融药粉、姜

泥和艾灸作用于一体,是在传统中医外治的基础上

创立的新技术,具有温通经络,温宣肺络等功

效[36?37]。 2)益肺灸功效:使用益肺灸康复治疗,能够

提高IPF患者运动耐力,提高生命质量,减轻临床症

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38] (专家共识)。 3)应用方

法:2 h/次,2次/月,2次间隔时间为14 d,3个月为

1个疗程。

6. 8. 3 热敏灸  1)技术要点:腧穴选择:以灸感定

位法、辨敏施灸为原则,选择施灸部位。热敏腧穴不

拘泥于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被灸部位产生6类特

殊灸感中的1类或以上即可定为热敏腧穴。操作流

程:暴露背部,点燃艾条,距体表3 cm,以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等传统腧穴或压痛点部位为中心,在其上

下左右施以循经、回旋、雀啄、温和组合手法进行悬

灸探查。艾灸某腧穴时被灸者产生深透、远传等特

殊热敏灸感,此腧穴即热敏腧穴。通过辨敏施灸的

原则,选取最佳热敏腧穴施灸[39?40]。 2)热敏灸功效:

使用热敏灸治疗,能够改善IPF患者肺功能,提高运

动耐力,提高生命质量(专家共识)。 3)应用方法:

每穴每次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热敏灸感

消失时间具有个体差异,平均每次施灸时间约为

40 min。所有与该病症相关的热敏腧穴消敏为足疗

程的灸量。 4)禁忌证: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

咯血等。注1:实施灸法类技术中,若患者出现晕灸

立即停止,具体处理办法参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1部分:艾灸》。注2:实施灸法类技术中,灸量宜先

少后多,火力宜先小后大,程度宜先轻后重。灸量、

艾灸时长及疗程可根据患者的体质,艾灸的部位,疾

病情况,耐受程度及实际情况等进行调整。操作中

热感强度适宜,避免烫伤。注3:实施灸法类技术

中,过饥、过饱、过劳、精神紧张等不宜施灸。年老体

弱者密切观察情况。灸时注意避寒保暖。注4:实

施灸法类技术中,针刺与灸法类技术涉及腧穴的定

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如能够耐受、无明显不

适,行多疗程康复疗法。

6. 9 中药离子导入

6. 9. 1 技术要点  1)中药选择:离子导入药物常以

活血化瘀、芳香走窜、软坚散结类药物(当归、红花、

新疆紫草、皂角刺、蜂房、白芷等)为基础方加减,也

可根据治疗目的或辨证采取自拟方药进行离子导入

治疗。离子导入是通过中频治疗仪以电刺激将中药

导入皮肤或组织,并兴奋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局部

组织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代谢,达到治疗目

的一种治疗方式[41?45]。 2)操作流程:采用中频治疗

仪治疗:中药煎药取汁,200 mL/次,使用前将中药置

微波炉加热1 ~2 min,取适量煎液浸渍在药物衬垫

上(5 ~6层棉布,15 cm ×12 cm),包裹2个铅板电

极,放置肺部湿啰音/爆裂音最明显的体表位置或双

侧肺俞穴,用弹力绷带固定。

6. 9. 2 中药离子导入功效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能

够改善IPF患者肺功能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41?42,44](证据级别D,弱推荐),改善肺功能肺

活量(Vital Capacity,VC)、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

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 FVC%)[41],(证据级别D,弱推荐)。

6. 9. 3 应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输出

频率,刺激强度以患者略有刺麻感能耐受为宜,

20 min/次,2次/ d,14 d为1个疗程。若使用中感觉

不适,立即暂停使用。

6. 9. 4 禁忌证 相关药物或直流电过敏,操作部位

严重溃疡、皮肤损伤,高热、出血倾向,佩戴心脏起搏

器等。注1:衬垫要专用,最好使用一次性衬垫,治

·851·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23,Vol.18,No.2

疗前后检查皮肤,注意电流强度适中、避免烫伤等。

注2: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6. 10 穴位贴敷

6. 10. 1 传统穴位贴敷  1)贴敷要点:腧穴选择:主

穴常选用肺俞、膻中、天突、定喘、大椎、膏肓、肾俞

等,配穴常随证而取。药物选择:常选用细辛、延胡

索、甘遂、冰片、白芥子等辛散走窜,温通经络的药

物。临床也可根据证候及治疗目的辨证组方而制成

相关贴敷药物。操作流程:将药物制成粉末并用鲜

姜汁或蜂蜜或米醋调成膏状备用,用75%的乙醇消

毒将要贴敷的腧穴后,将药物分别敷于腧穴上并用

医用脱敏胶布固定[46]。 2)传统穴位贴敷功效:使用

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提高IPF患者运动耐力,提高生

命质量,改善肺功能[8,47?48] (专家共识)。 3)应用方

法:一般多贴敷4 ~6 h后取下,1个月为1个疗程。

贴敷时间多根据药物的刺激强度有关,刺激性小的

药物,换药间隔为1 ~3 d,不需要溶剂调和的药物,

每次换药间隔可适当延长至5 ~7 d;刺激性大的药

物,贴敷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待局部皮肤愈后再

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6. 10. 2 三伏贴  1)贴敷要点:腧穴选择:主穴多选

取肺俞、膻中、天突、定喘、大椎、膏肓、肾俞等,配穴

常随证而取。药物选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

辛、肉桂等辛散温通,通经活络的药物。操作流程:

从每年入伏到末伏,即初伏、中伏、末伏中的第1天,

相应腧穴消毒后将药物贴于相应腧穴上,医用脱敏

胶布固定[8]。 2)三伏贴功效:使用三伏贴治疗,能够

提高IPF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改善呼吸

困难[8](专家共识)。 3)应用方法:每年三伏天贴敷

3次(初伏第1天、中伏第1天、末伏第1天),7 ~

10 d贴1次,每次贴3 ~6 h,若中伏为20 d,间隔10 d

可加贴1次,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三伏贴对

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身体免疫功

能,减少疾病发生次数[49?50]。

6. 10. 3 三九贴  1)贴敷要点:三九贴贴敷穴位、药

物选择、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三伏贴,三伏贴和三

九贴也可联合贴敷。三九贴基于“夏养三伏,冬补三

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等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康复方式,主要是冬至后,农历“三九天”中每“九”

的第1天,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药物[51]。 2)三

九贴功效:使用三九贴治疗,能够减少IPF患者急性

发作次数,减少感冒次数,提高生命质量(专家共

识)。 3)应用方法:三九贴于每冬一九、二九、三九

的第1天各贴敷1次。 2)慎用:久病、体弱、消瘦以

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糖尿病患者,颜面部等

部位慎用。 3)禁忌证: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或者

相关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注1:穴位贴敷类康

复技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及个体差异可调整贴敷频

次及疗程。注2:外敷后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

素沉着,微痒、微红肿、刺痛或热感、轻度水泡等表

现,属于贴敷较为常见的皮肤刺激反应,一般不需要

处理,多可自行缓解。若出现大水泡,排尽渗液后消

毒,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若出现皮肤灼热

难忍及瘙痒剧烈等不适,立即停止贴敷。注3:贴敷

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饮食方面要避免生冷、辛辣、

鱼虾等食物,饮食清淡。

6. 11 穴位注射

6. 11. 1 注射要点  1)腧穴选择:主穴为肺俞、肾

俞、足三里、定喘等[52]。 2)药物选择:常用药物有黄

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等[53]。 3)操

作流程:操作前消毒,根据病情及操作部位选取合适

规格的无菌注射器,抽吸适量治疗药物,根据穴位及

注射器规格等选取不同的持针、进针方式及进针角

度,患者有得气反应、回抽无回血,可注入药物,注射

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

6. 11. 2 穴位注射功效 使用中成药穴位注射,能

够提高IPF患者生命质量,提高运动耐力(专家共

识)。

6. 11. 3 应用方法 每穴注射1 ~ 2 mL,同一组穴

位2次注射间隔1 ~3 d,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

程间宜间隔5 ~7 d。治疗频次及疗程可根据患者体

质、疾病情况和个体差异相应调整。具体的进针方

式、注射方法及进针感觉参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6部分:穴位注射》。

6. 11. 4 慎用 过度疲劳、酒后,体质较虚弱及有晕

针史者等。

6. 11. 5 禁忌证 相关药物过敏、患者表皮破损部

位、禁针的穴位及部位,禁止将药物注入血管内等。

注1:操作前询问患者是否对相关药物过敏,注意药

物的性能、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过敏反

应,年老体弱、初次治疗药物注射量应酌情减量等。

注2:特殊部位注意进针的角度与深度。

主要起草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与起草单位(按地理区域排序):辽宁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

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小汤山医

·951·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月第18卷第2期

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河北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省中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

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

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

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

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

北省中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

庆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

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主要起草人:李建生、王明航、谢洋。

参与起草人及审阅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卞

兆祥(香港)、车国卫、程先宽、封继宏、冯淬灵、付

义、耿立梅、关风光、黄勇、姬爱冬、兰智慧、李得民、

李建生、李素云、李泽庚、梁国辉(香港)、林琳、刘良

徛、卢峰、罗光伟、庞立健、曲妮妮、孙增涛、孙志佳、

孙子凯、田伟、汪铮、王峰、王海峰、王明航、王艳君、

魏玉龙、吴吉锋、吴蕾、武蕾、武亮、谢洋、薛汉荣、杨

珺超、杨汀、杨毅、于雪峰、余学庆、张洪春、张伟(广

州)、张伟(山东)、张炜、张祎捷、张元兵、赵红梅、周

林福、朱佳。

方法学专家:谢雁鸣、刘建平、杨克虎、詹思延、

胡镜清。

本指南的制订小组成员均不存在与本共识相关

的利益冲突。本指南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附录A

(资料性)

方法学

A. 1 制订小组成员

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

患者及其家属、指南制订专家、系统评价及文献检

索、证据评价专业人员共同组成。

A. 2 注册平台

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

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 http:/ /

www. Guidelines?registry. org)进行了注册,注册号:

IPGRP?2020CN106。

A. 3 临床问题清单

经前期系统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组内讨论

形成原始临床问题清单并进行线上专家问卷调查。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筛选出重要的临床问题,临

床问题清单。见表1。

A. 4 证据来源与评价

A. 4. 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

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

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

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Medline(via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的系统评价/

Meta分析、临床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9

表1 临床问题清单

序号临床问题

1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指征是什么?

2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康复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3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康复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临床分

期如何选择?禁忌证有哪些?

4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康复的频率、时间、疗程?

5中医康复技术联合西医规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效性

和安全性如何?

6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选用什么中医康复技术?其有效

性和安全性如何?

7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肺康复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8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如何?

9太极拳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0八段锦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1六字诀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2五禽戏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3易筋经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4中药离子导入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5针刺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6艾灸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7热敏灸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8穴位贴敷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19三伏贴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0三九贴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1穴位注射对特发性肺维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月7号。中文检索词:病名检索词:特发性肺纤维

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疾病、纤维性肺泡炎等。干预

措施检索词:太极、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

离子导入、针刺/针灸/针药/电针/温针/火针、艾灸/

灸法/温针灸/隔姜灸/直接灸、热敏、穴位贴敷/穴位

·061·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23,Vol.18,No.2

敷贴等。英文检索词:病名检索词:idiopathic pulmo?

nary fibrosis、IPF、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 、Pul?

monary Fibros? 、Fibrocystic Pulmonary Dysplasia? 、

Dysplasia,Fibrocystic Pulmonary、Fibrocystic Pulmona?

ry Dysplasias、Pulmonary Dysplasia,Fibrocystic、Cryp?

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 、Usual Interstitial Pneu?

mon? 、UIP、Familial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干预措施检索词: Tai Chi、 Baduanjin、 LiuzijueWu?

qinxi、 Yijinjing、 ontophoresis、 Acupuncture、 Moxibus?

tion、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Acupoint application、

Sanfu、Sanjiu、Acupoint injection等。检索方式采取

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语种限定为英文和中文,检

索完成后,将文献导入Notexpress进行管理。

A. 4. 2 文献质量评价 对于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采用AMSTAR?2(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

tematic Reviews 2)[54]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随机

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评估工具1. 0版本

(ROB?1)[55]进行评价。

A. 4. 3 证据体形成 本指南证据体形成的原则

为,若近2年内有Meta分析/系统评价,则选择高质

量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若无则选用随机对照试

验,观察性研究,并参考权威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

共识、康复方案等。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

及评价系统[56]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

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据体

进行分级,形成GRADE证据概要表。

A. 4. 4 推荐/共识建议 本指南通过问卷调查及

名义组法来达成共识。本指南充分考虑临床证据和

专家临床经验。对于能够完成Meta分析、具有循证

证据的临床问题,在考虑证据质量、患者意愿及价值

观等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明确证据级别和证据推

荐的推荐意见;对于临床证据较少,或没有证据支持

的临床问题,则基于专家对疾病认识、临床经验及相

关指南推荐,初步形成共识建议。并采用电子信函

方式邀请专家对初步的推荐意见或共识建议进行选

择与评价,若某条推荐意见或者共识建议的共识度

超过75%,则该条推荐意见或共识建议已达成共

识;若共识度在60% ~ 74%,则根据专家意见修改

后,通过共识会议投票讨论,对共识度超过75%则

该条推荐意见或共识建议已达成共识;对于推荐意

见或共识建议的共识度小于60%的经共识专家委

员会讨论后予以剔除。

基于现有证据较少、证据级别较低,未来仍需要

根据循证证据的更新及临床应用实际来修订。

参考文献

[1]DOVE EP,OLSON AL,GLASSBERG MK. Trends in Idiopathic Pul?

monary Fibrosis?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0?2017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9,200(7):929?931.

[2]NAVARATNAM V,HUBBARD RB. The Mortality Burden of Idio?

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9,200(2):256?258.

[3]Wakwaya Y,Brown KK.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pidemiolo?

gy,Diagnosis andOutcomes[J]. Am J Med Sci,2019,357(5):359?

369.

[4]MARTINEZ FJ,COLLARD HR,PARDO A,et al. Idiopathic pulmo?

nary fibrosis[J]. Nat Rev Dis Primers,2017,3:17074.

[5] HUTCHINSON J,FOGARTY A,HUBBARD R,et al. Global inci?

dence and mortality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 systematic re?

view[J]. Eur Respir J,2015,46(3):795?806.

[6]RAGHU G,REMY?JARDIN M,MYERS JL,et al. Diagnosis of Idio?

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 Official ATS/ ERS/ JRS/ ALA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8,198(5):

e44?e68.

[7]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部疾病学组.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临

床?影像?病理诊断规范[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2):81?

86.

[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康复指南[J].世界中医药,2020,15(23):3710?3718.

[9]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 al. An official ATS/ ERS/

JRS/ ALAT 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6):788?824.

[10]SPRUIT MA,SINGH SJ,GARVEY C,et al.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key con?

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8(8):e13?64.

[11]王浩彦.心肺运动试验指导肺康复运动处方的设计[J].心肺血

管病杂志,2016,35(2):141?142.

[12]龚迪,吴沁涵,符翠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运动处方

指南回顾的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20,41(9):676?679.

[1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中华

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019版)[J].中医杂志,2020,61(18):1653?1656.

[14]LI JS. Guidelines for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of chronic ob?

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2020,6(3):295?306.

[15]赵红梅,王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医疗:评估与实施[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7):561?566.

[16]曹青青,艾冬梅,朱钱,等. “六字诀”及其应用[J].河南中医,

2018,38(6):968?972.

[17]李平,闫平.温阳通痹化纤方配合六字诀呼吸操对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9,16(5):6?

7.

[18]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八段锦·六字

诀·五禽戏·易筋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3?

·161·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月第18卷第2期

234.

[19]宋天彬.中医气功功法讲座:第八讲八段锦[J].中级医刊,

1990,25(11):50?53.

[20]焦娟,杨扬,李延婷,等.国医大师路志正路氏八段锦功法特点

和所蕴含的“调升降”学术思想[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5(8):1435?1437,1440.

[21]单越涛.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对社区中老年人记忆力、注意

力和执行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

大学,2016.

[22]刘鲲,刘娜,刘苾川.太极拳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研究[J].光

明中医,2020,35(8):1138?1141.

[23]曹敦敏.身心并练、内外兼修:浅谈易筋经“三调”养生功效[J].

中华武术(研究),2017(3):82?84.

[24]徐足安,陈建设.探究五禽戏功法中虎戏和鹿戏的强腰固肾作

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4):15?16.

[25]谢志民.浅论五禽戏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功效[J].武术研究,

2018,3(9):119?120,138.

[26]YU XQ,LI JS,LI SY,et al. Functional and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pulmonary Daoyin on patients with COPD in China:study protocol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Integr Med,2013,11

(2):140?146.

[27]ZHANG HL,LI JS,YU XQ,et al. An evaluation of activity toler?

ance,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effective?

ness of pulmonary daoyi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nary disease[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7,12:2333?

2342.

[28]ZHOU M,ZHANG H,LI F,et al. Pulmonary Daoyin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IPF: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Respirology,2021,26(4):360?369.

[29]李建生,谢洋.河南省特色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项目— — —针刺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郑州:研

究结题报告,2020.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 T 12346?2006[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06:4?43.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GB/ T

21709.20?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GB/ T

21709.21?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1?5.

[33]李戎,闫智勇,李文军,等.针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

[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11?12.

[3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GB/ T 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

灸[J].中国针灸,2010,30(6):501?504.

[35]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 9版,北京:中华中医药出版社,

2012:164.

[36]王明航,谢洋,史阳琳,等.益肺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患者生命质量和疗效满意度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医杂志,2019,60(14):1202?1208.

[37]王明航,李素云,史阳琳,等.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

键技术专家问卷调查分析[J].中医学报,2019,34(8):1778?

1782.

[38]周庆伟,杨秦梅.督灸疗法治疗肺纤维化肺肾阳(气)虚证50例

[J].中医研究,2010,23(8):72?73.

[39]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热敏灸技术操作规

范[J].世界中医药,2017,12(8):1959?1964.

[40]程爱萍,舒长兴.新灸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2,32(15):3291?3292.

[41]荣宁,田伟峰.肺痿方离子导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

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11):112?

114.

[42]纪娟,张念志,许李娜,等.肺痿方离子导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

化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45?1847.

[43]许晴晴.肺痿方离子导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44]张俊红.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J].上海

针灸杂志,2011,30(12):813?814.

[45]王湘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56例[J].中

医临床研究,2011,3(16):3?4.

[4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项目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GB/ T 21709.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

分:穴位贴敷[J].中国针灸,2009,29(4):329?331.

[47]宋丽燕.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

用医药,2010,5(28):236?237.

[48]武生梅,李玉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J].长春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686?687.

[49]张玉修,黄慧,万全增.中医体质理论在三伏贴疗法中的应用

[J].光明中医,2020,35(15):2299?2301.

[50]蔡琪,孙钢. “三伏贴”防治支气管哮喘及对神经免疫相关细胞

因子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9,50(1):8?10.

[51]李迪.三九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

(22):38?39.

[52]《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项目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GB/ 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

分:穴位注射[J].中国针灸,2009,29(7):584?586.

[53]黄宝驹,姚青平,朱益敏.穴位注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0):

1092?1094.

[54]SHEA BJ,REEVES BC,WELLS G,et al. AMSTAR 2:a critical ap?

praisal tool for systematic reviews that include randomised or non?

randomised studies of healthcare interventions,or both[J]. BMJ,

2017,358:j4008.

[55]HIGGINS JP,ALTMAN DG,G?TZSCHE PC,et al.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in randomised trials

[J]. BMJ,2011,343:d5928.

[56]GUYATT GH,OXMAN AD,VIST GE,et al. GRADE:an emerging

consensus on rating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strength of recommenda?

tions[J]. BMJ,2008,336(7650):924?926.

(2022 -11 -07收稿 本文编辑:王明)

·261·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23,Vol.18,No.2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