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得了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出院以后医生通常会开出他汀类药物,主要目的是抗炎降脂稳定斑块。 而吃他汀最容易出现副作用的时间,是在第一个月到第六个月之间,大多数患者只要坚持服用都能变得耐受,未来是可以放心吃的。 但即便这样,仍有不少患者还是非常担心,向我咨询还有没有其他安全有效,不用每天都吃的降脂药物。 好消息就是长效降血脂疫苗,已经在临床开始使用了,并且不少地区还纳入了医保目录,这无疑是很多高血脂患者的福音。 一、“降血脂疫苗”到底是什么?现在的国人基本不用为温饱而犯愁,但像高脂血症这种“富贵病”随之也在上升,尤其是喜欢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食品的人群。 对于初次诊断高血脂的人群,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如果没有效果医生会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但仍有不少患者服用他汀后血脂依然不达标。 PCSK9是一种由PCSK9基因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可与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而PCSK9抑制剂是一类单克隆抗体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丝氨酸蛋白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除。 临床数据显示,注射PCSK9抑制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70%,降低甘油三酯10%-1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5%-10%。 至于大家所说的“一年只需注射2次的降血脂疫苗”,其实指的是一种靶向PCSK9的双链小干扰RNA,商品名叫做Inclisiran。 它可利用RNA干扰内在过程并阻断PCSK9的肝细胞生成,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据ORION-10研究和ORION-11研究显示,Inclisiran可使血浆LDL-C水平降低50%。 二、哪些人群需要注射PCSK9抑制剂? 1、难治性高脂血症的患者 对于已经得了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临床要求长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以下。 当服用高等剂量的他汀或采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仍无法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为了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注射PCSK9抑制剂。 2、服用他汀不耐受的患者 许多长期服用他汀的患者,会经常向我咨询,说吃他汀容易出现头晕、胃部不适、便秘、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因吃他汀不耐受或容易出现副作用的患者,换用其他种类的降脂药物效果仍不理想,可以尝试注射PCSK9抑制剂这种长效的降血脂药物。 3、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这种类型的高脂血症,主要是跟遗传密切相关,根据临床验证长期服用他汀的降脂效果并不好,但是注射PCSK9抑制剂效果会好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PCSK9抑制剂,这种长效的降血脂药物,主要是用来治疗而不是用来预防高血症的。 三、已经上市的PCSK9抑制剂,主要有哪些?目前,欧盟医管局和美国FDA批准上市的PCSK9抑制剂,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两种,也先后在我国上市,且都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据临床数据表明,这两种药物可使血浆LDL-C水平降低60%,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那这两种PCSK9抑制剂分别有什么不同?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主要适用于心血管事件风险;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一般每月注射一次。 阿利西尤单抗:主要适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同样是皮下注射方式,需要每2周注射一次。与降脂药不同,降脂针拥有3大优势: 一是作用长。即便是短效降脂针,也能维持2周疗效,长效更是可以半年一次。 二是无明显副作用。副作用可控,并未出现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药物常见副作用。 三是效力强。单用“降血脂疫苗”就能达到强度降胆固醇,至少可以下降60~70%。 四、除了药物降血脂,这4种食物务必要少吃! 1、高胆固醇食物 尤其血脂控制得不是很好的人,若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容易破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稳定性,从而给心血管带来更多压力。 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肥肉、浓汤、蟹黄等,这些食物再好吃,也要管住嘴。 2、甜食 不管是高血脂人群,还是健康人,都不建议吃太多甜食,人体不能及时代谢出所有糖分,也就容易变成脂肪,就可能会对血管形成伤害。 3、啤酒 酒本身就会对血管形成伤害,啤酒又含有较高的热量,这一点对于血脂高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容易给血管“添堵”。还有一点,喝啤酒不容易醉,喝的量也就容易多。 4、咸鸭蛋 对于高血脂人群,咸鸭蛋不仅含有较多的盐,脂肪含量以及胆固醇含量都很高,吃太多会对血脂产生较大影响。 最后,虽然降脂针很好,依然不能替代他汀类药物,因为他汀除了降脂外,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功效。 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而言,他汀能降低血管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硬化形成和稳定斑块,有助于避免心梗、脑梗发生,这是降脂针无法实现的。 降脂针目前只用于他汀类药物效果不好时作为补充治疗,所以建议降脂针应与他汀类药物配合使用。 |
|